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问题探析

2016-03-07 01:41李晓靖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设置院校职业

李晓靖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问题探析

李晓靖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从1980年职业大学建立至今,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遇到一系列瓶颈问题。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阻碍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文章对高职教育运行过程中专业设置表现出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应该遵循的五条原则,以对高职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以及为企业进行实用新技术开发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高职院校原有的专业类别和数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因此,对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如何对其进行改革,既是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系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议题。

一、专业设置的内涵

专业设置是高职高专院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的体现,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的纽带。要求各高职院校根据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口径要宽窄并存。

概括地讲,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是指按照高等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专业设置的客观规律,也即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1]具体包含专业调查与需求分析、专业职业分析、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单元课程的合理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2],由高等教育行政机关和高校共同决定。专业设置是教学改革的龙头,有利于高职院校软实力的提高,实现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从趋同发展向特色发展。所以,专业设置是否准确不仅关系到学校招生和就业,更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和生存。高职院校应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但是,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市场需求和趋向把握尚不到位,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当前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着和产业结构不协调、盲目性、随意性、缺乏特色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整体分布不协调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特有的职业性、区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专业设置上就必须注重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与此相对应,我国的高职专业设置也必须要做出相应变化。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落实的情况不容乐观。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为例,前几年,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第一和第三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比例上升,但是广东省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并未及时作出调整。在广东省高职院校里与第一、二产业相关的专业数量依然偏少,而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数量却偏多。再以河南省为例,河南是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开发与利用类的专业数量却开设得很少,只有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植物保护专业,属于农业技术类专业。公共服务专业大类中开设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而家政服务等特别实用而且需求量大的专业却很少开设。[3]

(二)专业设置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一些新型行业,也淘汰了一些陈旧行业。对此,高职院校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开设一些新专业成为必然之举。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新专业时往往盲目跟风,看到哪个专业紧俏,大家纷纷一哄而上。笔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学院某个系、部申请新专业时,笔者经常会问为什么开设此专业,得到的答复大多为别的学校这个专业招了多少个班,多少个学校都在开设此专业,诸如此类,等等。新专业设置很重要的一步是前期的专业调查与需求分析,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吸引生源,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前期调研浅尝辄止,甚至根本不做市场调研,仅仅是看到此专业是热门,就打算开设,更别提对此专业的社会需求调研、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和自身条件分析,从而造成大量供过于求的专业出现,毕业生结构性就业困难,社会真正亟须的人才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有一些专业市场需求急剧减少,对此类专业应该及时调整淘汰,但有的院校却只考虑取消一个专业,则该专业的专业教师可能面临转岗培训甚至下岗,实验实训设备将可能闲置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些院校宁肯维持现状,也不愿轻易撤销已有专业。还有一种情况,有些新专业开设不久,学校发现由于专业供过于求导致生源和就业不如意料中好,所以匆忙将其割舍,短期行为明显。

由于过程不够科学严谨,专业的开设与撤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直接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学生质量、就业率下滑,给社会和学校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专业大量趋同,缺乏特色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有区域性,设置专业时也应该与当地的区域经济相对应,体现出区域特色。但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的专业大量趋同,电子信息、财经、文化教育大类的专业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大类的专业规模。以郑州市为例,据统计,郑州市各高职院校之间开设专业的重复性很高,70%的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60%的院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50%的院校开设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40%的院校开设机电一体化、商务英语和软件技术专业[3]。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这些专业开设成本小,软硬件投入低。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希望把学校建成综合性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贪多求全,特色专业反而较少,品牌优势不明显,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也大同小异,造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

(四)专业建设过程中质量监控欠缺

专业设置过程中的监控应该包括专业设置前的准备工作监控、专业运行的过程监控和专业的目标监控。设置前准备工作的主要监控点有:此专业的社会需求调研、相关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劳动力就业市场前景分析、自身办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条件等;专业运行过程监控的主要监控点有:招生录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考试考核、就业指导等;专业的目标监控是对专业设置结果的监控,主要监控点有:毕业生质量、毕业生就业率、社会服务效果等等。通过对专业设置的质量监控和评估可以发现其质量和社会需求的满足度和差异,找到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之处,为学校及专业的调整、改进提供有效信息及措施,可以保障专业良性健康发展,以提高其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时,在专业设置上一般只包含有教学运行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对于设置前的准备工作的监控很少涉及,这直接导致广大教职工对专业设置的前期工作重视不够。

