张红颖 侯晓丽
[摘要]在阿根廷前任总统克里斯蒂娜执政期间,阿政府展开了大刀阔斧的国有化运行,其中石油国有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阿根廷政府不惜顶着欧盟和世贸组织等重重压力,不惧国际投资的信任危机,态度坚决,方式强硬。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值得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阿根廷;石油国有化;原因解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84
2012年,《阿根廷石油主权》要求尽快“收回阿根廷的石油主权”。而其中第一步就是收购国内第一大石油企业YPF第一大股东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持有的51%的股份,以拥有对这家企业的控股权。YPF全称为Repsol-YPF,是阿根廷最大的石油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持有其5743%的股权。法案很快得到了参众两议院的赞同,5月4日,克里斯蒂娜正式签署将YPF公司国有化的法令。此举遭到了西班牙政府强烈抗议,将阿根廷告到国际法庭,双方从此展开了长达两年的谈判。2014年4月28日,阿根廷政府颁布法令,决定一次性支付雷普索尔价值5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作为赔偿,并为其提供债务抵押担保。阿根廷政府由此成为YPE石油公司最大的股东,实现了国家对油气部门的控制。但另一方面,阿根廷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际市场加深了对阿投资信任危机。那么,阿根廷缘何顶着这样的压力,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一定坚持石油国有化呢?深入分析,在此次阿根廷石油国有化运动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值得总结和反思。
1历史原因:“为了收回能源主权,实现油气资源自给”
阿根廷YPF公司成立于1922年伊波利托执政时期,是当时拉美乃至世界第一家最大的国营石油公司。1993年梅内姆执政时期,YPF被私有化。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拉美大部分国家进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新自由主义主张企业私有化,反对国家干预调控。阿根廷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是拉美国家中较为彻底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1989年梅内姆上台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改革。在智利等拉美国家划分为战略性部门的那些企业,在阿根廷却成了最先私有化或出租的目标。梅内姆政府于1990—1992年期间,依次对电力、电讯等公共服务业企业、天然气和电力服务业进行了私有化。1993年阿根廷出售了占国有企业总产值将近25% 的YPF和钢铁企业。1998年,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以150亿美元价格将其收购,并获控股权至今。
毫无疑问,YPF阿根廷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不仅是阿根廷最大的石油公司,更是阿根廷最大的纳税企业,和雇员最多的公司。仅2011年其纳税额高达64亿美元,提供14000个直接就业和32000个间接就业。对于一国经济如此重要的能源战略部门却一直控制在外国公司手中,这不能不说是阿根廷政府的一块心病。
在阿根廷石油国有化的前几年,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98年开始的持续四年之久的经济危机,一定意义上也宣布了阿根廷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失败。2003年吉时内尔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弥补新自由主义改革消极影响的改革措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能源国有化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
国际方面,2000年普京上台以后,开始实行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在内的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俄罗斯国家经济得以重振。在拉美,也掀起了国有化的浪潮。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先后逐渐实现了石油、电信与运输等领域的国有化;厄瓜多尔近年也在积极推动能源领域国有化。邻国的榜样力量增强了阿根廷将能源战略部门收归国有的决心。
总之,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使阿根廷政府越来越认识到:阿根廷要实现经济真正独立,国家必须掌握能源,而石油国有化则是其首当其冲的必然步骤。将YPF收归国有,是阿根廷争取能源独立的象征,也是阿根廷经济繁荣的希冀所在。
2直接原因:应对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解决能源贸易逆差
2003年以后,阿根廷经济恢复增长,快速增长的经济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但能源供应却相对不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瓶颈。
而YPF作为阿根廷最大石油公司、最大燃料零售商和炼油商,近年来油气产量却逐年下降,未能对阿油气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从油气估算探明储量来看,自2001年以来YPF的石油估算探明储量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1665亿桶减少到2011年的583亿桶,减少了约65%;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2001年为10179亿立方米,而2011年则减少为2360亿立方米,减少了768%。
