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峰++张玲
[摘要]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体现,“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运行和管理,需要政府主导,构建支持政策体系;院校和企业要构建条件保障体系;功能要定位,构建工作指导体系;制度要健全,构建行为规范体系等,这是“现代学徒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运行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8088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体现。2014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中明确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并“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地教,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的界定,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于13世纪前后[1]。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2011年,是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的过程[2],该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有别于现代的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模式,它通过师徒的传承改变了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一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识与能力的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新体系[3]。
“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是师傅与徒弟为主体,政府及相关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导,社会参与补充的一种模式。目前,各地实行“现代学徒制”状况不一,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特别是对其运行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研究。
1政府主导,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以下简称《意见》)“完善工作保障机制”条款中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地方实际,会同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制定本地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办法,确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明确试点规模、试点层次和实施步骤。”“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与试点院校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等形式,整合资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搭建平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学生权益,保证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学生安全。大力推进‘双证融通,对经过考核达到要求的毕业生,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政府的主导作用对“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见》中对政府起到的支持、引导、鼓励、协调、投入、资助等政策支持措施相当到位,有了这种政策支持体系,“现代学徒制”才能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下去。
2院校与企业共同构建条件保障体系
有了政府的主导和政策支持,院校和企业是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具体执行者,是“现代学徒制”运行保障的重要前提条件,在“现代学徒制”创建、运行过程中,职业院校和企业起主导作用。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共同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合作的具体内容上等都有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有着相对完善的协调管理办法和措施,共同构建协调的保障体系。学校和企业要在人员配置、学习时间上充分保证,要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在资金上,跟上级政策配套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要协调组织发展,构建一种和谐发展环境,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步调一致、协调有序的健康发展。因此,院校和企业作为主办和主导,共同构建条件保障体系,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至关重要。
3功能定位,形成工作指导体系
从国家对“现代学徒制”的要求来看,学徒制的功能要定位准确。它不是简单地以师带徒,而是要根据学校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要准确定位。首先,它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点的核心内容,职业院校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要专业定位,特别是手工操作技术比较强、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专业,要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定位,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根据学校的学习规律和企业的生产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等。其次,师徒关系要定位,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建立教师流动和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老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要签订师徒协议,包括双方责任、应尽义务、目标要求等,只有双方关系定位,才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徒制。“学徒制”协议一旦签订,要根据工作的指导原则,明确指导思想,制订工作计划和目标、实施方案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工作就没有动力。另外监督管理机制要定位,要根据师徒关系特点、专业发展、目标要求等,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定期考核,才能达到目的。
4制度健全,构建行为规范体系
规章制度是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包括制度、规则、规程、守则、须知,具有规范管理、制定规则的功能。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现代学徒制”的正常运行,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不可能有规范有序的发展。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制度、日常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学习制度、工作职责等。通过制度和职责,提高以师带徒的竞争活力,更好地培养人才;也是考核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规范工作行为;防止违章违纪行为的发生。只有按照各项规定制度严格执行,才能规范 “现代学徒制”的正常运行,才能体现“现代学徒制”在教学改革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日]细谷俊夫技术教育概论[M].肇永和,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19
[2]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大学,2011
[3]蔡培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