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轲
200例乙型肝炎感染者的HBV耐药分析
赵轲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内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耐药位点变异情况。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分别对100例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和100例未使用过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HBV携带者进行HBV-DNA P基因区9个NAS相关耐药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其耐药变异检出率并回顾性分析不同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突变形式,分析HBV逆转录酶基因变异的发生率。结果100例HBV携带患者中检出5例出现耐药变异,占5%;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52例耐药变异,占52%,检测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患者的耐药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HBV携带患者(P<0.05)。所检测出的耐药图表位点有rtM250V/L、rtN236T、rtA181V/T、rtM/V207I、rtS202G、rtM204I/V、rtT184A/L、rtL180M。所检出的57例耐药变异当中,其中有8个位点上的耐药变异检出率各不相同,重要的原发性耐药位点的rtM204的检出率最高,高达60%,剩下位点的检出率分别为rtL180(23/57),rtA181(18/57),rtN236(2/57),rtT184(1/57),rtS202(1/57),rtM250(1/57),rtM/V207(11/57)。结论随着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间的延长,HBV耐药又越来越高的情况,52例HBV基因耐药变异的检出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毒基因型均无明显相关。临床医生应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合理应用核苷(酸)类药物。
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耐药变异
在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国际防治指南建议使用阆中抗病毒治疗方法,其中一种是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α-2b或普通干扰素开展治疗;另外一种是应用核苷酸类与核苷类药物开展治疗,拉米夫定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耐药变异,之后关于病毒基因型与耐药位点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还有研究调查结果发现没有应用过核苷类药物治疗的HBV感染患者体内存在着一定的耐药位点[1]。本文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主要是为了对经过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携带者的耐药位点检出情况开展分析,以便于对检出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开展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已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100例患者(均口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单药、联合或者序贯治疗1年以上)和门诊100例HBV携带者(未展开药物治疗)。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肝损害。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5~60岁。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使用美国ABI7500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应用PCR荧光检测法开展HNV-DNA的提取与检测,检测过程中所应用的试剂由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在实际的开展操作的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说明书上的相关说明开展操作,应用Hot Start PCR法扩增DNA开展HBV多位点耐药基因检测。
1.3 方法 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分别对100例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1年以上的乙型肝炎患者和100例未使用过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HBV携带者进行HBV-DNA P基因区9个NAS相关耐药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其耐药变异检出率并回顾性分析不同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突变形式,分析HBV逆转录酶基因变异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0例HBV携带患者中检出5例出现耐药变异,占5%;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52例耐药变异,占52%,检测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患者的耐药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HBV携带患者(P<0.05)。见表1。所检测出的耐药图表位点有 rtM250V/L、rtN236T、rtA181V/T、rtM/V207I、rtS202G、rtM204I/V、rtT184A/L、rtL180M。所检出的57例耐药变异当中,其中有8个位点上的耐药变异检出率各不相同,重要的原发性耐药位点的rtM204的检出率最高,高达60%,剩下位点的检出率分别为rtL180(23/57),rtA181(18/57),rtN236(2/57),rtT184(1/57),rtS202(1/57),rtM250(1/57),rtM/V207(11/57)。
表1 100例HBV携带者和100例乙型肝炎患者耐药检测结果比较(n,%)
HBV病毒变异的几率非常高,即使患者没有开展相应的治疗,与耐药变异相关的几个突变位点的病毒品种或者是变异病毒都已经存在,若患者还没有开展核苷类药物的治疗,在受到核苷治疗患者体内变异病毒的传播之后,也有可能会出现耐药变异,在当前已有的文献报道当中,没有经过核苷酸类及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人群的耐药变异的检出率在3%~27%[2]。
本次研究中,已经能够确认从未应用核苷酸类及核苷类药物开展治疗的患者也存在HBV变异,有研究调查项目在为患者开展基线耐药变异检测之后再为患者应用相关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发现能够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其耐药的发生率。已有文献报道V173L、L80V、L180M是对HBV复制具有促进作用的单个突变位点,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应用拉米夫定开展治疗之后所产生的突变形式[3]。没有应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各种耐药位点的检出率为5%,这与有关文献中所报道的自然发生率一致[4]。
在实际的开展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耐药后序贯治疗、长期应用NAs、初始药物选择不当等。因此,在实际的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建议长期应用NAs类药物、更换药物或者是初始治疗的患者,都应该开展基因耐药检测,依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用药史,为其合理选择相应的抗病毒药物。
[1]林菲,姚贝,胥婕,等.153例慢性HBV感染者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变异位点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3): 269-271.
[2]薛彩花,吴玮,安俊丽,等.987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 P区多位点耐药突变分析及临床意义.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10):1187-1190.
[3]刘淑荣,赵文静,刘薇,等.313例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基因型及耐药变异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1):3-4.
[4]刘妍,王春梅,纪冬,等.11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反转录酶区的耐药突变分析(英文).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6): 659-6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98
2016-09-19]
454000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