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合作与共赢的“丝路”——评《西行三万里:王志看丝路》

2016-03-07 09:20彭顺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志丝路和平

彭顺生



和平、合作与共赢的“丝路”——评《西行三万里:王志看丝路》

彭顺生

著名央视主持人王志撰写的《西行三万里——王志看丝路》(三联书店2015年8月版,以下简称《西行》)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青睐,并引起社会、媒体广泛关注。之所以如此,除了本书的文学价值、旅游价值、历史价值外,它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也是该书畅销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看,王志眼中的丝路,既是一条东西方民族互通有无的和平“丝路”,也是一条东西方国家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丝路”,还是一条21世纪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互利共赢的“丝路”。

和平的“丝路”

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国际贸易商道,在“谁控制了丝路,谁就控制了财富”的理念支配下,毫无疑问,为争夺这条与利益、财富密切相关的贸易商道,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少争夺丝路控制权的战争,但在王志看来,这些战争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它们在“丝路”舞台上,只不过是一个跑跑龙套的小配角,和平通商、互通有无才是“丝路”舞台上的主角。换言之,战争只是“丝路”漫长历史长河中的支流,而和平才是主流。

在《西行》一书中,虽然并无专门章节论述“丝路”是和平的“丝路”,但该书通篇都贯穿着“和平丝路”这一主线。

在《六个张骞》一章中,作者通过“祈福敬献果蔬”这一民间习俗,说明今天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果蔬,如葡萄、西瓜、芝麻、香菜、大蒜、石榴、核桃、苹果等,都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从而证明“丝路”是一条互通有无的和平之路。

在《长城与丝路打了一个结》一章中,作者通过对“长城与丝路”的深层解读,得出了如下结论:“长城意味着战争,丝绸之路却意味着交流、融合,也就是一种和谐,共通。”的确,自汉代以来,中原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长城的构建无疑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战争的产物,农耕民族靠它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丝绸之路则不然,它是东西方要求互通有无、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产物,体现了东西方人民渴望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愿望,因此,无论从丝绸之路形成的根源、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还是从历史事实看,丝绸之路者都是一条和平之路。

在《西行》一书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未一味美化丝绸之路,而是以“直笔”的视角,客观描述丝路上发生的一切。关于战争与和平,他写道:“丝绸柔软而光滑,当然散发着幽雅的光泽,但这一条丝绸之路远远不止于丝绸的美好,战争的暴戾、旅途的凶险、商旅的狡诈和故土难归的痛楚如影随形。”作者坚信:“战争的铁蹄最终将消失丝绸之路的最深处,留下的一定会是文明之树蜿蜒曲折的根系。”是的,代表强权和征服的战争,只是丝路上的匆匆过客,惟有“和平之树”常青,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

合作的“丝路”

在王志笔下,“丝路”也是一条合作的“丝路”。他依据史料,证实张骞前两次出使西域,都是为了合作之目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未果。第二次的主要使命仍然是联合有生力量‘断匈奴右臂’,也未如意。”此后,无数中外历史名人,如班超、甘英、玄奘、马可·波罗等,他们披星戴月、含辛茹苦行进在丝路上,无一不是为了增进了解或化解纷争,传递国与国之间政治军事合作的信息,无一不是为了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传递民族与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信息。

2014年7月至9月,王志率领的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媒体集团,更是一次合作之旅。

在“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发展的新背景下,王志西行团带着与“丝路”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的使命,在跨出国门的第一站哈萨克斯坦,就开始了他们的合作之旅。这种合作方式是以采访哈萨克斯坦前任、也是第一任总理捷列先科开始的。捷在位期间,曾与中方进行过边界勘测合作谈判。卸任后,仍然以纳扎耶夫总统全球特使的身份担任总统助手。在采访期间,他对“新丝路”背景下,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农产品与农业技术合作充满期待。在采访中,王志称赞他是:“当代张骞式的人物”,捷列先科表示感谢。显然,他非常认同这位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和平使者。在王志看来,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五虎”之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去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选择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到达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塔拉兹后,为圆满完成在哈萨克斯坦的合作使命,他还专访了现任塔拉兹州长。州长表示:“非常欣赏‘一带一路’思想的提出,非常期待与中国更紧密的经济合作。”

