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与经验

2016-03-06 07:03荀克宁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园山东园区

荀克宁

(山东社会科学院 国际经济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02)



·经济与管理研究·

韩国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与经验

荀克宁

(山东社会科学院 国际经济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02)

韩国产业园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国别园区建设的典范。中韩同属东北亚经济圈,经济互补性强,韩国产业园区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有其合理性和地缘优势。随着1989年第一家韩资企业托普顿电器落户青岛,山东对韩经贸合作的大幕徐徐拉开,韩国产业园区作为山东对韩开放的载体和平台,开始了产业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韩国产业园区发展的实践经验:立足地缘优势率先打造对韩合作园区;发挥国别园区优势合理选址布局;培育园区产业配套优势吸引韩资聚集;彰显人文优势构建园区文化特色;园中建园防范市场风险;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韩国产业园区;对外开放国别园区;开放型经济;中韩自贸区

韩国产业园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国别园区建设的典范。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很强的经济互补性,韩国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兼具了“国别”与“园区”的双重优势。时至今日,韩国产业园区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其中既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也存在不足与缺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实施的有利时机,对韩国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与经验进行认真的梳理和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以及加快实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任务。

一、韩国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与我国山东省隔海相望,民间素有“可闻邻国鸡鸣犬吠”之说。中韩同属东北亚经济圈,经济互补性强,韩国产业园区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有其合理性和地缘优势。自第一家韩国产业园区落户我国山东省至今,韩国产业园区在我国走过了一条规模从小到大、实力由弱到强、层次不断跃升的发展历程。根据各个时期发展目标与任务的不同,韩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尝试与探索阶段、调整与壮大阶段、转型与发展阶段。从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看,韩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尤其是对韩国开放的载体作用和示范效应。本文以山东韩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实践为例,进行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

(一)韩国产业园区——尝试与探索阶段(1978-2006年)

1984年,国务院批准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向世界开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山东省的青岛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幸第一批获批。彼时的经济园区,作为新生事物开始走向全国,而国别园区作为经济园区的重要类别,以其特殊的优势和专属面貌嵌入了对外开放的洪流中。随着1989年第一家韩资企业托普顿电器落户青岛,山东对韩经贸合作的大幕正式拉开,韩国产业园区作为山东对韩开放的载体和平台,开始了产业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主要发展目标与任务。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开发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为主”为重心,打造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即“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闫兆万:《经济园区发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8页。建设初期的韩国产业园区,顺应全国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目标,贯彻“三为主”精神,以吸引韩资加工制造项目为目标,以扩大出口创汇为己任,以服务山东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为方向,大力进行园区投资环境建设,运用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优惠举措,扩大园区投资吸引力,重点围绕韩国投资项目、韩国产业对接做文章,促进加工制造项目落地,力争建成适合韩国对山东投资的首选目的地。

2.主要发展特点与不足。这一时期的韩国产业园区建设大多由各市县镇自发开展,具体措施多在县市开发区中或乡镇中划出一块地方围墙建园,冠以明确的韩国工业园名号,专门用来吸引韩资企业落户,诸如威海文登的苘山镇韩国工业园、烟台牟平的韩国工业园、聊城市的韩国工业园等。园区建设特点:一是探索尝试性。园区建设的初衷主要是扩大对韩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国别园区引资新模式的优势,开拓更广泛的对韩合作渠道。韩国产业园区在山东的探索与实践,体现了山东积极开放和敢为人先的魄力,也开启了韩国产业园区的山东之旅。二是凸显特色性。园区以韩国为引资目标国,围绕韩资特点和需求打造具有特色的园区环境,以韩国产业为重心,招商有专攻、政策有专属,园区韩资吸引力不断增强,引资效果十分明显,国别特色得以展现。三是缺乏规划性。为了追求政绩,许多园区建设各自为政,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得园区布局缺乏统筹性和科学性。四是忽略规模性。由于园区开发隶属于各县市镇,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受限,多为小型的园中园,实力与影响力难以提升,承接大产业项目能力较弱。

