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华
(哈尔滨市汽轮小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语文课堂与爱的碰撞
——《鲁本的秘密》教学与延展
杨 华
(哈尔滨市汽轮小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一个年仅12岁的美国穷孩子鲁本,为了能在母亲节那一天送给妈妈一份意外的惊喜,每天辛辛苦苦地穿街走巷,搜集每个仅仅价值一美分的旧麻袋卖给废品收购站,克服了众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凑足了五美元,为心爱的妈妈买回了一枚漂亮的胸针!这是一个何等有孝心、有爱心的孩子!在教学课文——《鲁本的秘密》前,我被这个孩子深深地撼动了!小鲁本能够看到父母的辛苦,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做一切自己能够承担的家务,并且将有限的闲暇时间完全投身于收集旧麻袋换钱的工作中,同时忍受着母亲认为他淘气、贪玩、不懂事的误解,整日拖着瘦小的、疲惫不堪的身体四处奔波,在充满希望与失望的煎熬中砥砺前行,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那枚看似礼物却饱含着儿子爱心和孝心的胸针!
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我的弟子们心中对父母能存有多少感恩之情呢?我决定用这篇课文——《鲁本的秘密》作为开启学生们孝敬父母、吃苦耐劳、隐忍、宽厚的优良品质的范本。可是,当学习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孩子们的反应却令我吃惊:“老师我也能捡来一百条破麻袋换钱给妈妈买礼物”“老师我可以用压岁钱给妈妈买更好的礼物”… …看,由于阅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孩子们情感体验也就相去甚远!我们的孩子心里装的不是对父母的真心疼爱,想到的只是用物质去装饰,——多么可怕的想法!
事后我想,其实并不仅仅是孩子,包括我们自身,又有几个人能够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我对父母的回报能够等同于父母的付出呢?回想几年前,父亲的一场大病使我如梦方醒,他躺在病床上时我才在无限悔恨与自责中回忆起了从小到大他对我的点点滴滴,无微不至!难道人,只有到了即将失去的时候,才能够真正领略到亲情的珍贵吗?现在的孩子,如何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真爱,又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回报这种深重的爱呢?我想,我应该和他们一起,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父母的辛劳与付出;用自己的行为,去回报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于是,我开展了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明年母亲节,我要为父母献上… …”号召孩子们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的母亲献上一份最有意义的礼物。具体细则如下:1.草拟计划;2.记录自己劳动的时间;3.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4.明年母亲节那一天将礼物送给妈妈,观察并记录妈妈的表情和做法。
第一周,我统计参与者人数时,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一个月后统计人数时,已经有七个孩子中断了;两个月后,又有五个孩子放弃了;三个月后,只剩下了一半… …到了现在,距离母亲节只有一个多月了,坚持到底的孩子只剩下了五个。其间我曾经问过放弃的孩子:为什么不参与了?他们说,老师我忘了。再说,我也坚持不了那么长时间,太累了!我适时地抓住教育契机,鼓励坚持的孩子,同时阐明一个道理:我们为母亲做一件事都觉得辛苦,那么,母亲每天都为我们做那么多事情,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其间我也受到了一次严重的震撼。一个家境及其优越、漂亮得如同白雪公主的女孩在纪实中写道:“… …我在为我的第一个目标而奋斗。… …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跑到垃圾箱里和那些收破烂的一起寻找易拉罐。… …我打听过了,这是所有废品中最值钱的。……有时我会满载而归,可有时我也会一无所获。…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我身上散发出的异味中觉察到了我的异样,可是我始终都没有告诉妈妈,因为我觉得自己和鲁本相比差的还很远,因为我要和老师一起守住这个秘密… …”
如今,母亲节即将来临,那一天,会是一个充满着感恩、洋溢着亲情气氛的日子。我想将所剩无几的孩子的整个纪实过程结成集子发表出来,让天下的孩子们,让天下的父母,和我们共享这暖意融融的母亲节… …
后记
时间过既漫长又短暂,第二年的母亲节终于在一种复杂的期盼中来临了。
学生们用自己半年多的辛苦为妈妈准备了不同的礼物,母亲节那一天,纷纷送给了心爱的妈妈。为了了解效果,我请学生传达,让他们的妈妈把当天的情形通过信件的形式反馈给我。
这一次,我受到了有生以来最为强烈的震撼!
所有的母亲都觉得,那一天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长大了,懂事了,学会了隐忍和孝敬父母。在信中,每个家长无一遗漏地提到了老师与家长的这种沟通方式值得推广。因为在繁忙的工作中,家长和老师的交流时间非常有限,而且,每一位家长都非常想了解孩子的成长动向,往往苦于没有合适的时间和方法,这种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家长和老师的距离。一位家长写道:我的父母已经搬到大连定居多年,对于母亲节也没有了什么概念,今天,我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节日,和往常一样,当我拖着疲倦的身子打开家门时,女儿和她爸爸笑着站在我面前说:“母亲节快乐!”当时我都愣了,女儿又端出一个大盆:“妈妈,我用卖废纸的钱买了你最爱吃的油条!”我的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多懂事的女儿呀!从父母走后,我再也没有吃过他们做的油条,没想到今天,我收到了一份最好的母亲节礼物!晚上,女儿絮絮的跟我讲述了去年老师如何让他们学习那个美国穷孩子勤劳、忍耐、孝敬父母,自己又如何瞒着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四处收集废旧报纸筹钱,如何体会到其中的辛苦,想象出爸爸妈妈天天也是这样奔波多么辛苦……
再后来,我将孩子们自己的心声发表在《汽轮机人》这份报纸上,报纸在汽轮机厂内发行,阅读人数上万。整幅版面刊登的都是学生作品,其中不乏读者的孩子。汽轮机厂内职工争相传阅,引以为荣,更有甚者,送给亲朋好友广为宣传,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学会了感恩,家长们看到了孩子心灵的成长。而我,透过那一串串晶莹的、感动的泪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亲情无处不在,成长无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