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路径研究

2016-03-07 01:41许海媚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团组织共青团互联网+

许海媚,耿 微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000)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路径研究

许海媚,耿 微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000)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共青团组织带来了新契机,共青团组织需要不断提高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工作的能力,把握青年发展的新特点,满足青年的心理需求,引导青年积极向上。从“互联网+”的内涵出发,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够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

“互联网+”;共青团组织;路径创新

一、“互联网+”的内涵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的融合创新是重点内容,“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

在教育行业,《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相结合,鼓励学校利用网络化教育资源和教育平台构建教育新模式,“互联网+教育”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参与者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和企业等,只有参与者们共同协作才能使互联网技术更好地为教育行业服务。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同样也适用于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建设。作为青年学生的典型代表,高校共青团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抓住网络带来的新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主动推进信息化建设,为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带来的新契机

(一)“互联网+”开辟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新阵地

首先,共青团网站建设涵盖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心理动态、关注热点等板块,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其次,互联网技术的特点为信息容量大、网络资源丰富、互动性强和形式多元等,高校团建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另外,团建工作者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大学团员青年进行互动,互动交流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

(二)“互联网+”增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自主性

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大学团员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工作者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团学教育工作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观,网络的多样性和交互性丰富了团学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大学团员青年一改往日的被动心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学习内容,网络平台的交流使得大学生获得很多的发言权,增强了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自主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三)“互联网+”提髙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实效性

由于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大学团员青年能够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使得团学工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另外,团建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舆论导向工作,控制突发事件的局面,将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最小化。高校团建工作者要坚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建设科学的团委工作机制,提高团建工作的实效性。[3]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互联网+”的认识不足

目前,部分领导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价值取向存在一些误解,对其价值定位还存在着一些偏差,有的团建工作者认为在高校团学工作中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不大,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育手段。还有一些领导对互联网的使用认识不清,大量购买机器,重形式而轻内容,认为信息化很容易实现。也有领导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在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中,这些错误的认识使得团建信息化建设很难进一步发展。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盲目引进互联网技术,缺乏合理规划

互联网给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在信息化过程中,片面追求互联网带来的效果已经成为不少部门的做法,由于开始没有合理规划,最终导致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出现一些问题,这使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方向不明确,建设基础薄弱,通常是“摸着石头过河”,工作具有盲目性。此外,不同院系的建设标准不同,以不同的软件系统为基础,形成各自的数据库,这容易导致高校团组织互联网使用混乱情况的出现,从而破坏高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的稳定秩序,影响团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4]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人员的互联网技术有待加强

团组织建设需要学校各方面齐心协力全面开展,但是最关键的核心因素是专业的工作人员。然而,在互联网和团组织建设结合过程中,工作人员的配备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信息化水平高的工作者一般薪资待遇较高,但是如果进入高校专门从事团学信息化建设,不仅待遇较低,而且有时还存在不被重视的现象。另一方面,各院系的信息化工作一般是一些任课教师兼职开展,不具备专业化知识以及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研究团学信息化工作怎样进一步开展的问题,这就增加了高校团组织建设的难度。

(四)对高校共青团组织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的监管

硬件配备、人员设置是高校共青团组织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但是监管此工作也是保障其全面良性开展的关键因素。但是,高校共青团组织信息化建设监管的不到位导致其建设的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领导虽然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却不能真正了解信息化的本质需求,因此团学信息化工作存在概念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一些相关工作人员内心很想把团组织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但是由于工作量无法全面监控和统计,导致奖罚不明确,积极性有所下降。因此,在信息化过程中,监管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互联网硬件、信息化内容、教师工作量、信息透明度等的科学管理,这样才能使高校共青团组织信息化建设少走弯路。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路径创新

(一)充分认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互联网技术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因此,校园建设应该加快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共青团组织建设更加具有时代性和趣味性,有利于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共青团是服务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大力加强共青团组织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青年人才,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烈,互联网技术的引入有利于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此外,“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建设有利于强化共青团的服务功能,扩宽其工作领域,使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开拓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领域,紧紧把握互联网技术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机遇。

(二)加强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增强管理的信息化

网站的建设应避免表面化,重视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首先要保证发布的信息真实有效。平台上的文件、公告、团员思想动态、下载资料等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核实后方可上传。其次,信息管理平台应该充分发挥网上交流的功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进行定期的网上对话,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有利于团组织工作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而提高共青团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最后,促使信息管理平台的决策支持系统更加民主。一方面,团组织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以及一些问题的决策方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给学校的师生,让全校师生体会到团组织建设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利用网上决策系统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提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建设的有效性。[5]

(三)提高共青团工作者的信息素养

努力提高共青团组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团建工作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如果缺乏规范,消极负面影响也会出现。因此,针对当前团建工作者缺乏专业技术的现状而言,如何做好高校团建工作成为了团组织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关注的焦点。首先应改善大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增强其专业技能,以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第一,加强对大众团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完善主观约束机制,避免道德失范问题的产生。第二,充分了解“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团员的思想特点。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同团员拥有不同的获取信息的途径。随着多种网络媒体的发展,导致互联网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因此,高校团建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不同团员的不同特点,才能选择更适合的工作方法。第三,加大团学工作者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培训。定期举办网络技术培训,增强团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共青团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完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建设的监管体系

高校团组织信息化建设包括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等方面,认真监控工作的各个环节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首先,对于信息的发布,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管,严格把控信息传播的渠道,制定全面的信息发布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其次,充分发动团组织中学生干部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对其信息素质、网络素质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监管能力,让他们成为监管团组织信息化建设的真正主人。最后,学校领导应重视互联网在教育学生中的视角和方法,确保高校团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最终实现师生能够通过新媒体真正受益的目的。[6]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建设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举措,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但是目前此项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应正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时刻关注广大共青团员的思想动态,认真研究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把握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团组织建设的原则和规律,逐步建立合理完善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实效性。

[1]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EB/OL].中华网http://tech.china.com/news/net/156/20150310/ 19365177.html,2015-03-10.

[2]张杨.利用新媒体开辟共青团思想引领新阵地——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6,(03):183-184.

[3]蒋鸿,赵玉琳.网络化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J].普洱学院学报,2015,(01):100-104.

[4]陈伟.高校共青团在新媒体时代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6):53-56.

[5]赵梦燃.新媒体平台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方法与效率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01):112.

[6]李艳,叶增民,厉郎郎.新媒体建设对高校团组织政治思想工作的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62-65.

D297

A

1671-2862(2016)04-0064-03

2016-08-23

本文系 2016年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6ZD013)的研究成果之一。

许海媚,女,天津武清人,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耿微,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免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共青团互联网+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