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2016-03-06 07:03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化文化产业资源

房 勇 周 圆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 南安普顿 SO168SA)



论我国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房 勇 周 圆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 南安普顿 SO168SA)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实用、艺术、文化和经济等不同层面的价值,在经济环境下具备了产业开发的价值。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受到产业基础、资源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是一项要素复杂的立体化工程。在进行产业化改造之前需要理顺思路、转变认识,通过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道路。为此,需要从思想意识出发重新认识文化产业的基础地位,树立长期经营和稳健发展的战略意识;建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制度上破旧立新;通过区域要素整合,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拓展融资渠道,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完善,提高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特殊禀赋,加大特色与优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立足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内引外联,集聚文化产业高端人才。

文化资源;文化产业;产业化开发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其发展速度在我国各类产业中名列前茅,其创造的产值也日益增大。文化产业借助其影响张力和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成为第三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国对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利用普遍较为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虽不尽相同,但文化产业的勃兴与发展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娱产业养成模式。本文立足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分析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逐层探索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期达到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完善、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实力的目的。

一、影响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的要素

文化资源要在经济上形成一个产业,除了最为基础的文化资源禀赋之外,还必须具备一些外围条件,并形成联动和深度结合。笔者认为,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产业基础。文化产业与现有经济基础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互为表里,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适用的基本产业经济法则。它们相互支撑,互相影响和互动。现有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夯实基础;现有产业提供资源及物质条件为文化产业的传承提供优势降低成本。文化产业恰到好处地糅合了经济与文化,以自身的优势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位置。纵观各国经济产业链条不难发现,为了提升本国产业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置,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以影视、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加以扶持和鼓励。这些国家的一系列成功政策的实施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文化产业为英国GDP创造的年产值将近600亿镑;作为文化娱乐业大国的日本,汽车工业的年产值早在13年前便被文化产业超越;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被文化产业占领,美国的视听产品出口产值远超过其航空航天领域工业产品的出口产值。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文化产业也稳步发展起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根据有关报告,北京市委、市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并力图以此带动北京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为配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将文化产业特别是传统文化产业以及高端文化产业作为重点进行重点扶持,在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从而达到将低端产业和污染产业挤出北京,打造干净产业链,提升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的目的。从美国、香港等经济社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及产业现状看,文化产业完全可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作为一个高利润、无污染、可持续的产业,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塑造国民整体人格作用巨大。未来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主要是智力竞争,一个是高技术,另一个就是高文化。有学者将文化产业称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但是,发展文化产业不可能平地起高楼,在一个整体经济基础薄弱,文化产业本身毫无基础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是很难实现的。相较而言,像北京、江浙这样一些物阜民丰、传统文化兴盛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相对而言更具优势。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高端产业,是需要基础和支撑的。因而,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做好产业配套和基础培养。这也是为什么文化产业可以带动产业圈、产业群发展的原因所在。传统文化或者后来培养起来的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薪火因素,但要支持文化产业做强做大,配套性和支持性产业也必不可少。例如,在青年文化消费产业中,动漫技术、3D以及VR等信息科技技术的加入,使得文化产品的创造效果、影音效果、感受效果都较原生文化产品提升不少,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品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也大大拓展了进行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的载体形式,对于文化产业新经营理念、新运作服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说,整体文化市场的发展状况于文化环境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市场是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土壤,对文化产业来说也不例外。创新制造让各类企业可以在公平的大市场环境下合理竞争,这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是基础。保障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后续发展。比如合理刺激消费需求和稳步提升消费水平。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造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消费者对于文化的需求程度是内在要求,不是刚性条件,受其他因素制约限制。但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消费者进行合理引导和刺激,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消费环境进行因势利导。政府以指路人的身份,对传统文化的产业化进行奖励,加大高质量文化产品的推广和引导,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产业发展的空间。

其次是资源状况。文化是一种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特殊存在,其承上启下,是一种极具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的地方性知识。因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在其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本民族、本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历史文化积淀的发酵和新生,生成和保有了具有地域特色、群体特色的文化形式乃至于产业。这些具有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和文化产业内涵的独特性文化内核,基于本地人群的文化认同以及外地人群的猎奇心理,其文化禀赋更容易吸引一些开发资源加入其中进行产业开发,从而更容易进行产业化开发。因而,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生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该地区文化资源丰沛状况的影响,包括直接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数量和质量,也包括文化资源对于外来文化和新生文化的接纳度和融合性。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文化资源除了会对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形态产生影响外,文化本身的资源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关联性发展。文化产品的内容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资源发展状况的影响。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在文化产业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许多传统文化艺术最初都是传统文化艺人的谋生手段,是贫苦人养家糊口的“营生”,并在当地形成了师徒相传、家族承继的行业性人群。依靠着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周边地区的相关行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并形成了一个地域性的产业集群。后来,由于传统文化的阶段性断落,手工业人多另谋生路。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艺术资源的结合被作为一种高级经济形式得到重视。传统文化资源在产业化过程中对文化产品创造者的文化创造水平和艺术道德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化产业的生产者在具备先进生产条件的前提下,更应该会经营、懂管理,能把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适时推广出去。因此,人力资源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推进和深化,得人才者得天下。优秀人才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心智灵感对于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无疑是一道温软细腻的清泉,少则无味。

