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茹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介入支架术后双心效应
张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病介入支架术后在改善血脂及焦虑方面的疗效。方法52例冠心病介入支架术后随访患者,按自愿接受中药治疗的原则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冠心病介入支架术后常规ABCDE方案防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成药心可舒片,治疗12周,观察两组血脂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值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LDL-C下降更明显(P<0.05);在降低甘油三酯(TG)方面,观察组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而对照组TG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焦虑方面,观察组SAS评分异常者由34.4%下降到12.5%(P<0.05);而对照组SAS评分异常者由35.0%下降到25.0%(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支架术后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联合中成药心可舒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改善焦虑症状,而且调节血脂更优,起到很好的“双心”疗效。
心可舒片;冠心病;介入支架术后 ;双心效应
随着经济发展和治疗技术的成熟与进步,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支架术者逐年增多,常常伴随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出现。有研究表明,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与心肌梗死反复发作、病死率的增高密切相关[1]。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是冠心病介入支架术后是否康复成功的重要方面。本社区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支架术后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患者均因冠心病在上级医院行介入支架术,术后在本社区医院定期随访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行SAS自评量表测评,并空腹采静脉血行血脂四项及肝肾功能检查。按自愿接受中药治疗的原则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女18例,男14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2.36±3.25)岁,植入支架枚数1~4枚;对照组女12例,男8例,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61.25±3.92)岁,植入支架枚数1~4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ABCDE常规治疗方案治疗[2],其中调脂药物为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q.n.;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心可舒片(沃华制药)4片,t.i.d.,两组均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及SAS自评量表测评结果。
1.4评价标准 采用Zung氏SAS量表[3]进行评分:SAS共20个条目,用于焦虑症状的自评,具有广泛的使用性,SAS总分≥41分为异常。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TC、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G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观察组TC下降(1.43±0.16)mmol/L,TG下降(0.32±0.29)mmol/L ,HDL-C升高(0.15±0.12)mmol/L,LDL-C下降(1.43±0.22)mmol/L;对照组TC下降(1.33±0.32)mmol/L,TG下降(0.12±0.31)mmol/L,HDL-C升高(0.09±0.11)mmol/L,LDL-C下降(1.24±0.32)mmol/L;在降低LDL-C和TG方面,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降低和HDL-C升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评分异常者由34.4%下降到12.5%(P<0.05);而对照组SAS评分结果异常者由35.0%下降到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s,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TC TG HDL-C LDL-C观察组 32 治疗前 6.05±0.92 1.82±0.52 1.48±0.37 4.09±0.67治疗后 4.62±0.96a1.51±0.41a1.64±0.41a2.66±0.62at 50.00 6.21 -6.69 36.30 P<0.01 <0.01 <0.01 <0.01对照组 20 治疗前 6.22±0.97 1.84±0.63 1.50±0.28 3.98±0.69治疗后 4.89±0.83a1.72±0.57b1.59±0.30a2.74±0.64at 18.49 1.34 -3.96 16.89 P<0.01 >0.05 <0.01 <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差值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差值比较(±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TC TG HDL-C LDL-C观察组 32 1.43±0.16a0.32±0.29b-0.15±0.12a1.43±0.22b对照组 20 1.33±0.32 0.12±0.31 -0.09±0.11 1.24±0.32 t 1.49 2.1 -1.84 2.4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测评比较[n(%)]
2.4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双心效应”是指有效防治冠心病并且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4]。目前,冠心病的“双心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临床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应同时解决患者心理问题。
ABCDE防治是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方案[2]。在此基础上,发挥传统医药优势,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尤为重要。心可舒片由丹参、三七、葛根、木香和山楂组成的中药复合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多种药理特性。有研究证实心可舒片具有改善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减少心绞痛发作、调节血脂、抗脂质变化以及血管内皮保护功能;具有改善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3,5-8]。本次研究显示,在常规的冠心病ABCDE防治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心可舒片,不仅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SAS评分方面有更明显的疗效,且效果优于常规治疗(P<0.05)。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冠心病的治疗模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关注心理问题,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双心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1]刘梅颜.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关系最新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012,54(4):271-273.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9: 296-302.
[3]刘梅颜,姜荣环.冠心病患者合并情绪问题的中西医结合干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849-851.
[4]樊瑞红.心可舒治疗冠心病的双心效应.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3,11(7):887-888.
[5]张前,周江云,孙宁玲.心可舒片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402-405.
[6]胡刚宇.心可舒对高血脂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10):46-47.
[7]罗芝宽,张寰,邢晓春.心可舒片对心绞痛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1,9(5):538.
[8]刘泽银,李琼,罗英,等.心可舒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广州医药,2007,38(4):57-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118
2015-11-09]
100037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