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玲玲,李金霞
(河北经贸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学术期刊编辑的素养
武玲玲,李金霞
(河北经贸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北 石家庄050061)
摘要:在当下媒介融合与高度国际化的时代语境下,学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术期刊编辑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影响。学术期刊编辑的素养主要体现为政治思想素养、学科专业素养、人际传播素养以及高度的行业敏感。学术期刊的编辑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增强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对文化和知识的信仰,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
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素养;政治思想;学科专业;人际传播;行业敏感
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各个领域都需要对思想进行梳理,对实践进行总结,相互之间也需要更多的交流和借鉴,这些都促进了学术的繁荣,自然也催生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而学术论文的发表往往又需要依靠相应的学术期刊这种传播载体。在媒介融合与国际化特征异常凸显的网络时代,学术期刊不仅有传统的纸质文本,同时还有了电子文本,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电子文本,学术论文被阅读的机会更多了,影响范围更大了。因此,作为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和普及知识的重要载体的学术期刊,其质量高低就显得异常重要。但综观现有的学术期刊,虽然数量蔚为大观,但质量却良莠不齐,即使那些整体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术期刊,也不能保证所刊发的每篇文章都能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和有些学术期刊的生存境遇或办刊定位密切相关,比如有些学术期刊稿源短缺,生存出现危机;有些学术期刊以盈利为目的,市场化倾向明显,等等,这些因素势必都会影响学术期刊对论文质量的要求。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学术期刊编辑的素养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编辑的素养直接影响到学术期刊的质量,甚至生存与发展。
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体现了学术期刊编辑的综合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对于一个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编辑来说,以下几方面素养尤为重要。
一、政治思想素养
政治思想素养是学术期刊编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一个好的学术期刊编辑,不仅是一个思想纯正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有着基本社会道德的人,同时还是一个有着较高政治素质的人。因为任何一个学术期刊都有自身的基本政治立场和政治导向,即使是讨论学术问题,也往往会涉及与政治相关的内容,有时虽然没有直接讨论政治问题,但对社会生活内容的表述也会体现出相应的政治思想观念。这样就需要学术期刊的编辑能够适时地调用自己的政治思想素养来对学术进行判断和引导。这种判断和引导既要坚持期刊自身的立场,办出特色,办出品味,办出水平,又不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违背公序良俗,不违背基本的社会道德。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因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监督的需要,当下的绝大部分学术期刊都采用了论文检测系统,对拟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在进行检测时,首先需要学术期刊编辑有道德自律意识,这样才能很好地将这一检测行为公正地进行下去。如果没有这种道德自律意识,再先进的检测系统亦是形同虚设。更为重要的还是对学术论文思想倾向性的判断,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政治思想层面来进行判断。判断准确,可能会发现一篇优质稿件,也可能会放弃一篇劣质稿件;判断错误,可能会错过一篇优质稿件,也可能会错用一篇劣质稿件。更为甚者,如果编辑的政治思想素养不够的话,为了个人私利,明明知道是优质稿件偏不采用,相反,明明知道是劣质稿件偏偏采用,长此下去,学术期刊的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在激烈的期刊竞争形势下,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学术期刊,终将举步维艰,甚至被淘汰。更为严重的是,劣质稿件的发表,将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给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带来负面作用。因此,学术期刊的编辑首先应该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对文化和知识的强烈信仰,怀有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普及知识、开启智慧的坚定信念”[1],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术的权威性与神圣性。当下,学术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突出表现在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能够认真及时准确地掌握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政策精神实质,一方面善于辨识来稿中的作者观点和倾向,敢于并准确地将有关错误言论消灭在初审之中,站好第一班岗,坚守出版阵地。另一方面,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新闻宣传的喉舌作用,刊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来稿,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决定行动,素质决定结果。这就要求学术编辑首先要将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时掌握中央文件精神,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切实履行好编辑的出版阵地卫士职责。
二、学科专业素养