作为现代经济进程中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吸引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一样,需要资金投入,有人将其称之为最“烧钱”的产业。与文化产业相关的链条如制作过程、销售产品、产品运输、产品推广等经济活动的运转都需要大量的原始资本进行支持。哪个区域的文化产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也就意味着其运转会更流畅,那么这个区域的文化产业也就更有可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传统文化艺术产业化的发展也会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配套产业的发展,展览、节庆、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第三产业随之兴盛,那么随之而来的地域知名度也会稳步上升,美誉度也将显著提高。在经济竞争的大环境下,充足的资金资源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文化产业的成败和规模。资金资源既是一个文化产业在整体文化产业竞争中胜出的关键,也是文化产业做精做细的必要条件。

第三是经济因素。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经济结构以及国内现阶段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发达国家为例,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逆转的姿态迅速发展,使得发达国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处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以此调整国内有限的资源配置,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文化产业由最开始的不受重视逐渐被高度重视起来。随着时间推移,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两大突出问题,一是适应发展的结构调整;二是如何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文化产业在这一时期以其自身独具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开始跳出传统思维,不再以意识形态来定位文化发展,而是转向经济角度深刻思考。

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消费创造条件。经济发展进程推动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带来多层次全方位的不同理念、不同需求。近些年,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定位不同文化产品的现象越来越凸显。文化产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发展走向的影响。经济的快速进步可以为那些需要大资金投入的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机会。比如主题公园的修建和电影研发拍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推动文化产业化进程,将文化艺术以产品形式商品化势在必行。虽然文化产品与物质产品有一定的区别,但如果想要发展文化产业,那么文化商品就需要与物质产品一样,通过流通手段在市场经济中糅合文化艺术和商品经济,在成本既定的前提下,以一定利润为导向,宣传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收回成本、获得补偿,为下一个文化产品开发推广奠定基石、提供保障。

二、提高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的认识

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文化能否产业化一直存在争论,至今也莫衷一是。同时文化资源的产业化也是一项复杂的立体化工程,既牵扯到有关文化的一系列要素,也与产业化过程紧密相关,还有如何实现两者融合的问题。

(一)转变对文化资源的认识

第一,文化资源是一种价值综合体,内蕴着实用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多种价值。文化能够被称为资源,根源于其价值性,可以说价值是文化的根基。从文化的角度说,价值就是其对于人的需要的一种满足状态。而人的需要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实用价值是文化现象或者文化事物主要对于人的物质需要满足的一种形式,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文化现象或者文化事物精神化或者复杂化的一种结果,经济价值则是前述三种价值的经济形式、实现形式或者综合形式。

第二,文化资源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具有自身发展衍变的规律。自然民俗阶段,文化资源可能仅是一种日常用品或日常活动;技术与艺术阶段,文化资源是一种传统技术和民间艺术;遗产与文化阶段,文化资源被当作一项文化遗产和历史研究的资料;资源与产业阶段,文化资源才真正转变为一种“资源”,成为市场要素。

第三,文化资源当前正由“遗产与文化阶段”向“资源与产业阶段”过渡,对于像杨家埠木版年画一样的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初期出现的“重经济、轻文化”、缺乏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伪文化产业化行为应当进行辩证的认识。在坚持文化产业化方向的基础上,这些不规范、破坏性的现象不只出现在文化产业中,而是任何产业在发展初期都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防止和规范这些行为和现象,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化进程顺利开展。

(二)转变对保护和利用的认识

对于文化资源保护,一大障碍就是将保护与利用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认为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只能是“投入式保护”,“利用式保护”就是对于文化资源的攫取和破坏。“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一项文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内在于这一文化本身的,只有其具备了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能够被人们所利用,并通过利用的过程获得自身发展的资源,才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精进深入,才能够获得不竭的动力。任何企图单纯通过外界的扶持来维续自身生命的文化形式都是不可持续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专门给“保护”下过一个定义,即“‘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这一定义涵盖了文化保护的诸多方面和流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知识背景下,开发是实现这些方面和流程的最佳形式和必要前提。离开了开发,文化资源保护的资源供给和发展动力都将枯竭。