3.主要发展成就与作用。尽管起步艰难,但韩国产业园区的尝试是有益的,作用是积极的。一是展示了山东对韩合作的热情与诚意。韩国产业园区作为山东对韩合作的专属平台,给韩资传递了明确信号,即山东对韩合作的意愿是真诚的、期待的、优先的,这对于调动韩商投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为韩国资本集中运作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与条件。专属园区环境是依据韩资产业运行特点、韩商营商惯例与韩国人生活习俗等诸多元素而设计的,尽管尚未臻于完善,但却比较适合韩资的经营活动,由此带动韩资的陆续进入。三是形成韩资集聚化运作的雏形。韩资在山东的扩大经营有赖于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宣传和政府企业民间各层面的协调合作,同时有赖于韩商的口口相传。而韩国产业园区就成为“以资引资”的重要窗口与园地,初步形成了韩资的聚集效应。四是成为韩资产品出口的示范基地。韩国产业园区主要以吸引韩国加工贸易企业为主,产品主要向第三国市场出口。尽管园区建设初期出口规模不是很大,但对于拉动地方对外贸易做出了有益尝试和积极贡献。五是具有启示与示范效应,为后续的韩国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参照。

(二)韩国产业园区——调整与壮大阶段(2006-2012年)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持续向纵深发展,但发端于美国的次级贷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时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实体经济深受打击,投资者信心动摇,投资积极性不断下滑,资本流动性不足。彼时,山东韩国产业园区的投资与出口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突如其来的韩资撤离潮,给园区发展带来重创。面对挑战,韩国产业园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主要发展目标与任务。这一时期,韩国产业园区继续秉承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开发区指导方针的调整,坚持“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方针,*闫兆万:《经济园区发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园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以园区规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正确处理规模、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保护土地的关系;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突出重点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系,不断提升韩国产业园区综合实力。为完善园区规范发展,增强园区应对国际国内竞争新变化的能力,山东在调整原有韩国产业园区的同时,新批复一批省级韩国产业园区,包括牟平经济开发区沁水韩国工业园、滨州经济开发区韩国工业园、临沂经济开发区韩国工业园、日照经济开发区韩国工业园、济北经济开发区韩国工业园、蓬莱经济开发区韩国工业园、胶南经济开发区韩国工业园、莱西经济开发区韩国工业园、莱州经济开发区韩国工业园、高密经济开发区韩国工业园、济南临港开发区韩国工业园等,*资料来源于山东省商务厅网站。使得园区区域布局进一步合理,管理运作进一步规范,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2.主要发展特点与不足。这一时期,韩国产业园区的主基调是调整与发展,园区为此做出了积极的方向性转变,主要特点:一是谋求布局合理化发展。本着统筹规划,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园区项目准入、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并从大局着眼,新布局11家省管韩国产业园,将园区发展推向新的层面与高度。二是谋求引资高质化发展。引资思路从过去的来者不拒转变为宁缺毋滥,注重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出口数量向出口质量的转变,园区门槛大幅度抬升。三是谋求产业特色化发展。从过去园区国别模糊化向韩国特色明朗化转变,从产业同质化向产业特质与品牌特色转变。四是谋求环境绿色化发展。从过去只关注园区产业承载力、忽视环境保护向产业与环境双承载和谐化发展转变,从环境污染园区向环境友好型园区转变。五是谋求园区可持续发展。从过去资源高消耗向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转变,从过去拼廉价劳动向创新技术转变。这一时期,韩国产业园区无论是在投入还是产出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园区的带动辐射效应日益增强。