走过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王志一行人来到陌生而又熟悉的格鲁吉亚。说它陌生,是因为他们第一次踏足这个国家,说它熟悉,因为这里是中国人所皆知的斯大林的故乡。在这里,他们受到了总理、总统高规格的接待,合作之旅进行得非常顺畅,合作活动也开展得丰富多彩。仅在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城,既有专访总理、总统谈中格合作的安排,也有采访中格合作实体“华凌工业园”的活动。格鲁吉亚的合作之旅,虽然只有短短四天,收效却很大。诚如王志在答谢发言中所说:“我从事媒体工作二十五年,很高兴有机会认识格鲁吉亚。我们将把在格鲁吉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带回去,并不断传播。”传播和平、合作、友谊、交流与发展,毫无疑问,是王志团队沿着古老丝绸之路旅行的唯一目的。

从亚洲跨越到欧洲,虽然古希腊罗马文明留下的古遗迹、古建筑、古文化、古艺术,令人着迷,目不暇接,但王志团队仍然不忘合作、交流与发展的神圣使命。在土尔其,作者通过介绍深受土尔其人民欢迎的我国第一条海外铁路,表达了与土尔其更大的合作空间;在希腊,作者通过中国对希腊债务危机大力援助的事实,通过“陆地、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在比雷埃夫斯港口实现了链接”,预言中希合作必将在新丝路背景下揭开新的合作篇章。在意大利,作者通过讲述大画家黄永玉在佛罗伦萨安家的故事,尤其是通过对“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深层阐释:“道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修路既为了战争和征服,也为了交流和文明。”从而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古老的丝绸之路与伟大的罗马道路融汇到一起之后”,处于丝路两端的中意两大文明必将迎来前景无限的合作图景。

共赢的“丝路”

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共赢的“丝路”。无论是“丝路”上的商业贸易、物质交流,还是“丝路”上的文化融合、人员交流、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互动发展;无论是古老丝绸之路的互通有无,还是21世纪新丝绸之路的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构想与实践,都能充分证实这一点。

在王志笔下,古代东西方交流与合作演绎出一个个共赢的故事。

在物质交流方面,一方面西方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及其相关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东来,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农作物品种和食物;另一方面,中国丝绸、瓷器及其制作技术通过丝绸之路西传,促进了西方手工业技术,尤其是丝绸、瓷器制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香料及其种植技术的西传,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提高了西方人的生存质量。

在文化交流与共赢方面,东西方相得益彰。中国“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历史变迁、社会转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利用火药制造出来的火器,最终战胜了封建主,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此外,指南针的传入,不仅为欧洲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证,而且还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同样,西方宗教、文化、建筑艺术,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历法等科技知识,通过传教士东传中国,也对激活中国文化,促进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之,诚如王志在《是文明之旅,亦是欲望之旅》章节中写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自己的四大发明传到了遥远的西方,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改变了它们的功能。这些发明最终改变了世界,而被改变的世界最终也改变了或正在改变、也将继续改变我们的世界”。

在王志笔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共赢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中国华凌集团都有投资。仅在格鲁吉亚,华凌集团的投资就高达四亿美元,是该国的最大外资项目。“华凌集团基地就像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祥云,飘落到遥远的第比利斯。”它“不仅在第比利斯,在库伊西也有投资,项目非常成功”,王志在他的书中描述道。

在《西行三万里》一书中,让王志最感骄傲的还是中国首条走出国门、落户土耳其的高铁。在《中国高铁好!》一章中,王志借助当地警察对中国高铁的赞誉,介绍了“中铁建”与其它国合作修建“安伊高铁”的过程,展示了中国高铁海外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前景。末了,作者还不忘通过古今比较,总结中国修建的高铁给土耳其人民带来的诸多好处:“古代丝绸之路上,骑骆驼一天大约可走三十公里,现在高铁每小时三百公里,轻轻松松。此外,古丝绸之路要忍受高温寒暑、缺水少粮,匪患战乱等不测因素,高铁就大大不同:安全、高速、正点、舒适。”同样,对中国而言,夯实了中土友谊,企业挣了钱,拓展了中国高铁发展的空间,达到了合作共赢之目的。

“丝绸之路就是一条梦想之路。的确,是梦想成就了这条丝路。”如果事实诚如王志所言,那么,我想说,我们在新世纪构筑的和平、合作与共赢的梦想,必将促成这条古老的丝路,从复兴走向繁荣、走向辉煌。

(作者系广州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科技学院客座教授。)

猜你喜欢
王志丝路和平
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网运行研究
志愿者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博弈·和平
王志与朱迅:央视名主持的别样婚姻生活
期盼和平
忘了自己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