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李宗友,李海燕,童元元,何 巍,李彦文,刘 扬,陈旖旎,赵英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中医药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王俊文,李宗友,李海燕,童元元,何 巍,李彦文,刘 扬,陈旖旎,赵英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目的:本研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例,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的方法。方法:检索2005-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在CHK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论文,以年被引频次占前1%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作者团队和关键词互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修正topsis法量化排序等方法,筛选出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重要科技创新内容。结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文章中,年被引频次占前1%的文献共278篇。通过作者团队和关键词互相关分析,得到重要科技创新内容及其研究团队为:血瘀症(陈可冀等)、一测多评(王智民等)、糖尿病(仝小林等)等多项;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修正Topsis法量化排序等方法,对核心作者和核心创新内容的进一步筛选做了示例。结论:本研究的方法整体适用于机构内部创新成果的筛选和评价,可为建立中医药行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中医药科技进步 中医药科技创新 评价方法 论文评价
中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日新月异,如何客观评价中医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是中医药领域的管理部门、各科研单位及其管理者热切关注的问题。目前,各行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一般都结合了行业内的实际情况来阐述[1,2],且多为计量指标的计算和分析[3]。现在广为接受且较有代表性的是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ESI针对22个专业领域,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等指标,对学术影响力、学术水平进行多角度评价,但此类评价方法多未深入到具体研究内容。由于中医药行业的特殊性,ESI等现有研究工具未涉及或难以全面反应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创新,故中医药领域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果评价的深入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拟参考ESI及其他行业通用的科技进步评价方法,将年被引频次前1%的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基于这一定义进一步将量化计算与研究内容相结合。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例,对近10年(2005-2014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期刊文献进行评价,探索适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科技进步、科技创新评价方法和流程,以建立一种将中医药创新成果外部指标和实质内容相结合的科技创新评价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论文资料以《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要检索源,以《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 (VMIS) 》中文期刊知识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为补充检索源。
1.2 纳入标准
(1)2005-2014年作者单位(包括: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以及其他任何排序的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等所有二级院所)在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按年被引频次排序,排名在总数的前1%的论文。
2.1 文献检索和下载
2.1.1 检索方法
(1)CHKD检索方法:以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等)为检索词,2005-2014年分年逐年检索,结果按照被引频次排名,每年选取排名前1%的文献进行相关指标数据的分析。
(2)VMIS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方法:进行2005-2014年逐年检索,结果按照被引频次排名,以CNKI检索得到按被引频次排序前1%的最后的一篇文献的被引频次为标准,将之前的文献纳入,获取相关的指标数据。
2.1.2 文献数据下载
下载并完成Excel文件的填写,包括:年份、论文题目、被引频次、下载频次、期刊及其影响因子、作者、关键词等。
2.1.3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TDA软件对关键词字段和作者字段进行数据清洗,并进行互相关分析。
2.1.4 综合影响力量化计算和排序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4]和修正Topsis法[5]进行影响力的量化计算和排序,将两种计算方法量化计算所得到的结果相加,得到综合排序结果。
3.1 文献初筛结果
通过检索3个数据库,将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2014年发表的论文逐年按被引频次排序,占前1%的论文共有278篇,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的文献
3.2 作者团队和文献内容互相关分析
将278篇文献的题录数据导入TDA软件,对关键词字段和作者字段进行数据清洗,并采用TDA默认设置,对作者字段和关键词字段进行互相关分析[6]。得到作者团队如下(见图1):
(1)陈可冀、史大卓、殷惠军、徐浩、张京春等,对应的研究关键词:血瘀症、冠心病、炎症、易损斑块、狭窄;
(2)王智民、高慧敏、张启伟、冯伟红等,对应的研究关键词:一测多评、校正因子、HPLC、相对校正因子;
(3)黄璐琦、郭兰萍、张小波等,对应的研究关键词:中医药疗法(中药)、普查、苍术;
(4)杨洪军、陈建新、李健、唐仕欢等,对应的研究关键词: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组方规律、中医药疗法等;
(5)仝小林、周强、刘文科等,对应的研究关键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剂量、代谢、中满内热等;
(6)唐旭东、张声生、刘敏等,对应的研究关键词:证候、肠易激综合症、腹泻型等;
(7)谢雁鸣、杨薇、庄严等,对应的关键词:中医药疗法、实效研究、亚健康状态等。
除了上述7大团队以外,还有王永炎、王阶、林洪生、刘保延、吕爱平等作者团队。
3.3 文献影响力量化计算及综合排序
278篇被引前1%的文献中,除去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文献后,共得到研究单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文献217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修正Topsis法进行影响力的量化计算和排序。计算、排序结果示例见表2(以2005年的10篇文献为例):
3.4 结合量化计算排序的作者团队筛选
分别挑选出属于某一作者团队以及代表某一研究主题的文章,结合前面的量化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排序。以陈可冀团队为例,进入前1%的文章有4篇,见表3。同时,在以血瘀证为关键词的研究中,进入前1%的文章为5项,见表4。
通过综合排序,得到关于血瘀证的创新和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文章为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等发表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因其关于血瘀证的研究的论文发表年限早于其他论文,故将其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的重要代表论文之一。
图1 高频作者-热点关键词的互相关分析
表2 排序结果示例——2005年文献
表3 纳入的文献陈可冀团队文章综合排序
表4 血瘀证文章综合排序
