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艳
(黑龙江省龙江县景星镇小学 16113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李淑艳
(黑龙江省龙江县景星镇小学 161132)
在信息化和新课标课堂改革的大背景下,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更可充分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面,将简单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以往的语文教学侧重在课堂上对文章理性的解读与分析,重点在教师对于语文知识的讲解及学生读写能力培养,这种形式主要以老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维活动的过程,形式单一且枯燥。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逼真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更为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感悟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这种整合形式发挥多媒体及网络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的优势,使小学语文教学绽放新的光芒。
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高效作用主要体现在语文基本素养培养。“听、讲、读、写”为小学语文素养的基石。通过教学与技术的整合,语文素养培养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口头表达,是语言运用的前提。而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比如说课文中的分角色朗读。我们可以将朗读变为演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加入表演,把课堂当剧场,让学生当演员,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突破课文的重点。但要想使学生进入角色,演得成功,还需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创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技术丰富了人们的理解及表达方式。技术的运用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互联网的广阔为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提供了大大提供了渠道。如以春天为写作题材,学生不仅可运用常识素材进行创作,也可通过网络搜索去检索与春天相关的传说、故事等进行创作,丰富了文章的层次和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不仅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
1.转变了教学理念。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人文素养。
2.改变了学习工具。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按传统的方法学习,大都是对诗词中的字义进行解读。但小学古诗内容反映的年代久远,语句精炼,很多古诗课本中没有辅助插图,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和认识肤浅,教师有时也难以讲清。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将诗的内容转换为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3.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整合之路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而探索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重点把握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必须以这四大能力为中心,注重其“实践味”。第二,注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不仅要培养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科学生产力,将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第三,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应注重活动设计的“综合味”,从而达到趣味性,在活动设计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可与多个学科相结合,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完全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育的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与技术两者相辅相成,不但是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提升的主干道路,亦可是学生人文素养养成如审美素质、实践能力、交际能力获取的一条康庄大道,如何在整合的道路上获取素养,便是我们整合中所应该探讨和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