单纯采取展览馆、博物馆式的“归档”“保存”,意义有限。文化和艺术如果只是待在博物馆里,必然失去生活的滋养,成为“记忆”,成为当代社会不可理解之物。众多文化资源之所以能够历经变乱留存下来,根源在于艺人可以从中获“利”,百姓可以使用和赏鉴。借助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一个自生、自发、自我维持的产业链条,不论是在自然经济状态下还是在市场经济状态下皆如此。

(三)转变对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认识

“产业化”(industrialization)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文化产业”是产业化的一个属概念,是指以文化产品为中心要素,由资本驱动,依照市场规律运行而形成的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和流通产业及其机制。在国际上,法兰克福学派最初提出“文化产业”(即“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的概念,认为在资本主义环境下,借助于资本的渗透和控制,完成对于社会文化和大众思想的塑造和控制,是一种社会化、体制性的思维控制方式和意识形态工具。法兰克福学派一贯秉持政治批判立场,是从资本的政治属性理解文化产业化,只是给我们提供了看待文化产业化的视角。实际上,我们在看到资本主义国家文化产业化的政治属性的同时,也要承认文化产业化也是一套高效、可持续的文化生产、传播和流动方式方法。在文化产业化的条件下,文化活动从“文化人”的小众偏好成长为“社会人”的大众行为,从单纯的文化行为拓展为多领域的包含政治行为、文化行为、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在内的复合体,大大拓展了文化的界域。

在当代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形象塑造和技艺手法的精纯使其具有了艺术与文化的属性。而艺术所具有的一定对于生活的拔高和疏离品格,使人们遗忘了艺术原本来源于生活这一艺术的立身之本,因而它们似乎只能是作为一种高高在上的被崇拜物。正如前面所述,文化资源是包含实用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内的价值综合体,实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根基,经济价值是其价值实现形式,具有产业化的价值基础。从近几年一些文化资源的初步产业化实践看,它们独特的传统文化韵味和意义形象在我国民众以及国际社会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和理解,审美的体验、享受的消费价值较高,文化慰藉或熏陶功能突出,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产业的资源禀赋基础,而且也已经形成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化路径。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同产业化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所要考虑的只是不同的文化和艺术类型所具有的受众群体基数,以及文化行业内部要素的齐备程度和运行状况。这都取决于某种文化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生产者的创造力,市场化或者产业化只是一种遴选和评判机制而已。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展开、全球化的强力冲击,原有的农耕文明架构下的文化生态结构迅速瓦解。部分传统文化艺术对于人们的实用价值急剧下降,艺术产地的年轻人也大都放弃了家传的手艺,走出农村、进入城市,而留守村庄的艺人大都年事已高,有的相继去世,这使得许多传承发展了百余年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境地。这是现在许多文化艺术资源真实的生存状态,虽然这一状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不是该种艺术形式本身导致的,社会发展阶段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因而,为了还历史欠账,各级政府一直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产品免费供给等形式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虽然政府与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但被动的保护很难阻挡得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强势文化冲击下的式微势头。另一方面,保护工程投入巨大,而经济产出甚微,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靠政府投入将难以为继”*王松华、廖嵘:《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因此,国家大力推行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单位改制、文化产业化就是一项重要举措。只有借助文化产业化,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才能在原有的艺术形式基础上为获取新的“赏鉴者”的青睐和支持推陈出新、革旧布新,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来。

三、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思想意识出发重新认识文化产业的基础地位,树立长期经营和稳健发展的战略意识

文化产业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如何发展也成为了多年来困扰我们的问题。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长久以来不懈奋斗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呕心沥血,采取了很多重要的措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引了我们完成目标的方向,为我们完成目标提供了战略性的指示。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根据目前国际的形式,文化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现代化进程起到的作用;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体制、机制和政策;主要目标与战略步骤等。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这是实现目标的基础,所以应进一步明确今后发展的实施计划。我们要明确了解各个区域内的战略发展趋势和情况,根绝各个区域的独有的特色和形式,来制定不同的方针,比如以什么为龙头产业,就可以大力的推广该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或以举办文体活动等形式来诠释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式,以及确定今后产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但想要实施这一战略方案,不仅仅口头上说说就可以完成,还需要指定一个完善的文化产业方案、方针、明确文化产业的布局。全方位的进行考察,瞄准重点项目,用全部的力量和最好的状态来完善选中的企业文化、企业人。

