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物质概念的四个维度

2016-03-06 11:56:14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质料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

张 晶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试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物质概念的四个维度

张 晶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阐释物质概念是对马克思物质观的本真还原。物质概念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实践性,即物质被遮蔽的社会实践活动;历史性,即物质要经历总体的历史发展过程;现实性,即深入物质背后的社会关系来观照物质本身;批判性,即体现在对物质本身和资本逻辑下的物质关系和社会性质的批判。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维度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物质概念的界定,厘清了马克思的立场、确认“物质”不是抽象物质而是具体物质、强调马克思考察物质的目的是为了批判拜物教以及资本主义社会。而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关键在于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四个维度。这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物质概念与一切一般物质概念的重要区别。

一、实践性:物质被遮蔽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核心概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第一条就明确阐明了对事物、现实、感性应基于主观实践去理解的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进一步表征了物质的实践性维度。他说:“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1页。因此,必须从实践维度出发考察马克思的物质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正确理解实践能够从根本上还原马克思对于物质的实践性思考。在黑格尔视野中实践仅限于理论层面,认为实践是绝对的、抽象理念活动。很明显,他的实践观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生产。马克思敏锐地捕捉到黑格尔对于实践理解的局限性。那么是否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回归到人的实践活动中来就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物质的实践性了呢?在费尔巴哈看来,人仅仅是区别于动物的物种,人在他那里仅是一个有意识、有爱、有友情的一般人。他没有认识到,人应该是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人。他完全看不到人背后存在的社会关系和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他将物质与意识对立起来,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虽然提出了很多实践观点,但无一例外,实践在他那里都是感性的直观。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实践观进行了深刻反思,对旧的“实践”赋予新的内涵。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物质需要从实践性维度出发解读其新的含义。一方面,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实践的能动性,但批判其绝对精神统一的哲学思辨。另一方面,马克思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但反对其对感性直观的执着。马克思认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社会实践生活。那么为了生活,首先必须吃喝穿住以及其他。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即是物质生产。马克思的视域里,物质之所有其实践性,是因为他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的对象性,他总是考察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背后隐藏的雇佣关系、物化现象以及物质的革命性意义。而资本逻辑社会,人与商品、货币、资本之间的对象性关系确证了实践存在。

二、历史性:物质要经历总体的历史发展过程

历史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对于历史性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卢卡奇继承了马克思的观点,他这样描述过历史的决定性作用:“但是这些单独的孤立的部分所经历的变化,并不能清楚地明确地说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真正区别。这些区别只有在各阶段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的历史总过程中才能真正辨明。”*卢卡奇著:《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59页。也就是说,必须要用历史总体性眼光去看待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历史的联系即具体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物质联系上。马克思是这样表述物质联系与历史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存方式决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这种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现为“历史”,它不需要用任何政治的或宗教的呓语特意把人们维系在一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0页。。很明显,物质的历史性存在已经呼之欲出了。马克思对历史的理解始终凸显其总体性思维,他确信历史将走向世界历史。他明确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9页。。这就是说,历史并不意味着抽象和神秘,而是物质生产活动的结果,它与现实中具体存在的个人息息相关。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维度,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来解释意识的构建,而不是通过意识来思考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说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8页。。或者可以理解为历史是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发展、灭亡的总体性过程。他所关注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的具体物质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马克思的视域中,物质的概念不是僵化的、直观的存在,他强调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性过程的存在。

三、现实性:物质背后的社会关系

因为马克思和黑格尔走的是不同的理论道路,所以关于现实的认识存在本质的差异。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凡是现实的东西,在其自身中是必然的。必然性就在于整体被分为各种不同的概念,在于这个被划分的整体具有持久的和巩固的规定性,然而这种规定性又不是僵死的,它在自己的分解过程中不断地产生自己。”*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80页。也就是说,他将现实理解为实存与本质的内在统一。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存在、发展、灭亡。他的现实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维度上的。区别于黑格尔理解的“现实”,马克思认为的实存是物质现实存在,而本质是客观事物背后产生社会关系的必然性,这两者的内在统一是马克思对于现实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说,马克思是通过实践将思维与存在、经验世界和理念世界统一起来。马克思理解的“现实”,是集现实的人、物质条件、社会交往、社会关系于一身的感性活动。一言以蔽之,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去考察事物即是现实的,反之,脱离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去观察事物则是非现实的或者说是抽象的。他超越了黑格尔哲学,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维度上理解现实。除此之外,卢卡奇对于现实的思考是受马克思的影响。他认为现实性是在特定社会形态中生成的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通过革命斗争方式把握具体的实践活动。他曾说过:“然而,这种自我设定,自我生产和再生产,就是现实。”*卢卡奇著:《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67页。这就说明,现实是对事实的超越,必须关注背后的社会关系。另外,他对现实性的理解更加强调总体性思维,正如他所说的:“每一个朴实的平凡的环节都有这种关系,不过只有意识才能把它变成现实的东西,因而只有用说明它和总体性的关系的办法才能使日常斗争具有现实性。”*卢卡奇著:《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76页。正因为如此,把握物质概念的现实性维度尤为重要。在马克思眼中,物质现实性并非物质的抽象存在的高度概括,而是始终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考量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环境下的具体物质形态以及这背后的深层关系。通过物与物的关系透视人与人关系,从而揭示商品经济社会下的现实性问题。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出发,才能深刻体会现实性的内涵。

