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睿雨
(西安黄河实验小学 陕西西安 710000)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与干预的研究现状
苏睿雨
(西安黄河实验小学 陕西西安 710000)
当前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小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增强家庭教育因素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预。本文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与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旨在突出家庭因素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社会的快速发展转型对教育思想价值观念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也暴露出当前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所以相关部门以及家长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问题所在,制定出明确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现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家长以及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前小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是限制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上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力较差,使得学生的兴趣较低。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学习心理会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并且从学习中找寻更多的自信,从而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以达到教师与家长的要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对于事物还缺乏全面的判断能力,这个阶段会有诸多性格上的问题。比如自卑、好动、暴躁等方面,除了先天性的原因之外,更多的还与教育环境有关。因为小学生固定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使得许多事情难以切身实践,所以产生了惯性思维。此类问题的长期累积,使得学生自身的性格问题不断加重。
当前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占据了学生教育的主要部分。家庭教育中教育态度不统一,对于学生的培养计划以及培养目标存在分歧,从而导致家庭教育不平衡的情况。教育态度不相同,从而限制了教学情感的有效输出。小学生长期处于此类矛盾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接受着不相同的教育信息,长期发展下去不利于建立理想的心理环境,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1]。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进步,社会以及家庭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许多家长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出发,以自身的主观思想为学生树立盲目的学习目标,高指标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产生了强大的抵触学习心理,这样的做法在教育中只能适得其反。
家庭教育中也要时刻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但是目前大多家庭教育中家长都是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中家长的思想观念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此来应对各类升学考试的需要。此类教学氛围使得教育缺乏全面性,学生失去了长久的理性目标,也缺乏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交际适应能力都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2]。
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学生更多时间是处于家庭的生活教育环境中,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的情感智力开发、性格塑造以及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教育人和监护人,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负面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会对学生积攒诸多不良影响,还会导致孩子出现性格孤僻等心理性格特征。
当前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统一教学观念,明确正确的教育观念,从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家长们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自己的教育想法,求同存异,形成统一完善的教育观念。孩子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对象,所以教育行为的正确与否还需要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3]。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们需要尊重顺应孩子自身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各类教育行为不能阻断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所向,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为其制定相应的培育科目,以此来激励孩子的综合发展。每个小学生自身都有相应的潜能有待开发,所以家长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多探索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获取更多的价值追求,从而在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锻炼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完善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础条件,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当自身具备了良好心理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当前家庭教育中需要明确思想道德以及个性化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锻炼自身思想道德行为。家长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从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各项行为习惯。
家长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对于孩子们的各类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得孩子从小就树立良好的责任心与社会责任感,以及形成一系列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家长还能通过培养学生参与劳动兴趣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实践劳动中树立正确的意志品质。家长需要从家庭成长环境中出发,为孩子提供更多实践劳动以及理财的机会,让孩子从劳动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的形成也能更好地促进责任感的形成,这对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当前家庭因素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长们要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为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使得小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价值追求,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1]战艳娇.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J].赤子,2014(11):96-96.
[2]黄小珊.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个性发展[J].考试周刊,2016(31):174.
[3]孟涛.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5(1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