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县石梁河镇第二中心小学(222300)付 侠
阅读教学中填空题效值最大化的实施策略
江苏东海县石梁河镇第二中心小学(222300)付侠
[摘要]阅读教学中,借助填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推动学生的说话训练,历练学生的概括与想象能力。教师要率先垂范,语言表达切不可模棱两可;要创设空间,模仿运用切不可框架限制;要关注逻辑,语义延续切不可本末倒置,从而扩大填空题应有的效值。
[关键词]阅读教学填空题效值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填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用训练形式。教师借助填空的方式展开教学,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推动学生的说话训练。但这表面上看似普通的题型,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并非如想象中的简单。
语文教学的中心是语言,倡导语言表达的精确与明晰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句式结构的组建、词语的运用更要力求严谨、规范。这不仅便于学生读懂题意,更为规整学生的语言提供了真实的范例。
作者围绕“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写了()的云雾、()的云雾、()的云雾和()的云雾等四种形态。
这一道填空题的设置旨在运用提纲挈领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初看题目并没有什么不妥,但细细考量就会发现,填空题中“()的云雾”与最后的“形态”存在着搭配不当的问题。学生所答的“笼罩山头”“缠绕半山”……是一种形态吗?这只是云雾所处的位置和动作。
案例中,教师若将后面的“等四种形态”直接删除,表达就会更加准确。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题目,感知每一种云雾姿态的特点,就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与妥帖,庐山云雾的奇妙与美丽也就自然镌刻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了。
自由是生命个体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在自由状态下,生命个体才能迸发出强大的智慧力量。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也是如此。如果在填空题的设置上,给予学生过多的条框束缚,就会严重窄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制约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完《变色龙》中外形描写的语段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
这条()全身()。()的头上长着()。身体呈(),()的背部()……
要求学生在教师提炼的句式中仿写自己所观察的一种小动物,推进言语训练。
课文语段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紧扣变色龙的特点展开描写,从全身到头、眼、身躯、背部、尾巴,将变色龙丑陋、恐怖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的确堪称是表达上的经典范例。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这一语段的核心教学价值并不是典型句式的运用,而是作者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方法和围绕事物特点展开细致描写的策略。在上述填空题的句式中,已然圈定了全身、头部、背部等,这就固定了学生的观察方向、圈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范畴,对于学生自主性观察事物、自由地表达观察所得形成了较大的限制,无形之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语言表达的个性也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充分自主化构建,形成自身的语言表达系统。学生拥有更为充足的自由空间,才能有效激活语言表达认知,促进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语言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在填空题的设置中既要在语义上进行补充与拓展,更要让学生经历品读语言、体悟语言、运用语言的思维过程,最终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妙,促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莫高窟》中描写飞天的语段后,教师出示了这样的填空题:
这些飞天有的(),();还有的(),()……
回顾课文语段就会发现,文中每一分句中的前后两个四字词语之间,有着自身的内在联系,前一个呈现状态,后一个则是对状态的具体描绘,彼此之间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整个语段才显得灵巧工整,富有节奏感。而很多学生在填空时,却完全忽略了文本语言的内在联系,写出来的语句也只是脱离文本语境的割裂存在,反倒弱化了对文本具体语境的感知与理解。因此,虽然是形式相同的填空题,但教师要明晰文本语言之间的逻辑联系,并要求学生在思考填空时,能将这样的逻辑认知和内在联系凸显在文本语句中,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填空题虽司空见惯,但要想运用得当,就必须要从文本特质和学习的本源上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填空题应有的效值与功能,才能使之成为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责编刘宇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