虽然高职院校拥有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但是由于他们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技能比较差,再加上设置过程不够严谨,在专业设置中不能遵循市场需求变化和自身客观条件而盲目发展。据很多企业反馈,现在的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

三、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强调人才的实用性,是最贴近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的高等教育,所以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培养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要立足地方,对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搞清楚哪些是主要产业,哪些是支柱产业,弄清楚当地人才分布的现状和需求情况,做好人才预测[4],选择好专业的基本服务方向,使专业建设充分体现地方产业和行业企业的特点,培养出服务区域经济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坚持面向社会的高职办学方向,坚持以“深圳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我们就把专业办到哪里”为专业设置的理念指导。

(二)以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为关键点

设置专业时不仅要考虑到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要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的办学条件。专业不同,对资源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各专业对教材、实训基地、实训条件、教学设施等均有不同的要求。专业要想形成优势、办出特色,必须经过长期的探索、积累和完善,所以,专业建设必须要具有稳定性,否则不仅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但是高职教育又受社会经济的制约,随着行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专业也必须要随之进行调整。所以,在整体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专业设置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面对现代不断变化的形势和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新变化,高职院校要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调整原有专业、培育新的专业方向或设置相关专业。

(三)以行业或区域特色为必然要求

所谓特色,就是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特点和独特优势。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区域的经济特色来开设对应的专业,突出专业的办学特色,形成专业亮点,并以其示范作用带动专业整体的建设水平。特色专业是学校的支柱,可以创造品牌效应,提高学校的吸引力。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凡是在专业设置上形成鲜明特色的学校,就会出现优质生源争相入学,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四)以校企合作为根本途径

高职院校要想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可持续发展,仅靠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与企业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加强与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更适合企业的需求,并依托企业的优秀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有效结合在一起,使企业更愿意接收学生,并以此来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5]目前,校企合作主要应用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以高职教育为主。

在专业设置的前期调研阶段,高职院校应该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社会调研工作,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设置专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课程体系。在专业设置后,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管理上也要实现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在企业的指导和资助下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把企业作为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去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更好地掌握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同时,学校也可以选派骨干教师去企业一线挂职锻炼,让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改造和产品营销中去,学习前沿科技和实际操作技能,把最新技术成果引进课堂,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就实现了专业设置在人才共育、资源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基础上的校企深度合作,使双方互惠互利,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以“宽窄结合,以宽为主”为必然结果

随着高新技术综合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单一技能型的岗位数量日益减少,行业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淡化,职业岗位呈现出复合型的趋势。这种趋势要求工作人员只有掌握几种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岗位上游刃有余。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当根据工种的跨学科要求,设置宽口径专业,将工作的要求和学科之间的联系结合起来,注意内容的综合性和相近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性。对于少数有特殊要求、就业岗位稳定、岗位针对性强、需求量大的职业领域,可以根据岗位设置面向较窄的专业,以凸显其专业性。反之,则要注重专业的宽广性。但是窄口径的专业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学生适应性差,不利于就业,也不利用以后的转岗,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少,专业难以持续发展,等等。而宽口径专业的主要弊端是不能体现专业深度。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要做到“宽窄结合,以宽为主”。

总之,只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妥善处理好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注重办学特色,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把专业设置成“宽窄结合,以宽为主”的结构,才能提高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聂肇正.高职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2]王德山,邵剑平.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3,(2).

[3]孙孝花.高职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性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4]刘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设置研究[J].教育界,2012,(31).

[5]姚寿广.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理念支撑与实践构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of the ProfessionalSettings of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LiXiaojing
(Henan Vocational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Zhengzhou,Henan,450000)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university in 1980,however,a series of bottleneck problems have been encountered.The various problems of the professionalsettingsofhighervocationaluniversitiesare the core reasons thathave hindered it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some related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settings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on thebasisofwhich,theauthorputs forward to the five principles that the professionalsettingsshould follow in 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which isaimed atproviding the reference to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settings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settings

G718.5

A

1671-2862(2016)04-0075-04

2015-12-09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2016年软科学项目“河南省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162400410165)的阶段性成果。

李晓靖,女,山东人,教育学硕士,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讲师兼教务科科长,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设置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