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出路探索

2016-03-06 21:44李天凤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陈 琳,李天凤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出路探索

陈琳,李天凤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严重,农村教育质量不高是我国教育领域共识。“特岗计划”招聘来的教师由于诸多现实问题,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农村教师“留不住”面临新一轮农村教育师资缺失、农村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出台旨在提高特岗教师工资补助标准,增强特岗教师岗位吸引力。随着教师群体的更新,大批“90 后”进入教师队伍,仅靠有限提高工资待遇并不能留住农村教师,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依然尴尬。因此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还需转变思路,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从而探索出农村教育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特岗计划;农村教师质量;教师流动;教师流失

引言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一直是国家与社会关注热点,也是难点。在教育现实中,我国农村教师,处于“体制内”弱者地位。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农村教育师资短缺,以及因师资短缺引发的一系列多发性问题,即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差、教师职业倦怠感强烈,农村教育质量差等。针对农村教育师资短缺问题,我国在2006年开始实施 “特岗计划”。此外,为了解决农村教师师资问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我国于2007年开始试行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2010年出台“国培计划”以及“三支一扶”“农村教育硕士生培养计划”等。随着2016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出台,更加引发广大学者、专家对我国一系列乡村教师“支持”政策实施效果的关注。但现实是我国农村教育依然面临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

我国教育发展城乡之间差距明显,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在农村,尤其是在中西部边远地区农村,师资短缺是一种教育常态。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我国从国家政策方面支持农村教育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即“特岗计划”。 据统计,“特岗计划”实施至今,共公开招聘50.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两基”攻坚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覆盖中西部22个省(区)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参见:http://learning.sohu.com/20151119/n427124241.shtml。

2015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的印发将进一步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补助标准,增强特岗教师岗位吸引力,以吸收更多优秀大学生到乡村学校任教。

此外,为吸引优秀毕业师范生加入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我国从2007年5月,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我国农村教育质量,2010年“国培计划”全面实施,“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一、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流失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支持计划”逐渐深入,也取得一定成绩,为我国农村教育注入了大量师资,我国农村教师师资短缺问题得到了缓解。但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依然不能忽视。据调查结果显示,如基于辽宁省实证调查、对安徽省S县部分农村小学调查、对云南省鲁甸县两所小学调查、对江西某县统计、对河南鹿邑县和密县农村学校统计,不难发现农村教师普遍存在流动、流失现象,且情况严重。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突出,农村留不住优秀师资,导致农村教育质量差,城乡差距加大,社会发展呈现不平衡。如果保留了农村学校,而无法配备优秀教师,处于社会底层家庭子女就只能接受劣质教育,在“知识改变命运”和“教育蕴藏财富”时代背景下,这种分层化教育,无疑是对社会公正严峻挑战。

因此,我国学者从组织结构特征以及我国历史、政治社会角度来分析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深层次原因。概括出农村教师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农村教师工资低,待遇差。据湖南省教育厅调研数据显示,该省农村教师人均月收入为2483元,远远低于同学历、同年龄外出打工人员收入,甚至比当地农民聘请的木工、水泥工收入还低;工作、生活环境差;农村教师个人婚姻、家庭等问题。与此相对应,诸多解决措施相应而出,其中包括要增强我国城乡教师双向流动,让城乡教师定期流动、交流、免费师范生政策等。此外,国家也在提升教师工资待遇上做足努力,2015年,中央财政下拨综合奖补资金22.8亿元,这个数字超过历史数据,受益教师达到94万人;特岗教师年人均工资标准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由每年2.7万元提高到3.1万元;中部由每年2.4万元提高到2.8万元,以期能改变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流失局面。显而易见,虽取得一定成果,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考虑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农村建设仍处建设期,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分析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流动、流失原因,诸多专家认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这或许是影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主要原因,如果没有城乡差距,或者城乡差距小,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或许在我国农村建设的未来这是必然趋势,但短期内很难实现。

(二)农村教师工作特点难保教师吸引力与稳定性

时刻在思考如何“逃离”,是我国大部分农村教师都有的一种心理状态,也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村教育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这是由我国农村教师工作特点所决定。一方面我国农村教师工作繁杂,压力大;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差,缺少正规学校管理与建设,始终让我国农村教师没有“教师队伍归属感”;此外,大部分农村教师会遭遇到工作上的“文化困境”,短期教学工作可以开展并能体验到文化多样性美感,但长期扎根教学就会困难重重。

(三)我国教师队伍“90”化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90后”。“ 90 后”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70”“80”“90”的生活,相对于“70”“80”没有过多的物质生活苦恼,所以他们对金钱等没有太多概念[16]。因此,如果仅靠工资待遇来吸引“90 后”投入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是不现实的。此外,“90后”追求生活质量,注重健康、娱乐、人脉、资源[17],因而在较为落后的农村满足不了“90后”追求。因此,即使会选择去农村从事教学工作,也恐是无奈之举,难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因此,教师队伍未来年龄结构问题,也是建设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必须考虑问题之一。

二、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出路探索

在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解决收效不大情况下,似乎需要更多方位思考。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解决措施或存在误区。就免费师范生政策而言,2007年起,为了壮大优秀教师队伍,我国在多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对师范生免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要求他们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鼓励扎根基层。但是许多免费师范生“下不来(农村)”。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提供的对17个省区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追踪数据显示,51.8%毕业生留在了城市,仅有不到10%学生到农村任教。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保证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源”,但“10年以上的扎根”,让相关人员压力很大。此外,10年基层教学是否就能保证农村教育质量,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知识、技术更新速度极快的当今社会。

