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
中西当代水伦理比较及其对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启示
王清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
摘要:中西水伦理皆为相关学者从价值分析视角对解决水污染和水危机等水问题的系统思考,相同之处在于对人水和谐和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等共同目标的追求,差异更多地体现在对实现目标的不同方法的思考上。我国水资源管理应该积极吸收当代国内外水伦理的研究成果,努力使各项水资源决策满足水伦理基本原则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水伦理;水资源管理;水生态
水伦理是对与水、特别是与各类水事务相关的各种道德现象的理性思考。与水法规相比,水伦理关注更多的是各类尚不能从水法规视角来加以明确规范的基础性复杂水事现象,例如水资源如何在各类利益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水危机的发展和人类水意识的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水利科技难以从源头上根治与水相关的各类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从道德维度对各类水事工作做出评价的水伦理研究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当代水伦理研究发源于西方学界。国内同行在介绍西方学界主要成果的基础上,也逐渐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并且在河流伦理等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
水伦理与水资源管理等水事工作关系密切。从某种程度上说,水伦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为水资源管理等水事工作提供伦理维度的指导。笔者旨在概括梳理中西学界当代水伦理研究,初步分析其异同,讨论当代水伦理研究对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启发。
一、西方水伦理研究简史
西方早期的水伦理研究主要以某些特定的主题形式出现在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等方面的文献中,例如:1991年,弗尔德曼从环境伦理学视角对水资源管理进行了探讨。随着相关讨论的深化,以水伦理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文献开始大量涌现。梳理国外当前的水伦理研究,按照文献来源我们可以将目前能够收集到的文献分为三类:
第一类来源于联合国相关机构。较早一批可以追溯到国际水文计划1998年成立的淡水资源利用研讨小组。与之相关的十余份文献于2004年正式出版,形成《水和伦理学》系列丛书,从不同视角讨论了淡水资源利用中需要考虑的伦理问题。几乎与之同步,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其淡水利用伦理分支委员会主席塞尔博恩于2000年和2004年先后出版了《淡水利用伦理概览和《水利用中的最佳伦理实践》,通过调研全球水伦理的基本原则,提供了若干最佳水实务案例以供推广。其他代表性文献还有三项:2011年出版的《水伦理和水资源管理》,由包括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和南开大学哲学系乔清举教授等在内的亚太地区各领域专家共同起草,是泰国曼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部发起的“亚太伦理与气候变化”项目的研究成果*虽然一些中国学者也参与到这份报告的撰写中来,但其主要以英语的形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是联合国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因此在文献分类中为了方便查找我们将其归为国外水伦理研究成果。;2012年出版的《水、文化多样性和全球环境变化:当前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通过若干案例来说明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在多元文化价值观中如何才能实现,是国际水文计划发起的“水与文化多样性项目”成果;自2012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为研制国际《水伦理宪章》而起草的系列文件[1]。
第二类来源于大量专业水文化组织。全球性的组织如目前由我国云南社会科学院郑晓云研究员担任主席的国际水历史学会(www.iwha.net)和全球水管理联盟(http://www.allianceforwaterstewardship.org/),区域性的组织如西班牙马德里的博廷基金会水观测站(http://www.fundacionbotin.org/)和总部位于美国堪萨斯城的水组织(www.water.org)。它们与政府涉水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等一起,对水伦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西班牙博廷基金会于2007年和2009年分别召开了两次研讨会,研究能够塑造全球水实务政策的潜在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相关成果体现为:2009年出版的《水伦理:巴塞罗那博廷2007年水论坛》和2012年世界水资源理事会官方刊物《水政策》(Water Policy)推出的一期水伦理专辑。
第三类出自其他机构及学者。下述两项综合研究呈现了西方水伦理研究的全貌:2009年,布朗和施密特编著出版《水伦理:学生和专业学者需要阅读的基础文献》,从五个方面宏观介绍水伦理;2011年,科华什编著出版《水伦理的多样性:文献分析视角》,归纳和总结当代水伦理研究的共识、异议和研究趋势。与综合研究相比,专题文献更多。格罗恩费尔德特于2013年推出的《水伦理:用价值的方法解决水危机》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本专著,主要讨论如何通过价值分析逐步缓解和最终解决水危机[2]。
二、国内研究简史
以“水伦理”为关键词,中国知网上搜到国内的最早文献是发表于1999年的《建立全球“水伦理”刻不容缓》这篇文章,作者却是英国教授费克利·哈桑[3]。其后文献逐渐增多,按照来源及性质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来源于报刊杂志。如李国英(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水利部副部长)于2004年2月6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我们该怎样“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我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学会会长余谋昌研究员于2004年12月2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建立河流生命伦理观》。随后,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水利部陈雷部长和中国伦理学会陈瑛会长等也在各类报刊上撰文,介绍河流伦理、黄河文明和水文化等主题及其之间的关系。
第二类来源于学术期刊。目前《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哲社版)》等水利行业高校期刊和《道德与文明》及《自然辩证法通讯》等伦理学及哲学刊物都刊发了大量水伦理的研究成果。代表性成果有:曹顺仙的《全球化视阙下大坝科技的水伦理审视》[4](2010年)和田海平的《水伦理的道德形态学论纲》[5](2012年)等。