油气产量方面,石油产量由2001年的182亿桶减少到了2011年的1亿桶,十年间石油产量降低了82%。天然气产量2001—2004年呈上升趋势,由59亿立方增加到705亿立方,但此后逐年减少,到2011年已经减少到441亿桶,七年间石油产量降低了374%。
此外,YPF油气产量占阿根廷全国油气产量的比重也明显降低。1999—2011年期间,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由42%降低至34%。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由35%降低到23%。
克里斯蒂娜政府认为:阿根廷YPF公司油气储备及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最大股东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近年来忽略了对其勘探投资,而却在发行股票上投入了过多精力,企业盈余被转回西班牙国内而不是用于在阿根廷的再投资,长此以往,YPF公司有被“抽空”的可能。
在阿根廷油气产量减少的同时,国内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却持续增加。2011年,阿根廷不得不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弥补国内能源需求缺口,阿出现了近25年来第一次油气贸易逆差。在2006年,阿根廷能源贸易顺差为60亿美元,是其贸易顺差的支柱;而2011年该国财政赤字达到30亿美元,其中能源赤字则达到17亿美元,预计2012年能源贸易逆差还将进一步拉大。大笔能源补贴让政府财政捉襟见肘。自2011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再次剧烈动荡使大量资金外流,阿中央银行外汇储备持续缩水。为确保外汇储备水平,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维持贸易顺差规模,而减少能源贸易逆差就成为当务之急。
总之,阿根廷国内出现的能源供不应求,尤其是2011年出现的能源危机,迫使阿根廷政府必须当机立断实行能源国有化,以减轻政府财政困难。
此外,2011年11月YPF公司在内乌干(Neuquén)省的Vaca Muerta山脉页岩油气的重大发现,也是此次国有化的重要诱因。在阿根廷宣布将YPF收归国有的前几个月,VACA MUERTA地区陆续发现大型页岩气矿藏,这些发现使得阿根廷有页岩气资源达22万亿立方米,阿根廷一跃成为世界页岩气资源第三大国,其中Vaca Muerta地区的储量占一半以上。阿政府发现这些能源虽然为己所有,但是开发这些能源的最大企业YPF的控股权却不在自己手中。只有将YPF收归国有,阿根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美能源大国。
3政治因素:提高政府威信,提升民众对政府和总统的支持率
除了经济上的因素,阿根廷选择此时实行能源国有化,也有其政治动机。2007年,克里斯蒂娜在总统大选中获胜,2008年阿根廷物价大幅上涨,通货膨胀失控,同时政府未能妥善解决和农业团体之间的分歧,造成阿根廷金融市场陷入剧烈动荡。进入2012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阿根廷经济形势再度恶化,阿对传统市场的出口受阻,失业、通货膨胀和本币比索大幅贬值等问题令公众担忧。此外由于政府财政更加困难,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克里斯蒂娜的第二个任期里民众支持率下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政府贪污腐败,公共交通事故频发,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日益增加。很多民众抱怨事故根本原因在于铁路系统腐败,克里斯蒂娜的支持率明显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什么举措比将最大石油公司国有化更有助于重树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和总统的威望,提高民众对其支持率。
综上所述,可见克里斯蒂娜政府最终决定将YPF收归国有,实现国家对油气资源的控制,是综合考虑了政治经济多方面的因素。其最终目标是逐步将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上游产业进行国有化改造,以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石油市场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并借此进行资源整合与利用资源优势提升自己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地位。
阿根廷实行石油国有化之后,油气产量未明显上升,且有些年份不升反降。对阿根廷经济整体发展的拉动作用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值得肯定的是,阿根廷在不改变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提下,实现国家对油气生产部门的掌控,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此次石油国有化运动在阿根廷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Francisco PeregilArgentina Expropia a Repsol Su Filial YPF[J].en El País,17 Abr2012
[2]Roberto Pizarro y Andrés PizarroLas Razones Plausibles de Argentina para Expropiar YPF[J].en América Economía,20 de Abril,2012
[3]Miguel ngel PatioRepsol Necesita Que Kirchner Valore YPF en 8200 Millones Para Evitar Minusvalías[J].en Expansión,13 de Abril,2012
[4]苏振兴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5]阿尔莫拉耶夫阿根廷史纲[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