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性子宫肌瘤、肌腺瘤1例及临床分析

2016-03-07 08:51税迎春石群立夏欣一吴元赭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

税迎春,张 承,滕 慧,徐 梅,石群立,夏欣一,吴元赭



·临床经验·

寄生性子宫肌瘤、肌腺瘤1例及临床分析

税迎春1,张承1,滕慧1,徐梅1,石群立2,夏欣一3,吴元赭1

210002江苏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妇产科,2.病理科,3.全军检验医学研究所

[摘要]目的探讨寄生性子宫肌瘤、肌腺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合某院1例寄生性子宫肌瘤、肌腺瘤,回顾分析国内外报道寄生性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治疗。结果寄生性子宫肌瘤、肌腺瘤是一种特殊生长方式的肌瘤,其生物学行为与子宫肌瘤相似,但其特殊生长位置和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术前误诊率达100%。手术治疗效果好,预后好。结论寄生性子宫肌瘤、肌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肌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法。

[关键词]寄生性子宫肌瘤、肌腺瘤;诊断;治疗

寄生性子宫肌瘤于1953年由Brodv首次报道命名,迄今文献报道不足50例。寄生性子宫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罕见生长方式。因其特殊的生长位置和多变的生长方式,临床诊断困难。因为病例少见,目前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报道我院诊治的1例寄生性子宫肌瘤、肌腺瘤的罕见病例,并复习国内外报道病例,探讨诊疗经验。

1一般资料

患者,女,40岁,已婚,因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正常,既往2010年于某三甲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自述术中肌瘤直经50~60 mm大小,术中行碎瘤术,自述术后病理为平滑肌瘤,术后定期随访无异常。近1个月自觉下腹部坠胀,某三甲医院B超提示子宫肌瘤可能性大。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门诊B超示:子宫44.6 mm×51 mm×47.6 mm,后位,包膜完整,内膜厚9.6 mm;子宫前壁肌层内见18.8 mm×13.7 mm实性不均质回声;右侧卵巢34.2 mm×29.8 mm,其旁见两个外形不规则实性不均质光团,其一38.7mm×28.6 mm,另一62.2 mm×54.6 mm;左侧卵巢21.7 mm×23.8 mm,其旁见54.6 mm×37.6 mm实性低回声光团。考虑:子宫肌瘤;双附件区占位,于2014-09-01收住院。

2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血常规、血生化、CA125、CA199正常;心电图、胸X线片等未见异常。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14-09-03行开腹手术;术中探查:子宫正常大小,子宫前壁与乙状结肠紧密粘连,前壁肌层内可触及米粒大小质硬包块。双侧卵巢外观未见明显异常,触及无明显病变。通过乙状结肠手术剥离肠系膜病变硬块见图1。其中乙状结肠肠系膜见大小约50 mm×40 mm×30 mm质硬包块;乙状结肠肠管表面见大小约40 mm×30 mm×30 mm质硬包块,未达基层,表面包膜完整,蒂部直径约10 mm;右侧输卵管伞端肠系膜可见大小约20 mm×30 mm×10 mm质硬包块,带蒂,表面光滑。见图2。左侧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术中探查遂行“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右侧输卵管系膜子宫肌瘤剔除术+肠管表面包块剔除术”。具体手术步骤如下:排垫肠管,钝、锐性分离子宫前壁与乙状结肠间粘连,暴露子宫前壁,钳夹、提起子宫肌瘤,切开子宫肌层至肌瘤包膜,巾钳、艾里斯钳夹肌瘤,完整剥除,肌瘤大小约10 mm×10 mm×30 mm,以2-0可吸收线间断兜底缝合关闭瘤腔。娩出右侧输卵管伞端肠系膜肌瘤,钳夹、切断肌瘤蒂部组织,4号线缝扎蒂部,检查创面无出血。 仔细检查肠管表面肌瘤,肌瘤无明显肠管肌层浸润,钝、锐性分离粘连后,暴露蒂部组织,钳夹、切断、缝扎肌瘤蒂部,1号丝线间断缝合肠壁黏膜层4针。同法处理肠系膜处肌瘤。术后剖视肠管表面子宫肌瘤:肌瘤白色质硬,内无螺旋形结构;中空有少量暗红色液体。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病理报告:“乙状结肠表面(肿块)”示腺肌瘤组织伴慢性炎细胞浸润为“子宫”腺肌瘤,见图3,另见一枚子宫平滑肌瘤见图4。综合术中所见、患者病史及术后病理,考虑患者为腹腔镜子宫肌瘤碎瘤术后复发,异位寄生。术后抗炎及对症治疗4 d后出院。定期随访至今无异常。