第三类是以“河流伦理”为主题的文献。虽然水伦理还研究“湖泊”和“地下水”等其它水体,但在相关单位的推动下,我国“河流伦理”研究成果在所有水伦理文献中的比重远超西方学界,某些主题的讨论深度也超过了较早开展水伦理研究的国外同行。典型代表当属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河流伦理丛书》,共七本,由葛剑雄、胡云生、苏贤贵、刘华杰、吴国盛、雷毅、叶平和乔清举等学者分组撰写。这些研究以黄河文明为主要例证,广泛讨论了河流伦理的自然观、价值观、权利观和生命观等。
另外还有三类文献需注意:一是对治水有重大贡献的水利专家和管理人员的治水思想研究,如:高峻的《江泽民的治水思想探析》(2013年)[6];二是关于我国涉水工作实践中基本原则及核心理念的系列研究,如:《探索与争鸣》杂志在2010年第8期刊发了葛剑雄等学者的十余篇“水·人·社会”研讨会发言[7];三是一些学位论文。
三、中西当代水伦理研究的异同
上述文献分析了古今中外水利专家和管理人员的水伦理思想,在归纳涉水决策背后的价值蕴含和演绎水伦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讨论了水伦理在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对深化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西水伦理的初步比较表明:中西水伦理皆为相关学者从各自所处的文化传统出发,在深入考察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水问题的基础上,从伦理学视角对全球水问题的系统思考。其相同之处在于对人水和谐和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等目标的追求,共性更多体现在对不同实现路径的思考上。在当前的发展具体体现为:
第一,中国在河流伦理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西方在水伦理的各层面发展相对均衡。
第二,中国从悠久历史和水实务出发开展了大量个案研究,然而以丰富个案为基础的扎实理论建构尚有待深入;西方擅长以联合国人权概念和联合国相关文件为基础演绎水伦理基本原则,然而对中国等西方文化之外的水伦理观念的调研有待深化。
第三,中国将精力主要放在了解决国内问题上,在推广自身学术成果、提升母体文化软实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西方擅长借助于联合国等国际平台,积极推广自己的水伦理理念,扩大自身成果的文化影响力。
四、对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和机构在管理体制改革、水法规制定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即便如此,我国当前的水资源现状仍令人担忧。由于水伦理与水资源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水伦理研究的深入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说来,水伦理对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在水资源管理的顶层设计方面,应该将中西水伦理的精华融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弘扬工作中来,为我国水利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伦理支撑。
第二,在水利实务层面上,应该将水伦理基本原则的指导作用应用到我国各项水事务的筹划、决策和实施中去,使得我国的各项水利事业能够满足国际《水伦理宪章》等所提出的基本伦理要求。
第三,在全民水文化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国民水情教育等工作层面上,应该加强水伦理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得人水和谐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深入每个公民的心中,为各项水利事业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 楚行军.国际《水伦理宪章》研制的进展与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4):108-112.
[2] 楚行军.西方水伦理研究新进展——《水伦理:用价值的方法解决水危机》述评[J]. 国外社会科学, 2015(2):155-159.
[3] 哈桑. 建立全球“水伦理”刻不容缓[J]. 科技潮, 1999(9):99-100.
[4] 曹顺仙. 全球化视阙下大坝科技的水伦理审视[J]. 生态经济,2010(10):21-26.
[5] 田海平.“水”伦理的道德形态学论纲[J]. 江海学刊, 2012(4):96-101.
[6] 高峻.江泽民的治水思想探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3):33-36。
[7] 李梅,秦维宪.“水·社会·和谐”圆桌会议系列论文[J],探索与争鸣,2010(8):10-36.
(责任编辑:杨华轲)
收稿日期:2016-02-03
作者简介:王清义(1963—),男,河南邓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水文化。
中图分类号:K9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2—0001—03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ater Ethics and its Implication to Water Management in China
WANG Qingyi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A review to its history and an analysis to its new development can show that water ethics is a systemic exploration to water pollution, water crisis and many other water related issues from the value analysis perspective both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water ethics are aimed to pursue the harmonization between water and people,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water ecosystem, while they choose the different ways to realize that goal. Water management in China should study the implication of the achievement of modern water ethic researche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to make all the processes of water policy decision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basic water ethic principles.
Key words:water ethics; water management; comparison and im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