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晴岚 孙伟民
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雷晴岚孙伟民
(贵州财经大学 外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跨文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日益紧迫。同时对外语教学的研究也表明,仅仅学好外语及相应的专业知识还不能保证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际。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西部地区学生由于外语学习资源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结合贵州地区特有的文化,地域角度,结合访问调查在校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探究贵州地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少数民族地区
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很多跨越国家的因素集中起来让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因此跨文化交流成为了新世纪的主要焦点。中国英语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呈现发展之势,而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很多研究者的中心。从20世纪50年代起,外语教学研究就己经从单一发展学生语言能力转向研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体为了实现其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一种活动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外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
跨文化交际能力,顾名思义,外语沟通的主体,要求不仅能够在少数民族地区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也要能够有效地知道自己的文化和他人文化之间的差异。由于不同地区种族的生活方式各异形成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的行动、语言等的差异。对于东方来说,本土文化的把握是微妙的,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这些长期“微妙”的内容很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因此,外语交流者应当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贵州省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983人,占全省总人口36.11%,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依次为苗族(397万人)、布依族(251万人)、土家族(144万人)、侗族(143万人)、彝族(83万人)(2010年)。长期不同生活环境和不同语言特点会形成中国和其他国家间不同的语言习惯,尤其是外语沟通过程的巨大差异。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交流中的主符和语言习惯,从而能缓冲语言习惯的差异所带来的误解。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作者试图通过访谈的方式,选取贵州财经大学的部分学生,通过访谈、问答、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的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并了解学生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接受度与跨文化课程的掌握情况,并提出对学科的教学意见与建议。作者通过随机选取贵州财经大学英语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与非英语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最终综合起来各方结论,加以讨论、究分析,分析出以下结论:
(一)学生方面
学生面临的文化冲突复杂多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不足。西部地区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乡村地区,外语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冲突,同时还须应付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各种文化冲突。贵州的少数民族通常生活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缺乏电脑、图书馆、电影院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因此,与汉族尤其是城市的学生相比,民族学生见识少、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对西方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方式、生活理念、交际习惯等文化了解很缺乏。对于很多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由于外语基础较差,进入大学之后发觉自己在班上的外语水平处于相对的劣势,无法获得一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师方面
在整个社会环境和现行的学校教育中,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文化是汉族文化,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师对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了解停留在表层,民族文化知识零碎而感性,缺乏有意识,有计划的理性学习和研究,对本地区民族的语言也缺乏了解。教师专业技术技能的缺乏使得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偏低,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质量的提高。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打好外语基础,从而也就影响了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外语学习效果和成绩。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缺乏,课堂基本上仍然采用语法翻译法,而不强调学习者的口头表达,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
(三)学校教育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中,国家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88%-90%,而主要反映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知识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总课程的比例仅为10%-12%,这就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一直处于边缘地带。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占全省总人口的37.8%。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对母语不是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在外语课堂上既要理解汉语还要理解外语,外语、汉语、母语之间相互干扰,学习难度因此增大。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民族地区的学生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系统的学习,学校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的地位得不到体现。
通过笔者与其他教师的探讨研究,综合学生们在访谈中传递出的学习困惑以及意见,得出以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见: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当教师设计跨文化交际课程时,应该旨为精炼文化问题与特定的业务设置在一起,在给定的一个话题中,让学生分析。学生可以在理解思考过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当在外语教学中解释文化知识时,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将更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配合教学的发展,教师应把“背景材料”介绍给学生,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课堂上插入跨文化教学内容进入教科书或对话,有目地的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和多样性。
在外语教学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的情绪保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因为这样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教师评语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的话会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交际的信心。在日常的教学在课堂,教师要要求学生用外语思维习惯。学校还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教学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只起辅助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加强教师专业技能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主体,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但还需要知道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还需要丰富自己的外国文化背景知识,并加以有意识地提高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文化日益迫切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异国文化传授知识的能力。外语教师是关键文化输入,所以他们应该从传播知识转向传播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角色。教师不仅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待文化教学,还需要让教室成为学生真实的交际活动的地方。
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适应不同文化。他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足的各种途径。除了语言的扎实的基本功,教师需要熟悉业务活动的基本程序,基本知识和通信原理。只有教师本身有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些技能。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学生应该学习一种对不同文化的合理的思考,行动方式。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交流方式。这意味着在现实的交流中,接受者收到的信息可能并不一定与说话者的本意完全一致。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文化意识,尤其是对于英语作为外语的学者来说。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语言,超过百分之五十都是非本土语言者。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当不仅大量阅读英文作品,也应当多学习中文作品,这样才能够在文化的对比中,更好的体会到跨文化的魅力。注重英语视频,电影,文学作品,报纸,文章,杂志历史书籍等等的阅读,所有这些作品是一个整体的知识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注意到在不同情景下外国人的交流以及行为方式。
(四)增强学校相关设施建设
改善己有文化教学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为学生间接接受跨文化知识提供硬件支持。邀请出国留学归来人员为学生进行异文化生活经验的分享,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高度的敏感,审时度势地进行流畅的交际和信息传递。建设互联网的沟通桥梁,通过互联网网站,软件的可使用性,使学生有更加方便,快捷的途径,体验到不同文化。
总而言之,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虽然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不高,但学生们在情感态度上大都饱含热情,渴望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愿意参与课堂跨文化活动,希望与他人进行文化分享。这些积极的态度无疑为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跨文化交际,培养出具有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的人才,从而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1]Samovar,L.Porter,R.&Stefani.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2]Sapir,E.Language[M].New York:Harcourt Brace,1921.
[3]Seelye,H.Teaching culture:Strategie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ors[M].Skokie,IL: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74.
[4]鲍志坤.也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
[5]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责任编校:张京华)
H319
A
1673-2219(2016)11-0130-02
2016-08-01
贵州省教育厅同名课题研究成果。
雷晴岚(1965-),女,贵州贵阳人,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孙伟民(1992-),男,河北张家口人,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