3讨论

寄生性子宫肌瘤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肌瘤,Brody[1]首次报道寄生性子宫肌瘤指的是部分或者完全脱离子宫由其他组织(如大网膜、肠系膜等)提供营养的子宫肌瘤。其自然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多数由带蒂浆膜下肌瘤获得邻近器官血供形成。由于腔镜技术的诸多优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是倘若肌瘤较大,使用肌瘤粉碎机粉碎,未取出的肌瘤碎片往往会种植到其他邻近器官表面,形成寄生性子宫肌瘤[2]。Kho等[3]报道50%寄生性子宫肌瘤都有腹腔镜下肌瘤粉碎的病史,因此医源性是导致寄生性子宫肌瘤发病的重要原因。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关于医源性导致的寄生性子宫肌瘤的报道逐渐增多。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医源性导致的寄生性子宫肌瘤的诊断与防治。

由于寄生性子宫肌瘤发病位置不固定,对于其诊断带来很大的麻烦。影像学上很难与相同发病位置的常见肿瘤相区别,因此术前诊断极为困难,误诊率100%,其诊断多数需要术后病理[4-5]。但是,对于有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肌瘤较大使用组织粉碎者,应提高医源性寄生性子宫肌瘤可能。寄生性子宫肌瘤是良性平滑肌瘤,生物学行为与子宫肌瘤相似[6-7]。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手术是首选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盆腔其他脏器情况、肌瘤与其他脏器的关系。寄生性子宫肌瘤预后一般良好,但术后有复发可能,因此要定期随访[8]。

对于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患者手术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操作,防止组织碎片散落于腹腔,尽可能取出所有的组织碎片,需要碎瘤的患者尽可能在标本袋中碎瘤,以防组织飞溅,减少组织残留的几率[2]。术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并吸尽,术后应常规随访至绝经,以利于早期发现。

【参考文献】

[1]Brody S. Parasitic fibroid[J]. Am J Obstet Gynecol, 1953, 65(6): 1354-1356.

[2]Moon HS,Koo JS, Park SH, et al. Parasitic leiomyoma in the abdominal wall after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 Fertil Steril, 2008, 90(4): 1201-1202.

[3]Kho KA,Nezhat C. Parasitic myomas [J].Obstet Gynecol, 2009, 114(3): 611-615.

[4]梁海燕,李华军,卞美璐.寄生性子宫肌瘤临床分析[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 23(3): 143-145.

[5]罗玉君,徐艳燕,刘强.6例子宫阔韧带肌瘤的超声误诊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6):628-629.

[6]Osman T,Hakan E, Bulent A, et al. A case of parasitic myoma 4 years after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 J Minim Access Surg, 2014,10(4): 202-203.

[7]吴超英,李咏,赵丹梅,等.开腹与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3):278-280.

[8]高月清,赵栋.医源性寄生性肌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2,21(8): 629-631.

(本文编辑:黄攸生)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省级条件建设与民生科技专项基金(BM2013058)

通讯作者:吴元赭,E-mail:Wuzhe860103@sina.com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2-271X.2016.02.025

(收稿日期:2015-10-25;修回日期:2015-11-18)

引用格式:税迎春,张承,滕慧,等.寄生性子宫肌瘤、肌腺瘤1例及临床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6,18(2):185-187.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