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3-07 12:54李世良翁伟刘志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0期
关键词:阻肺呼吸肌呼吸衰竭

李世良 翁伟 刘志敏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世良 翁伟 刘志敏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肌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实验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8%)显著比对照组(77.4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通气时间(8.14±0.16)d、住院时间(12.08±0.76)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96±1.31)d、(20.49±1.6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肌疲劳;无创正压通气;疗效

慢阻肺是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破坏性肺部疾病,其主要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等为临床症状,其中,慢阻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肌疲劳[1]。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起病急,发病率高,主要是由于患者能量失调与消化不良等原因所致[2],若不及时治疗或采取治疗的措施不当,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对该疾病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对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实验组(32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最小56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7.12±4.93)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01±0.81)年。实验组中男女各16例,年龄最小57岁,年龄最大80岁,平均年龄(67.86±4.94)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65±0.96)年。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诊治规范。呼吸肌疲劳标准: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在体检时可发现呼吸不同步、辅助呼吸肌动用及呼吸急促等,但还未达到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全部患者行心电图、CT、X线、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如抗感染、解痉平喘、支气管扩张、纠正酸碱失衡、纠正电解质失衡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方法:将硅胶口鼻面罩与患者相连接,同时将模式设置成ST,初始呼气正压应设置为4cm H2O(1cm H2O=0.098 kPa),呼氧浓度控制在35%~45%,吸气末气道正压设置成8cm H2O;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病情有缓解迹象,则应合理调整呼气正压与吸气末气道正压,患者每天接受治疗8 h,并连续治疗5 d。注意:为增加患者的肺活量,应在通气治疗后,由医护人员科学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若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血氧分压(PaO2)值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则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PaO2值与正常值接近,则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变迹象或病情严重程度不降反升,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为(8.14±0.16)d,住院时间为(12.08±0.76)d;对照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为(11.96±1.31)d,住院时间为(20.49±1.68)d;实验组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慢阻肺患者呼吸肌的功能与结构受到损伤从而导致了呼吸肌疲劳[3]。其中,呼吸肌是机体呼吸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外呼吸功能的动力,更是唯一的生命依赖的骨骼肌,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肌长期超负荷运转,收缩无力,严重时便会发展成为呼吸衰竭,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有创机械通气,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一种方式[4],但传统有创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性,且通气时间较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本文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保守治疗,但单纯依靠该方法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故本文给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其中,无创正压通气可不需要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故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因人工气道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且该方法是通过鼻、面罩、接口器等方式与呼吸机连接,可从患者呼吸衰竭的早、中期应用,亦可在传统有创性通气拔管之后再应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可以正常说话,即使是长期进行通气也不会增加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另外,无创正压通气的操作技术与护理技术均比较简单,因此,更适合基层医院,同时也方便了家庭通气的应用。根据本研究中的统计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进行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通气时间(8.14±0.16)d、住院时间(12.08±0.76)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1.96±1.31)d、(20.49±1.6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并呼吸肌疲劳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1]严琼.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肌疲劳的临床疗效.临床合理用药,2015,8(10):91-92.

[2]陈云春.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观察.中国卫生产业,2014,23(8):152-154.

[3]封红.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辅助治疗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的对比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4):177-178.

[4]陈伟鑫.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中国医药科学,2014,17(21): 196-1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56

2016-10-10]

529600 阳春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阻肺呼吸肌呼吸衰竭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慢阻肺可防可治(下)
慢阻肺可防可治(上)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