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笑微,马淑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大连 116024)
环境规制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研究
逯笑微,马淑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环境规制政策通过一定的中介变量对行业生产率产生影响。分别从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利润率、技术创新和FDI四个中介变量出发,分析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对上述四种中介变量的影响,并研究环境规制政策如何通过中介变量传导至行业生产率以及如何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结论表明:由于环境规制政策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因行业和规制强度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环境规制;全要素生产率;企业进入/退出;利润率;技术创新;FDI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依赖于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的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偏低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诸多问题,例如大量能源消耗、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等,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的经济发展。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源泉分为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依赖于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为粗放式经济增长,依赖于生产率提高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经济增长。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如何促进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其中,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雾霾影响日益严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环境规制政策的有效性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重心。长久以来,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的矛盾,关注的焦点在于环境规制政策是否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已有的相关研究多数集中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或FDI等中介变量的影响,而有关于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研究则相对匮乏。
国务院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方针,再次强调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中,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的力度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研究环境规制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从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利润率、技术创新、FDI四个方面解析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影响的传导机制。
二、企业的进入和退出
1.环境规制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的影响
环境规制政策会对行业新进入者和在位者造成影响。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将提高新进入者的进入成本,导致部分新进入者无法进入行业。对于在位者而言,环境规制政策同样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将导致行业的部分落后产能被淘汰。
(1)环境规制提高了新企业者的进入壁垒。斯蒂格勒将进入壁垒定义为特定的生产成本,这种成本会给潜在进入者带来高于在位者的成本负担。进入壁垒是潜在进入者相对于在位企业的劣势,一旦选择进入,新进入者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而环境规制政策提高了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第一,环境规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潜在进入者的必要资本量,提高了行业的进入壁垒,降低了新进入者数量。环境规制政策通常要求企业必须在污染治理设备上投入一定资金,企业用于购买、安装、使用、维护污染治理设备的成本增加了新进入者的必要资本量,阻挡部分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第二,环境规制政策会对新企业施加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将部分新进入者阻挡在行业之外。比如,环境规制政策会对新企业和在位企业规定不同的环境技术标准,新企业通常会面临比在位企业更加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这些差异被解释为保证在位企业的生存能力和消除环境损害,实际上构成了企业的进入壁垒,影响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第三,环境规制政策促使新企业必须将进入行业后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合规风险考虑在内,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新企业的进入。环境规制政策作为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具有不可逆转性,受到政策制约的企业必须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规制政策提高了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阻碍了部分新企业进入。
(2)环境规制导致部分在位者退出行业。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将会提高在位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部分产能落后的企业无力承担,最终退出行业竞争。我国工业部门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往往是由落后产能的生产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造成的。因此,淘汰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成本较高、污染排放严重的企业,减少落后产能,将起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以造纸行业为例,随着2009年5月我国环保部颁布造纸水排放标准,各地区纷纷开始对高污染低产值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2009年11月实施了这一标准后,辽宁省关闭的企业数目高达285家,占全省造纸企业的80%以上,湖北省有170多家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退出,湖南省则有230多家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退出行业。随着我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加强,将会导致部分高污染型企业由于无法达到国家标准而被迫退出市场。
2.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存在较高进入壁垒的产业,新企业进入较为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业竞争加剧的威胁,致使在位企业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为稳定的利润。同时,随着产品需求的增加,能够生存下来的在位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其结果必然是产业集中度的提高[1]。产业集中度提高将有可能促进在位企业扩大研发投入。由于研发投入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会挤占企业的流动资金,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的在位企业才能够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同时,在位企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将会促进行业内部的研发合作和技术扩散,推动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2]。此外,适度的进入壁垒将通过制造适度的竞争压力,促使在位企业的研发投入[3]。因此,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会通过提高新企业的进入壁垒,影响产业集中度,进而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导致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对于在位企业的而言,淘汰落后产能,导致部分在位企业退出,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在水泥、钢铁、煤化工等多个行业均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淘汰落后产能。环境规制政策一方面直接淘汰污染大产值小的企业,另一方面,落后产能企业因自身竞争力不足、无法承受相对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而选择退出,结果使得产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整体的生产率水平。