考虑到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现实问题:短期内依然存在“二元”城乡结构,农村教师工作特点以及我国农村教师未来年龄结构特征,免费师范生政策与教师工资待遇提升等措施实施成效均不显著,我国农村教师依然短缺,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依然严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教师流动、流失问题出路探索,亟需转换思路。或许解决措施就是“流动”,让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水”彻底动起来,让农村教师队伍保持鲜活,在流动中发展,提升农村教育整体水平。

(一)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需转变观念

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且在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以及农村教育质量如何保证?事实上,农村教师流动、流失并不只有“破坏性”。美国学者卡兹通过数理统计得出一条关于组织寿命的曲线,即卡兹曲线。曲线显示组织保持高效的最佳年限是1年半到5年,超过5年就会出现相关组织老化问题,较为直接有效解决办法是通过人才流动对组织进行改组优化。可以说,我国农村教师在可控范围内流动是有益的,要优化农村教师组织系统,活跃农村教师队伍,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如果一味考虑解决“流失、流动”问题,会进入“死胡同”。因此在农村教师流动问题上,应持客观、积极态度,不能单纯反对教师流动。教师流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保持生命力与创新力的关键。

(二)教师队伍城、镇、乡定期流动

城乡发展存在差距,在教育上主要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分配上。教师属于教育资源,同时也是物质教育资源使用者。因此,城、镇、乡教师所拥有能支配使用的教育资源是不同的,这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实行定期教师间流动、交流是必要的。建立城、镇、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各级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做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改革创新教师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培养是我国教师队伍补充与发展关键。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模式、教师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旨在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为了寻求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流失发展出路,提升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乃至使我国教育实现全面性进步,我国教师培养模式需要把握:

1.延长师范生培养时间,提升质量

我国师范生培养一般专科三年,本科师范生培养是四年。在短短三到四年学习时间里,师范生教学能力与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教育事业是影响个体终生发展的一门事业,不能忽视,需小心翼翼,谨慎对待。此外,我国师范生教育一般是教学理论教学,接受一般的大教育学习,具体到学科教学相对受到忽视,学生在实际实践教学中往往锻炼不够,教学能力受到质疑。因此,要延长师范生培养时间,推行“3+2”或“3+3”等模式,3年理论学习,2到3年教学实践,在这两个环节都修满学分前提下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取得学业证与毕业证。

2.流动教学实践,定期补充师资,共享优质资源

考虑到师范生在接受教育与学习阶段,年轻、没有太多现实问题需要考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教学中去,因此,可在师范院校实施城、镇、乡流动教学实践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采取“顶岗实习”,师范生完全投入到实际教学中,直面教学现实问题。实践教学中学校要为师范生配备两名指导教师,一名为教学一线教师,一名为高校教育专家。教学实践时间为2-3年,在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流动实践中学习。一方面解决了农村教师师资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干扰农村教师的一些现实问题也是师范生无需考虑的,因为在接受完师范教育后,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未来。同时,采取优秀师范生定期流动方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保证我国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总结

我国农村教育质量一直备受关注,一是农村教师师资不够充裕;二是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备受质疑。通过国家政策招聘来的教师仍停留时间不长,教师流失,从农村流向城镇现象依然长期存在。为增加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国家多次在工资待遇、教师职称制度上入手,但迫于太多现实问题考虑,效果不大。应以教师流动为契机,创新教师培养方式:延长师范生培养时间至5年及以上;让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接受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学习,其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在农村与城镇学校流动进行,流动实践为2-3年;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结束后方能取得学分,获得学位证与毕业证。当然,这个改革需要太多努力。但设想的提出或许能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周均.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15(1).

[2] 黎大志,刘洪翔.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兼议如何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5).

[3] 韩淑萍.我国教育均衡背景下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09(1).

[4] 吴志华,于兰兰,苏伟丽.农村教师的流失:问题及解决之策——基于辽宁省的实证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9).

[5] 龚继红,钟涨宝,余建佐.农村教师社会流动意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1(1).

[6] 管培俊.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10-08-11.

[7] 朱旭东.论 “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

[8] 赵志纯,柴江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离职意向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7(9).

[9] 谢华,段兆兵.农村小学教师流失问题与补充机制研究——基于对安徽省S县部分小学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9).

[10] 邵学伦.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索[J].华东教育科研, 2002(8)

[11] 马文起.中部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河南为例[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2008(1).

[12] 赵凌云.浅谈“90 后”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13] 李艳洁.“90 后”来了[N].中国经营报,2012-06-28.

[14] 龚继红,钟涨宝,余建佐.农村教师社会流动意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1(1).

[15] 苗春风.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 [J].湖北社会科学,2009(2).

[16] 顾明远.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7] 吴理财.农村教育背后的社会与政治逻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责任编辑:张玉秀)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fessional Mobility of Rural Teacher

CHEN Lin, LI Tian-feng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The ‘Rural Teaching Position Program’ for the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period was launch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Ministry of Finance, in 2006,it has been carried out 10 years from now. For some Realistic problems ,these teachers can’t completely put their heart and soul into teaching work . So some problems arises again : rural schools can’t keep the prominent teacher ,shorta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quality descending etc. ‘The Support Program of Rural teachers comes ‘for improving the allowance and strengthening its attraction . Improving the salary of rural teacher may be a effective action but far from being the solution, while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which the country can offer will enhance special post teachers’ attraction or not How to deal with the rural teacher’s resignation With the renewal of the teachers’ group that the involvement of ‘after 90s’and only but relying on the limited wage increasing ,the rural education can never appeal to any teacher ,which will lead to an dilemma, soon or later . Therefo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We are required to changed the mind to create anew models of teacher’s training and explore new ways.

Key words:special post plan ; rural educational quality; teacher movement; the brain-drain of village teacher

收稿日期:2016-04-20

作者简介:陈琳,男,汉族,安徽池州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李天凤,女,汉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院长,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原理,中国教育史,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6)02-0114-05

DOI: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