(二)建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制度上破旧立新

想要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因此,在了解文化发展趋势的同时,应尽早制定文化管理体制,尽快理顺,尽快执行。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面对这一形式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对策。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既要做到对各企业的统一管理,也要做到针对不同的形式文化有独特的治理方针。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也是我们督导的方法,引导、指领文化的发展是这个小组的基本目标。深入事情了解情况,既要符合市场的发展方向,也要符合市场的需要,在这同时,我们也要重塑市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根据之前的市场发展情况,制定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既要融入到市场当中去,又要能够推动市场文化、产业文化的发展。推动市场进步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将职业技术培训等工作转移给行业协会,这一行为就像鲜活的血液一样,注入到企业当中去,既增强企业自我经营能力,完善了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方向,也会使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转变。

(三)整合区域文化要素,发展文化产业集群

区域要素整合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对区域资源要素、区位条件和区域制度要素等进行有效配置,使之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动态调节,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产生整体聚合能动效应的行为过程。*陈振强:《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区域文化的发展》,《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第20期。近年来,产业文化的发展成为人们不断追求,不断发展的目标,文化产业集群的问题也在今日受到了高度关注。在各种文化不断的产生和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凭借自身的优势,配合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优越的条件,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崭露头角,标新利益。文化产业集群不仅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还具有强烈的区域性,是区域文化要素创新的整合结果,与当地的文化、社会和历史等环境条件融为一体。

(四)拓展融资渠道,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的所有制结构

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杠杆作用。第一,政府应该在财政方面也作出相对的调整,制定一套完整的支出结构,可将一部分预算资金用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引导资金使得产业发展更加迅速。第二,政府也要在税收方面进行调整,为了鼓励传统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我们可适当的调整当下税收的百分比,对于文化产业化发展好的企业,我们通过税金减免等优惠政策进行鼓励。第三,发展产业文化的投资方式不是单一的,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融资,比如发展股票、基金等多种形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形成包含政府预算资金、企业投资、银行信贷、股市融资等多渠道的融资平台,以满足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需要。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用政府资金为引导,慢慢加深人们对产业文化的认识,以企业投入作为融资基础,再用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一步步的引导和发展人民对产业文化的认识和喜欢,形成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产业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新格局。

(五)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完善,提高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根据当前的社会情形来看,人民群众的消费仅限于普通居民消费,根据这一现象,我们要大力引导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习惯,提供优惠条件,促使他们进行产业文化消费。通过各种文化市场的开发,节庆、展览等文化演出活动的增加来提高大众的的文化消费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方案,积极发展文化要素市场,促使市场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文化要素市场已初具规模。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平台,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督和引导者,应为企业和民众提供文化产权市场、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中介市场等文化要素市场作为文化资源配置的平台,促使文化产业行业更好地发展。

(六)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特殊禀赋,加大特色与优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文化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或一地区拥有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基础和条件,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特殊要素准备。*胡惠林:《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原则》,《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如果某地区拥有某种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该地区就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使用该资源,从而在相关文化产品上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选择好地区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产业,不仅有利于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可以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相关外围产业的发展。我们在大力发展文化企业的同时,也要加快文化信息运作数字化进程,兼顾传媒业。根据各大网站的经营理念,发展相对新颖的文化网站和高科技应用软件;根据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建立独具一格的文化娱乐和旅游场所;不仅仅只是这些,我们还可以大力推广动漫事业的发展,在未来也许动漫产业也会是一个发展的大潮;还可以发展艺术品的交易行业,使人民在对先辈们的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推进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区域文化要素禀赋,打造一批更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以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文化产业优势区域发展方面,我们要学习别人发展的独特之处,不是按部就班,也要鼓励创新,争取在这个文化发展的浪潮中抓住优势。发展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市场发育程度的关注,选择和扶持一批具有潜力及在文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重点发展区域,帮助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七)立足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内引外联,集聚文化产业高端人才

在全球化背景和现代竞争条件下,产业发展除了基础性的资源条件外,其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同样,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必须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产业管理人才和高技术人才。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也起到重要的推动性作用,有了人才,产业文化的发展将如虎添翼,飞速发展。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既需要文化资源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熟练掌握市场运营方式、擅长管理的经济类人才,目前看来,人才稀缺也是制约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一个大问题。根据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状况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强文化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为此,我们应该破除人才培养、流动、集聚的各种障碍,积极主动地吸引优秀的国内外文化人才到文化资源产业化这一领域发展,这样不仅为我国产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形式,为构建文化产提供高端舞台,使其迸发出精彩的佳话。

(责任编辑:张婧)

2016-09-01

房 勇(1978—),男,山东枣庄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研究。 周 圆(1993—),女,山东济南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金融经济学硕士。

G124

A

1003-4145[2016]11-0175-06

猜你喜欢
产业化文化产业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资源回收
系统产业化之路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