3.主要发展成就与作用。一是对韩项目合作承载力扩容。新建成的省级管理韩国产业园区无论在涉地规模上,还是建设起点上都远超旧有园区,它们的上马与运行,大大改变了原有园区形象,带动起园区整体对韩引资影响力的扩大。尤其是日照韩国工业园、沁水韩国工业园等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彰显了韩国园区在山东对韩经贸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二是产业链招商渐成气候。在新形势下,产业集群成为重要的国际竞争力,产业链合作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流方式。为此,韩国产业园区加大了产业的衔接与配套,面向韩国企业启动了“产业链”招商模式:在项目上,盯住大企业做大文章,下大力气培植园区龙头产业;在环境上,注重产业配套建设,实行配套项目打包招商、整体引进;纵向拉长园区产业链,横向扩展韩国产业集群,使得园区在产业发展数量上、规模上、关联度上、互动性上都有了明显提升,产业倍增效应初显。三是创新兴区理念植入园区。园区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等环节上进行积极谋划和实践,推出一系列适合韩国产业园区特点的对策举措,园区自身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积累,环境综合优势不断增长;尤其是在软环境建设上,针对韩商特点,提出亲商、安商、富商的多项服务举措,受到广泛的肯定和欢迎;在产学研协作上努力作为,收到技术研发、智力引进、渠道开拓的成效。

(三)韩国产业园区——转型与优化阶段(2012至今)

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回暖复苏迹象,但金融危机的阴影仍挥之不去。面对产能过剩严重、刘易斯拐点出现、出口贸易下滑、投资与消费不畅、通胀压力增大等结构性矛盾,对内,我们提出了“创新、和谐、绿色、共享”发展新理念,以调结构转方式作为经济发展主线,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转调重点;对外,我们加快开放步伐,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5年6月《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同年12月正式生效。在此背景下,加快韩国产业园区的优化升级,成为这一阶段园区发展的主旋律。

1.主要发展目标与任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尤其是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写入FTA,山东韩国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要在转型升级上做出表率,还要在促进对外开放上做好引领,成为“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战略的对接纽带。这一时期,园区的发展目标是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园区整体质量提升为重心:一是优化对韩开放营商环境。突出园区环境的高端性、智慧性、生态性、便利性、服务效率性建设,打造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与国际资本相匹配的现代化新型园区。二是优化园区功能定位。根据园区的区位、资源、产业、人才等优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定位,建设功能明确、术业专攻的新型园区。重点是顺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打造一批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园区,建设一批绿色性、智慧性与“互联网+”的创新园区,为山东经济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积蓄实力。三是优化园区特色。园区产业特色优化要把握项目合作的专注点,在专注韩资项目的同时专注大项目与项目的配套性,实现园区运作向产业链模式转换。围绕目标任务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山东又获批和新建了多个具有国家层面特点和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概念的新型园区,包括2014年国家批复的烟台中韩产业园、威海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以及青岛中韩创新产业园、潍坊中韩产业园等,掀开了山东韩国产业园区发展的新篇章。

2.主要发展特点与不足。这一时期韩国产业园区的发展特点:一是拥有先行先试的优势。相比以往,山东韩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具备了更多的发展优势,无论是作为“一带一路”的结点区域,还是中韩合作的门户地位,都凸显了山东区域的战略重要性,尤其是中韩自贸协定确定的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将韩国产业园区推上了先行先试、率先发力的新高度。二是拥有政策关注优势。“两国双园”模式得到两国国家层面的肯定,在政策上给予了更多的倾斜。中韩FTA协议提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相关建设条款,表述了缔约双方应致力于推动指定产业园内企业相互投资的意愿;商务部与韩国通商部关于共建中韩产业园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为园区建设增添了政策动力。三是产业合作层次高。新的园区合作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凸显了产业的时代发展趋势,顺应了世界绿色化、大数据化潮流,生态型、智慧型园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四是创新压力增大。高起点建设,超前性发展,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经验,尤其是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是一项创举,要求园区发展要体现出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3.主要发展成就与作用。一是烟台中韩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对韩新型产业合作园区。目前已规划了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新兴产业共生区、临港经济区等区块,定位了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养老地产等项目,还布局了中韩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中韩智慧产业园、中韩文化产业园、中韩健康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中园”,其对韩合作特色十分突出。*资料来源:烟台市商务局相关调研资料。二是威海中韩自贸区框架下的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基本成型。以东部滨海新城和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示范区核心区,配套建设了环翠区中韩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文登区中韩综合保税物流园、荣成市中韩文化旅游产业园、荣成市中韩海洋高新技术合作园、乳山市中韩健康养老产业园、高区中韩医疗器械与医用制品产业园、临港区中韩现代物流产业园、南海新区中韩创新产业园等八个特色园区,形成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格局。*资料来源:威海市商务局相关调研资料。三是青岛中韩创新产业园正在建设之中。园区突出以贸易便利化为中心的中韩创新合作,重点在AEO互认、金融合作、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突出健康产业和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着力打造中韩新产业集聚区;突出人员往来自由化和便利化;突出以中韩优秀文化为重心的中韩人文交流;突出以绿色智慧生活为特色的中韩生态化示范城 U-city,打造青岛与韩国在创新领域开展高端合作的新型载体。*资料来源:青岛市商务局相关调研资料。另外,山东其他韩国产业园区也在抢抓机遇,积极开展对韩合作的战略性调整,希冀加速融入整个战略布局中,带动园区全面转型升级。