四、批判性:物质内涵的澄明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其他理论的最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批判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马克思物质概念的批判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马克思的物质概念颠覆旧哲学的物质观。马克思曾在《提纲》最后一条,发出了令世界惊叹的声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这表明了马克思超越其他哲学家的理论思维,在他看来通过革命性和批判性的创造思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矛盾;第二,马克思对物质的考察的旨趣在于批判现实的社会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以往的理论家研究物质概念的意向仅仅为了解释问题。早在希腊哲学中,还未出现物质这个概念。当时最接近物质概念的说法是质料。最早提出质料说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质料是运动中的载体,它在运动中始终保持不变。奥古斯丁是中世纪一个神学家。他认为物质是上帝在创世时最初创造的原材料。他认为大地是质料,而质料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物质。他强调质料近乎虚空,但不完全是虚空。因为最初的质料已经具有形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了实体学说,他将实体分成三类,分别是上帝,精神实体,物质实体。其中,物质实体包含着存在与本质以及形式与质料的双重区分。他认为在由质料和形式组成的实体中,活动与潜在有双重组合,一是实体的组合,即质料和形式的组合;二是已经成为复合物的实体与存在的组合。笛卡尔提出了心物二元论。他对于实体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不依赖其他任何东西而自身存在的东西。他认为只有上帝才是不依赖于任何东西的存在,上帝是唯一的实体。但是,他又认为实体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对象。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心灵和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它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洛克认为,物体有两种性质,分别是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他认为第一性的质是物体固有的,不以人的感觉为转移。费尔巴哈超越了以前哲学家将物质看成是观念的形体的概念,他系统地提出了物质本体论。他的本体论来源于是者。他把是者理解为存在。这个存在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具体的存在。继而,他又把存在理解为自然界的存在。他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存在,自然界是本体,由它产生的人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本体。从而总结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观点。

马克思超越了前人理论,在《资本论》中,他描述的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商品、货币、资本等。他并非是为了诠释物质的本体属性和抽象规定考察物质,而是想通过对这种“庞大的商品堆积”的历史存在逻辑,对物的属性、本质及其历史归宿予以澄明,批判物化现象、商品拜物教、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唤起无产阶级进行彻底的革命,从而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获得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一言以蔽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物质概念是极具批判性的。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 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QQZTZ44.

[6] 俞吾金.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J].哲学研究,2004(11).

[7] 仰海峰.商品:一个哲学的分析[J].哲学研究,2014(7).

(责任编辑:张玉秀)

Four Dimensions in the Concept of Materials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ZHANG Jing

(School of Marxism,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Matter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arxist theoretical system. It is the reduction to interpret Marx’s matter concept from a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concept of matter has four dimensions: firstly, “matter” is practical. Social practice behind matter should be holded. Secondly, “matter” is historical. It is a process that undergoes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istory. Thirdly, “matter” is realistic. Matter should be approached by researching social relations behind it. Fourth, “matter” is critical, that is criticism of matter itself ,material relations and social nature under the capital logic.

marx;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concept of matter; dimensions

2016-07-08

张晶,女,汉族,安徽安庆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03

A

1009-9743(2016)04-0021-04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4.004

猜你喜欢
质料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电影叙事质料和形式与观众视点的选择
戏剧之家(2017年14期)2017-09-11 01:03:15
谢林与近现代思想中的质料主义
哲学评论(2017年2期)2017-04-18 01:14:47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
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5
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的思想探微
理论观察(2015年8期)2015-05-30 13: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