本研究从CHK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5-2014年这10年间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所发表的期刊论文,筛选出年被引用频次占前1%的论文278篇。进行进一步分析,“被引频次占前1%”符合优秀论文的评选标准,在研究质量和影响力方面符合科技进步评价要挑选出“同行公认”、“有创新和有进步”的评价理念。
对前1%的论文进行研究内容、作者团队分析,将二者结合用于进一步筛选最有影响力和最可能被认可的创新成果,这是本研究的创新点。该方法的优点:首先,将高被引论文筛选出来;其次,将作者团队、研究内容两个不同的评价维度有机结合,既能达到评价结果的统一,同时兼具互相验证的效果,使得科技创新成果的筛选更具确定性、独特性。
由于大部分的中医药科研论文都是中文,故本研究只分析了中文论文的情况,对英文论文,建议采用SCI、ESI等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在现有研究中,孟凡红等[7]曾对2010年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SCI论文进行过分析,发现发表过SCI论文最多的作者为陈可冀、吕爱平等,该结果与本研究的结果具有相对的一致性。由于SCI论文是另外一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是否能将中英文论文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虽然中国中医科学院是中医药领域公认较有可能出现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单位,但以一家单位为研究对象产生的研究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整个中医药行业的科技进步情况的评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或完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被引用频次会有一定的滞后性,用该方法评价远期的研究效果会优于评价近期研究。例如,该方法对2005年发表论文的评价结果可能比2014年新发表论文的评价更准确。
综上所述,本研究是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例,对机构内部科研创新成果进行筛选和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可为中医药科研机构内部创新成果的筛选、评价提供参考。对整个行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评价,尚需要从更多维度构建评价模型。本研究为此提供了具体的筛选、评价方法:文献筛选时截取按被引频次排序的前1%为初筛入选对象;在后期实质创新内容筛选时从内容创新和团队创新两个维度同时整合评价,以达到更精确的筛选目的。
1 1 王芳,王文,吴继陆. 科技进步评价理论与方法在海洋产业的应用.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6: 49-52.
2 姜明伦. 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甘肃农业,2009,6: 30-34.
3 王金光. 科技进步评价规范化方法及其实证分析.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杨文燕,刘亚民,高昕,等.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肿瘤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 中国肿瘤,2008,17(1): 79-81.
5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 修正TOPSIS及其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情报杂志,2012,31(6): 103-107.
6 韩静娴,董丽娟. 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专利分析工具的专利分析实例研究.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9: 74-76.
7 孟凡红,侯酉娟,范为宇,等. SCIE收录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3): 30-33.
Exploration and Demonstration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Research Institu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Junwen,Li Zongyou,Li Haiyan,Tong Yuanyuan,He Wei,Li Yanwen,Liu Yang,Chen Yini,Zhao Yingkai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700,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taking projects of 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CACMS)as an example. Rretrieving literatures of CACMS published in CHKD,VIP and Wanfang Database ranging from 2005 to 2014,literatures with the annual citation frequency ranking top 1% were selected. By the cross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research teams and keywords,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modified TOPSIS method,literatures over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of CACMS were screened out. It was found that 278 literaturals of CACMS were published during 2005-2014 with the citation accounting for top 1%. Through the cross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research teams and keywords,the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jects and research teams of CACMS included blood stasis syndrome (Chen Keji),QAMS (Wang Zhimin),diabetes mellitus (Tong Xiaolin) and other projects. Besides,core authors and innovative contents were displayed by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modified TOPSIS method. In conclusion,the evaluation method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was feasible in screening and evaluating the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of TCM research institutes,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TCM service sector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valuation method,literature evaluation
10.11842/wst.2016.05.008
R286
A
(责任编辑:马雅静,责任译审:朱黎婷)
2015-10-28
修回日期:2015-12-09
*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PY1306):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与应用研究团队,负责人:李海燕;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八批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0808019):中医药优秀论文遴选发布平台构建与应用,负责人:赵英凯;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Z090306):基于NCCAM和NSFC资助项目的情报分析及中医药科技进步评价探索,负责人:王俊文。
** 通讯作者:赵英凯,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情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