二、韩国产业园区发展的实践经验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与建设,韩国产业园区已经渐成气候,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和《中韩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署,如同劲风吹来,簇拥园区发展进入崭新境地。综观发展,山东韩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既有经验可鉴,又有规律可循。希望通过我们的梳理与归纳,为山东乃至我国国别园区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立足地缘优势率先打造对韩合作园区

发挥优势、抢占先机是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韩国产业园区在山东率先起步,也遵循了这一策略原则。开放初期,为迅速打开局面,提高对外合作的成功率,山东选择了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路子。韩国作为山东的近邻,往来历史源远流长,且产业互补性明显,有着天然的合作优势,遂成为山东首选的合作伙伴,而国别园区建设也成为山东园区合作当然的目标国。发挥地缘优势建园,一是往来距离较短,合作交往有时间和速度的保证;二是投资贸易便利,合作成本较低;三是地区毗邻、人文相通,交流沟通相对顺畅;四是历史渊源可消除民间交流障碍,有利于扩展招商层面,等等。鉴于此,山东对韩率先发力,开启园区合作之路。实践证明,韩国产业园区在山东的发展是良性的,势头是积极的,其作用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韩国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既有利于对韩传递合作的热情与意愿,也有利于以点带面、规范对韩合作发展,对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山东经济强省建设都展示了较好的引领与示范效应。

(二)发挥国别园区优势合理选址布局

国别园区具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热衷于建设具有国别特色的经济园区,除了以其鲜明的园区个性展示魅力之外,还以其独特的产业优势赢得市场。韩国产业园区作为山东率先打造的国别园区,正是看到了园区发展前景,依托区位优势、合理选址,积极布局青烟威。布局青烟威,不仅因为青烟威地区处于对韩开放的最前沿,拥有地缘优势,还因为这一地区无论从对外开放理念上、产业对接能力上、整体投资环境上、制造业体系建设上、人文积淀与发展上都拥有最优良的条件,与韩国进行园区合作可以更有效率、更有张力,以及更少的阻力。实践也证明,青烟威是山东对外开放发展的引擎,是山东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在这里先行布局国别园区无疑是最佳选择。

(三)培育园区产业配套优势吸引韩资聚集

园区起步初期,由于起点低、实力弱,投资环境和吸引力都不尽如人意,致使园区大项目进驻少,更无暇专注于韩资。在急于发展的心态驱使下,园区产业杂乱、资本国别众多,既不能突出园区国别特色,也缺乏产业的集聚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园区建设也突出了产业特色,产业链招商被赋予了重要使命,着力培育园区产业配套能力,为大资本展示了产业对接与整合发展的良好预期与前景。实践证明,良好的产业配套条件是园区产业规模快速集聚,产业实力迅速提升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青烟威地区韩国产业园区营商环境不断的优化,大批韩国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大资本投资意向。优越的产业配套政策与环境,不仅吸引了众多的高端制造业,也吸引了诸多现代服务业、绿色智慧型产业,园区投资内容不断丰富,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四)彰显人文优势构建园区文化特色