当下的学术期刊,有综合性的期刊,也有专业性很强的期刊。前者如《中国社会科学》《河北学刊》《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等,还有不少大学学报也属于综合性期刊,比如《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后者往往都是某一专业领域的期刊,比如经济学专业领域的《经济研究》《财政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等,文学专业领域的《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等,新闻出版专业领域的《中国编辑》《编辑之友》《编辑学报》等。专业性很强的期刊自不待言,即使那些综合性的期刊,学术编辑也应该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素养。因为只有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素养,才能对学术论文的质量在学科专业的视阈下进行甄别。比如面对一篇文学研究论文,编辑除了需要运用学科专业眼光对文章的观点、材料、文献、论证进行判断外,同时还需要调用相关的文学体验与感受力对文章进行判断,如果不具备文学学科专业的素养,这些都无从做起。同样道理,面对一篇经济学的文章,一个文学编辑也是无从下手的,经济学文章中的模型、数据、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都需要编辑具备经济学学科专业的素养去进行判断。
这种学科专业素养还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有前沿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一篇经济学的论文,也许从论证、表述和数据等方面都没有问题,但观点明显滞后于学科发展,未能呈现出经济学的前沿动态,如果编辑不具备这种前沿眼光的话,是很难判断出来的,这样的文章即便能够得以发表,其学术价值也不大。相反,一篇具有前沿思想、能够及时反映经济学前沿动态的文章,如果编辑不具备前沿眼光,那么就有可能认识不到文章的学术价值而弃之不顾,这无论对于作者还是学术本身都是非常遗憾的。
此外,学科专业素养还体现在学术期刊编辑对论文的编辑上。对学术论文进行编辑,除了疏通字句、更正错讹,对论文进行必要的排版规范处理之外,有时还需要对论文进行专业加工,使其增色生辉。上乘的优质学术论文不仅观点新颖、论证充分,同时表达准确、文辞流畅,但也有不少论文虽有好的观点却没有好的表达,这样的论文只要稍作加工,便也可成为上乘的优质论文。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的编辑依靠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对之进行去粗取精、加工提炼,即便自己不能亲自修改,也能够给作者提供最好的修改意见,供其修改时参考。如果没有较强的学科专业素养,这些都是很难完成的。因此,无论是专业期刊的编辑还是综合性期刊的编辑,除了加强自身专业研究外,还应该博学其期刊有关的知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学者化的编辑与杂家的编辑。其实,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知识渗透、知识交叉日益显示出研究的需要,交叉学科正在扩展着人们的思维,促进着学术研究的深入,也迫切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人际传播素养
可以这样说,编辑不仅是在与文章打交道,更是在与人打交道。因此,编辑的人际传播素养同样非常重要。这种人际传播素养更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编辑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上。编辑获得的优质稿件,一方面来自于作者的自然投稿,另一方面来自于编辑的主动发现。当下的学术期刊多如牛毛,即便是某一专业领域内的学术期刊亦有很多,这样就涉及到期刊之间的竞争问题。在众多自然投稿的文章中“海选”优质稿件难度其实很大,一是因为自然投稿的文章数量很多,编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之进行一一审读,即便逐一审读,结果却发现绝大部分文章又都是质量平平甚至质量低劣,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所获甚少。所以,真正能够获得大量优质稿件,一方面需要编辑在众多的自然投稿中迅速做出选择,另一方面则需要编辑主动约稿。
拥有一个稳定的优质的作者队伍,就拥有了宝贵的学术资源,这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非常重要。编辑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也可以利用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认识更多的优质作者,甚至还可以直接邀约名家,取得对方的信任。只有拥有大量的优质作者,才能保证拥有大量的优质稿件。
编辑可以充分利用自己优质作者队伍的学术资源,开展专题学术讨论,从而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比如有些学术期刊编辑会组织笔谈,如当下经济学热点问题笔谈、经济学家茶座等;还有一些学术期刊编辑会重点关注和推介一批作者,打造刊物的品牌作者队伍。这些作者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已经成名的比较成熟的作者,另一类是年轻的但颇具学术潜力的作者。典型的例子如文学艺术类学术期刊《艺术广角》,最近几年连续推出了多位“70后”文学评论家,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再如《南方文坛》,最近几年也陆续推出了多位更为年轻的“80后”文学评论家,在学术界产生的影响同样巨大。这两家期刊陆续推出的这些青年文学评论家,在学术界均已成就斐然、名声大噪,可以说,他们的成长与这些学术期刊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关注他们成长的同时也会密切关注这些刊物。他们成名之后,自然也不会忘记他们成长的阵地,不仅自己更加支持这个刊物,也会吸引来更多的学术资源支持这个刊物,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刊物成就了作者,同时作者也成就了刊物。
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办刊机制,一方面是因为期刊本身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能够吸引到优质的作者,其实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还是编辑的人际传播素养。编辑能够有好的选题和策划,还要能够邀请到一批优质的作者共同参与和完成这个选题和策划。在完成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编辑不止一次地与作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有的作者很容易沟通,有的作者则不容易沟通;有的作者可以补充完善编辑的选题,甚至可以将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有的作者却很难实现编辑的预想目标,甚至会将一个很好的选题弄得支离破碎。可以说,这个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很复杂,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可接受,作为策划、组织、协调者,学术期刊的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人际传播素养才能完成。只有具备较强的人际传播素养,才能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建立一定的共识域,即共同的经验范围,克服信息未到位、不同质现象,迅速地消除障碍,达到信息发送与反馈的有效。有不少学术期刊的特定“栏目”,其实就是围绕相对稳定的选题展开的,这些“栏目”能否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编辑的素养,尤其是人际传播素养。除了上述的策划组稿之外,有关文章内容的修改、作者信息的完善,甚至论文发表之后的学术影响等,也都需要编辑和自己刊物绝大多数作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由上可知,一篇文章能否发表以及发表之后的反响大小,学术期刊编辑的人际传播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人际传播素养一方面应引起期刊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增加编辑人际传播素养课程培训内容,期刊编辑部也要走出去学习兄弟院校编辑部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要更新观念,纠正学术期刊编辑就是编辑加工的狭隘认识,拓展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视野,进行学术期刊的深加工,延伸编辑的工作流程链接,提升学术期刊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学术期刊编辑向出版家的转变。
