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胜
(西华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1700)
提升文化软实力 构建体育强国
董 胜
(西华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1700)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也是中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一个转折点。笔者通过分析体育与体育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联性,指出我们应该汲取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精髓,以本土文化为滋养土壤,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文化传播品牌形象,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之路。
文化软实力 体育强国 国际亲和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交往中的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显得更为特殊和重要的。[1]
笔者首先就体育产业与体育强国两个概念做一个简述和定位。就体育强国而言,从最终发展目标来看,要实现量到质的转变。而体育产业的发展是衡量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强国是一个国家综合体育实力的体现,不是局限于奥运会金牌的数量。国外的体育研究专家一针见血的指出,衡量一个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准就是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很低,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呈现滞后性。[2]
因此,第一,我国要完善体育产业相关的品牌化建设,塑造有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品牌效应,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力度。就我国的第三产业服务行业来说,体育产业中相关服务行业仍旧算是一个朝阳产业,所占的比重很少,所以很有必要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服务消费行业中的一大支柱型产业;第二,塑造体育产业相关的明星品牌形象,无论是NBA联赛,还是欧洲杯,这些比赛都吸引了国内公民的眼球,而这些联赛所产生的明星品牌形象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诸如足球巨星梅西、C罗、贝克汉姆,还有篮球巨星乔丹、科比、詹姆斯等这些明星的塑造对于中国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这就是一种无形的体育文化软实力,它能够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这种思想长期的灌注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当中,会潜移默化的主导人们的消费方式。
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中国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是非常神秘的。而北京奥运会的璀璨举办成为了国外了解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国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悠久的文化长河赋予了我国体育特有的文化色彩。那为什么国外一些国家对于中国有着些许敌意呢,究其缘由,一方面是不了解我国体育文化,国与国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很少,可以用浅尝辄止来形容。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引来了其他国家嫉妒与恐慌。前段时间网上有一段新闻引发了笔者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传播的担忧,一位来自英国的女孩来到中国之后不禁感慨道:原来你们国家也满现代化的呀,与我们在国内看到的中国形象有着天壤之别。诚然,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国外的一些媒体热衷于报道中国的阴暗面,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薄弱。
而北京奥运会给予了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机会,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国参与国际赛事的积极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上下一心的凝聚力。这些凝聚力就是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展现。
任何一个行业如果缺少了文化思想价值,那么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空话。结合我国文化精粹与我国体育发展之路,实现和谐体育可谓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之路必走的一个阶段,所谓和谐正是汲取了中国“以和为贵”的文化思想价值,是以和谐发展为主旋律。和谐不仅仅是指体育内部资源的互补,还指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与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要和谐发展,要在优势上进行互补。[3]
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在创意,而创意来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不能建立一支适应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发展体育文化产业需要两类人才:一是文化体育专业人才;二是文化体育经营人才。而人才的获得可通过整合我国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教育资源优势,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如在一些院校开设与体育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还可通过人才交流的途径,加强国内、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4]
在探索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之前,我们需要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均衡,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体育文化以崭新的姿态展现了世界人们面前。在让世人为之侧目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国民的自豪感,刺激了公民的消费,大大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也进一步论证了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壮大体育产业与建设体育强国之路的重要作用。
[1] 赵云书.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传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2):130-132.
[2] 王智慧.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4):60-63.
[3] 刘梅英,田雨普,周丽萍.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7):9-13.
[4] 肖杰.论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体育强国构建[J].体育与科学.2012(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