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论思考

2016-03-07 11:46:23雪,王
关键词:思想品德马克思现实

秦 雪,王 哲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论思考

秦 雪,王 哲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马克思关于环境的经典论述为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历史性和现实性存在,其属人性和革命性的实践本质从根本上规定了自身基本特征的表现样态和承载的功能特质。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和育人功能的理解,一方面应立足于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和“矛盾分析法”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要着眼于社会现实的变化,在“变革的实践”进程中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最终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实的个人;矛盾分析法;变革的实践

1 “现实的个人”是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本内涵的首要前提

“现实的个人”这一思想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出的,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首次将人的本质同社会关系相联系,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现实的个人”这一思想做了系统而深入的解析。“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不同于以往的旧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马克思立足于整个人类历史和社会,首次把人视为一种有生命的、现实性的存在,从而初步确立了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和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区别于一般自然环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的属人性。无论是以人的思想品德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单中心项说还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双中心项说,究其本质,它们都无法脱离在现实社会中具体活动着的人而孤立的存在。

马克思在“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国哲学”这一部分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但这一观点并未单纯停留在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而是将主题转向在历史进程中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个人这一社会性现实前提。接下来马克思立足于人自身生活的物质前提,并进一步指出,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2]

这一观点表明了物质资料生产是现实的个人存在的基础和前提,而非纯粹的思想、意识。马克思提出的“现实的个人”是有着生命实体的处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并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存在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人,而非思辨的、抽象的、机械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人的思想品德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存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现实的个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能脱离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存在。纵观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可以看出,“现实的个人”应该符合以下两方面的规定。

第一,“现实的个人”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的人。一方面,个人首先是作为一种自然性的生命实体而存在的,所以个人也同其他自然物一样要受到自然规律的约束。因此,首先要承认“现实的个人”生存和面临的自然环境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客观性。另一方面,要从“现实的个人”从事生产的物质条件和社会交往活动出发来考察其社会属性和活动本质。同样,作为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中心项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它所指向和施加一定教育作用的能动主体也应该是处在现实的社会交往活动中的人。

第二,“现实的个人”是处于某种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个人。一方面,“现实的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才能获得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身份,实现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的有机统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和理解必须去考量作为表征“现实的个人”本质所存在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存在的现实表现样态和影响其变化、发展的具体条件和因素;另一方面,“现实的个人”的感性活动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是具体的、现实的,而非抽象的,而“现实的个人”本身正是这种感性活动的主体。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能动主体因身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条件下也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矛盾和特点。

基于以上对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内涵的理解,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项既要围绕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着一定的物质生产或是进行着某种交往活动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人”而确立;同时也要同一般的环境(纯粹的自然环境或是社会环境)加以区分,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本质和根本属性。在这里,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解为:借助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现实的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施加教育影响的一切环境因素的总和。这一界定一方面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项,即“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作用于中心项的实践介体,即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也体现了“现实的个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生存发展和组织运行的时空场域,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本特征的重要枢纽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不同阶段的特征是纷繁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很难找到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来加以精准地界定和全面地把握;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而存在的,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和矛盾运动总要借助一定的外在条件和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借助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不但可以认识和描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特征,而且可以科学地把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条件。

矛盾作为规定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所具有的显著特性,是借以了解和洞悉事物本质的窗口和抓手。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矛盾运动的科学考察,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本特征的首要前提。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表明,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运动的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矛盾体而存在。矛盾双方之间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映射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领域,则集中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这二者之间既相互排斥背离又相互吸引转化的矛盾运动。

作为内含矛盾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其基本特征往往不是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存在着,而是有其对立面的;同时在这种看似矛盾对立的关系中又蕴含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运动、变化的内在联系和重要发展因素。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中所固有的这种对立统一性的矛盾关系为切入点,以便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特征有一个更为系统、全面的界定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第一,属人性和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本质、培养目标、育人功能和社会大环境共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属人性和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属人性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提升人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素质的特性,它体现了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阶级性,体现为它从属于特定的阶级并体现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这种特定阶级的利益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第二,复杂性和可控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指向的“现实的个人”和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世界共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可控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面向的“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品德现状和思想观念倾向的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素的多样性以及现实生活世界的易变性;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控性则体现在,人们基于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自身运行、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能够达到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利用和控制的程度和水平。

第三,直接性和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具有的感性直观特点和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方式,共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直接性和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直接性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某些要素能够直接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促使其思想品德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渗透性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价值观点等在作用方式上的非强制性和潜移默化性。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作用方式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在直接性中隐含着渗透性,在渗透性中又贯穿着直接性。

第四,稳定性和动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的综合系统,一方面,它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保证整个系统有机体的非碎片化、非分崩离析式的整体性存在;另一方面,它也要通过系统内部要素的不断优化、重组、更新等方式从外界获取有益的能量以延续自身的发展。基于维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这一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具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会轻易发生改变的相对稳定性;又具有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内部构成因素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持续动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正是在这样的相对稳定性和持续动态性的辩证统一运动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

3 “变革的实践”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功能的根本途径

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功能的问题,学界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如: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感染功能以及示范功能等。而这些功能的界定都是围绕着“现实的个人”而展开的,因此,可以将其统一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育人功能。可以说学界对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功能具体路径的探讨和思考日益趋向成熟,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着较大的空间。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功能途径的划分可以有多种,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这繁杂多样的划分中准确地把握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功能中具有本质规定性和方法论意义上的根本途径。

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已经为做出了深刻的解答。他在第三条中首先批判了以往旧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决定论倾向,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1]。也就是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改变并不是变幻莫测、不可把握的,二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基础,而这个统一的基础就是“变革的实践”。“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实现人与环境辩证统一的现实途径,并且从社会生活的本质高度对采取“变革的实践”这一现实途径的原因做了精炼的分析。

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而只有立足于“变革的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功能最大程度的优化。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马克思所强调的“变革的实践”,并不是空洞抽象,仅仅停留在哲学思辨意义上的实践,而是立足于整个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对其蕴含的“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这种变革式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发展的深刻理解。

“变革的实践”从根本上规定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功能的客观物质性。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3]也就是说,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领域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背后都是有深刻的物质动因的。虽然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往往更多地以社会意识的形式投射到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层面,但是只有抓住物质生活的根本矛盾,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变革的实践”中出发,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解释清楚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领域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原因,并在这个基础上挖掘出真正具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功能的现实途径。

“变革的实践”从根本上规约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功能的最大限度。毋庸置疑,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其承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因素,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以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渗透力和影响力,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的影响。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功能的发挥也是有其限度和条件的:一方面它要受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人类变革物质生产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它自身克服旧的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适应新的更高的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从孕育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存物质条件出发,从人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这一实践任务本身出发,才有可能真正找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育人功能的本质规定性。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阐释的那样,“人类始终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3]

[1]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ENVIRONMENT OF MARXIST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QIN Xue, WANG Zhe

(DepartmentoftheMarxistDoctrine,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

Marx's classic exposi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rovide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resource for our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s an objective social and realistic existence, the practical essence of the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is humanized and revolutionary, which basically specifies its own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erformance and the functional traits it bear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on the one hand, one should be based on Marx's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realistic individual” and “contradiction analysis method”,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one should focus on the social reality,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volutionary practice”,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alistic individual; contradiction analysis method; the practice of reform

2016-07-21

秦雪(1993-),女,辽宁辽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673-1751(2016)04-0104-04

G41

A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马克思现实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2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16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44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现实的困惑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