四、高度的行业敏感
一个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除了上述几种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行业敏感。这种行业敏感主要体现为对整个学术期刊行业非常熟悉,尤其是对相同相近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比较熟悉,尽可能地吸收借鉴其他期刊的办刊经验,在与其他期刊的比较中寻求自身的差异性优势,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打造自身的品牌。比如《河北经贸大学学报》便是以经济理论为主要优势的学术期刊,多年来,该期刊始终坚持凸显理论这一定位,从而在众多的经济学期刊中办出了特色,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术期刊编辑的行业敏感体现在,不仅要及时了解并掌握本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学术期刊发展状况,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保持优势;而且也要对其他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学术期刊给予关注,虽然不同属于一个学科专业领域,但他们的办刊经验往往可以从另外一种视角给学术编辑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从而开阔编辑的办刊思路。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要有对标竞争意识。这种对标竞争主要体现为与那些相同相近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刊物的竞争,或者与自己有相似办刊方向的学术刊物的竞争。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较强的对标竞争意识,能够自觉地关注对标竞争期刊的作者、选题以及学术影响,从中寻找自身的发展契机,规避在竞争中被淘汰的风险。另外,学术期刊编辑高度行业敏感是其对期刊热爱和工作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编辑部要给以积极支持和表扬,并在学习培训和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上给予优先。
除了上述几种重要素养之外,学术期刊编辑的网络素养亦很重要。我们的时代俨然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学术的传播与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网络来实现。编辑应该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在各种数据库中查找各种中外文献资料,对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优劣给予准确判断,给作者提供最合理的建议,促使论文达到最优化的境界,提高工作效率。
五、结语
学术期刊编辑的素养还有很多方面,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这些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得到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编辑实践中养成的。因此,编辑首先需要强化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也就是“编辑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产过程,在主体意识的引领之下,使自己的编辑实践成为创造性的文化活动”。[2]其次需要增强服务精神,这种服务精神意味着编辑要能够甘愿默默地做成就别人的路石,用自己的辛劳成就别人的荣光。总之,学术期刊的编辑只有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默默奉献,才能确保编辑工作达到最好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贺圣遂.编辑的信仰、能力与服务精神——从《编辑力》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现代编辑[J].编辑之友,2007(5):13-16.
[2]杨闯.编辑主体意识与编辑职能转型[J].中国编辑,2011(5):27-31.
Quality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WU Lingling, LI Jinxia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Abstract:In the era of media convergence and high internationalization,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academic. The quality and influence of academic journals are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quality, disciplines literac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a high degree of sensitivity of the industry. Editors of 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enhance their subjective awareness,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lief in culture and knowledge,and improve their editing ability through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academic exchange activities.
Key words:academic journal; editorial literacy; political thought; discipline; interpersonal media; industry sensitivity
收稿日期:2016-03-25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下的我国高校社科期刊发展研究》(HB15XW007)
作者简介:武玲玲(1980-),女,河北邯郸人,编辑,主要从事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6)03-00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