综上所述,环境规制政策能够提高新企业的进入壁垒,淘汰产能落后的在位企业,从而提高市场集中度,扩大企业研发投入,导致行业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带来行业整体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三、利润率
1.环境规制对利润率的影响
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由于企业需要对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等进行一系列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标准,因此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将会下降。
首先,企业的生产成本将有所增加。应对环境规制政策而带来的新增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达到规制政策所规定的污染治理目标而支付的成本,具体包括:购买新的污染治理设备、升级现有污染治理设备和缴纳污染治理费用所带来的新增成本;为适应新的产品标准,更新生产流程和重构生产工艺所带来的新增成本以及为达到政策标准而带来的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增成本。
其次,企业的管理成本也将相应上升。增加和更新的污染治理设备,需要专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这将带来一部分的新增人工成本。同时,随着产品流程和生产工艺的更新,企业的相关管理流程和运营方式也需要随之更新。此外,一系列的减排措施增加了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都将导致企业管理费用的增加。
2.利润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利润率下降会导致资金紧张,企业将首先削减部分与现时生产相关性较弱的内部流程,例如减少管理咨询、研发投入等活动。由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研发活动本身具备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以及研发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等一系列原因,研发活动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利润率下降时,企业将更加不愿意承受研发失败的成本。尽管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但是短时期内的利润率水平下降将降低企业对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研发效率的提高,研发投入的减少会阻碍企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不利于行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4-6]。
同时,利润率下降也将促使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削减员工培训费用支出。员工培训与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直接相关,而人力资本水平是决定企业生产率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首先影响的是员工的生产效率。具备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员工队伍不仅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某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意味着员工较高的接受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这将对员工理解、应用以及推动技术创新起到决定性作用。无论技术演进到何种阶段,终究离不开应用技术的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率水平[7-8]。其次,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敏锐地察觉到技术创新的机会,并利用现有资源去实现创新。具备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员工能够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原有的工艺和产品,充分利用企业的智力资本和默会知识,增加企业知识资本存量,引发技术创新的进程,促使生产率水平的提高[9]。最后,人力资本水平体现员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创造性和知识水平,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持续提高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具备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员工将更有可能扩大接触到能够带来新的技术创新的途径[10]。
综上所述,环境规制政策致使企业成本增加,导致利润率下降,企业将至少在一定时间内减少研发投入和员工培训支出,从而降低企业绩效和生产率水平。
四、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政策的引导将改变技术创新中的资源配置,从而影响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速度。上文探讨了环境规制政策可能带来的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企业利润率和生产率的下降。然而,部分研究认为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有助于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弥补由其带来的企业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率的下降。
环境规制政策导致成本增加有可能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任何企业必须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的技术演进方向必须以适应环境变化为基础,企业竞争力因此成为一个动态概念。在动态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中,企业的创新活动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持续的效率改进和技术创新比单纯追求降低生产成本更能创造明显和稳定的竞争优势。而环境规制政策对资源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了负向激励,为企业指明了技术演进的方向。政府为了约束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通常会借助禁令、税费、环境标准等将企业生产带来的外部性环境成本内部化,激励企业主动进行效率改进和技术研发,以弥补环境规制政策带来的新增成本导致的企业利润率下降。从长期来看,实施环境规制政策将有效地激励企业加强在减少污染排放、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投入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以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减少污染比例。环境规制政策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负面影响将会随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带来的高回报而逐渐下降。同时,环境规制政策导向下的技术创新将由于低投入高效率而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促使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随着环境规制政策趋于严格,企业产品生产将置于更严格的监管之下。在规范生产环节的同时,环境规制政策的深入人心也将改变消费者需求偏好。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加严重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偏好逐渐从只关心低价量广的传统消费观,向更为重视消费品生产工艺的环保性程度过渡。例如,在农产品消费领域,绿色生产和绿色产品的理念正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从需求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产生了正向激励,为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灵感和动力,激励企业研发投入流向更为环保的产品创新。
然而,技术创新行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环境规制政策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使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环境规制政策带来的资金约束,这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首先,环境规制政策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污染治理或缴纳污染治理费用,同时企业还需要在污染治理环节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企业成本。而研发投入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留存收益,成本上升导致留存收益减少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迫使企业减少研发投入。其次,符合环保政策要求的创新产品将面临处于生命周期早期的产品市场不成熟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市场需求规模较小、产品技术不够成熟以及生产成本过高等特点。此外,符合环保政策要求的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循环技术和新型原材料与之配套,这类技术和原材料的缺乏将导致环保型技术创新大多呈现出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而难以为继。无论从需求角度或是生产角度,环保型产品创新都比常规技术创新面临更高的潜在风险。
总之,环境规制政策对技术创新包含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在不同的环境规制强度下,综合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作为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技术创新传导的环境规制政策对生产率的影响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五、FDI
1.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
一国的环境规制政策会影响外国投资策略。根据污染避难假说,污染密集型行业往往选择环境规制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投资,因为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会降低投资企业的生产成本。然而,环境规制政策对FDI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首先,环境规制强度提高会导致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增加,不利于FDI的引入。发展中国家面对的首要问题是经济增长和民生问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通常低于发达国家。对于发达国家企业而言,由于国内环境规制强度更高,导致国内生产成本增加。这是导致发达国家企业选择环境规制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引入FDI的国家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强,被投资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外国投资企业将会转而寻求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生产经营[11-13]。
其次,环境规制政策可能会影响引进外资的质量和行业流向。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加强,政府对引进外资的偏好从单纯注重投资规模和效益过渡到更多地关注生产过程带来的环境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地方政绩的GDP导向,导致大量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外国企业被引入国内。而环境规制程度的提高将导致政府更加倾向于引进来自清洁型企业的FDI,限制污染型企业的引入。同时,公众环保意识的加强对已经引入的污染型外资企业退出本国生产形成了助推作用。消费者需求偏好向环保型产品的转变,公众对清洁环境需求的呼声提高,都将推动污染型外资撤出投资,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
2.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溢出实现的。外商直接投资将带来先进的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引起国内企业模仿,带来行业内外的技术溢出,促进东道国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东道国市场的竞争,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东道国企业不得不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
第二,外资企业进入东道国生产,东道国企业获得了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以及因此带来的市场竞争优势将对东道国企业产生示范效应,促使东道国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以及要素组合,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率水平。
第三,外资企业可能通过与上下游东道国企业的合作导致人员流动,促使行业内部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导致生产率水平的提高[14-15]。因此环境规制政策通过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六、结论
本文详细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传导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企业的进入与退出。环境规制政策会限制新企业进入,同时淘汰产能落后的在位企业,提高了市场集中度,有利于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率水平。第二,利润率。环境规制政策带来的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留存收益减少会减少企业研发投入和员工培训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负面影响。第三,技术创新。环境规制政策对技术创新既有市场竞争、需求拉动和政府的财政倾斜等方面的激励作用,也有挤占费用、创新风险增加等方面的消极影响,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传导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第四,FDI。一方面,环境规制政策会在一段时间内导致FDI流入的减少,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环境规制政策将提高FDI的质量和行业方向。环境规制通过FDI传导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多种传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不同的视角,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环境规制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综合效果取决于行业性质、规制强度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
[1]蒋伏心,王竹君,白俊红.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双重效应——基于江苏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7):44-55.
[2]张成,于同申.环境规制会影响产业集中度吗?:一个经验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3):98-103.
[3]戚聿东.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1998(4):99-106.
[4]叶林,曾国安.进入壁垒、策略性阻止与企业创新[J].经济评论,2013(5):61-67.
[5]王英伟,成邦文.我国研究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定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6):39-42.
[6]吴延兵.R&D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11):60-71.
[7]朱有为,徐康宁.研发资本累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检验(1996-2004)[J].中国软科学,2007(4):57-67.
[8]NELSON R, PHELPS E. Investment in humans,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6, 56(2): 69-75.
[9]BENHABIB J, SPIEGEL M. 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 country data[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4, 34(2): 143-173.
[10]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1): 71-87.
[11]SNELL S A, DEAN J W, J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 human capital perspectiv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35(3): 467-504
[12]吴玉鸣.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关联机制的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地理,2007(1):11-14.
[13]陈刚.FDI竞争、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J].世界经济研究,2009(6):3-7.
[14]刘志忠,陈果.环境管制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3):61-69.
[15]KOKKO A.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4, 43(2): 279-293.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031(2016)01-0012-05
作者简介:逯笑微(1981-),女,博士,讲师;E-mail: xwlu8139@hotmail.com
收稿日期: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