园区需要产业做支柱,也需要文化做支撑。山东韩国产业园区不仅注重产业环境的建设,同时注重园区文化的建设;不仅注重普适文化的建设,更注重特色文化的建设,即把韩国特有的文化元素更多地引入园区,在理念、礼仪、习俗、艺术、饮食、住宅等方面给予韩国传统文化更多的关注与投入,营造一个既适合韩资运行,又适合韩商活动的仿生环境。与此同时,园区还注重中韩文化的交流融合,将山东特色的文化根植园区并寻求最佳融合点,用文化的融合引领资本的契合,形成既有文化特色,又有文化竞争力的园区。实践证明,特色园区文化建设确实有利于良好园区文化氛围的形成,有利于融洽和谐人际关系,人文优势的培育成为山东韩国产业园区发展合作的粘合剂和促动力。

(五)园中建园防范市场风险

国别园区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它天然的缺陷。由于资本来源地相对集中,潜在的风险也就相对集中,受其母国政治经济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园区也更为明显。如果投资来源国经济上发生动荡甚至危机,园区则可能会陷入一损俱损的境地;如果投资来源国发生政变或与我国交恶,国别园区就会面临投资整体撤离的危险。有鉴于此,山东韩国产业园区大多采取了“园中园”模式,使得园区发展既有支撑力又有协调力可以依靠,即便遇到经营风险或者撤资风险,还有兄弟园区可以求助,还有中心园区可以仰仗。比起势单力薄的“孤岛”园区,可以抵挡住更多的风险冲击,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市场风险。

(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顺昌逆亡、借势成长,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山东韩国产业园区走过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园区发展到了今天,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园区建设依旧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积极应对挑战的进程中求新求变。目前,山东韩国产业园区发展面临全面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理念和中韩自贸区建设为园区的未来发展昭示了新的机遇与方向。因此,顺应“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理念,借助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的有利时机,加速山东韩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是我们建设经济强省顺势而为的又一次选择,也是进一步深化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三、韩国产业园区发展的前景展望

中韩自贸协定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正式实施,作为中韩经贸合作的重要推手,产业园区的合作建设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2014年7月,中韩两国达成共建中韩产业园的共识,标志着中韩产业合作的“两国双园”模式正式开启。山东韩国产业园区的发展也进入了全面提速期。

(一)创新园区发展思路

新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思路要体现新的发展理念。依据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平台和中韩自贸区框架下园区合作的目标要求,产业园区的未来规划要体现创新性。一是以创新的要求加速园区扩容。科学化布局园区增量,大视野、高起点规划新建园区,培育园区核心竞争力和领军产业;集约化整合园区存量,加快旧有园区空间与产业调整,遵循产业链规律,推进核心园区与卫星园区之间的有机衔接,探索错位发展、园园协作的新路子。二是深化园区发展内涵。顺应大数据时代,将更多具有引领力、辐射力、创造力的产业、技术、人才吸纳进园,构建高端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为核心、高层人才为支撑的新型园区,力求保持园区产业的高端性与前沿性。三是谋求园区双向发展。根据中韩自贸协定“缔约双方应致力于推动指定产业园内企业的相互投资”要求,持续推进“两国双园”模式发展,积极谋求山东对韩境外园区建设,有效提升山东境外投资规模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均衡发力,实现彼此产业互补和利益最大化。

(二)创新合作共赢意识

追求投入与产出最优化是资本的本质要求,也是韩国产业园区产业合作的动因与目标。在未来的发展中,韩国产业园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互利共赢意识。一是坚持合作包容、互利互惠原则,协调彼此合作中的利益关切,保证双方利益处于合理空间,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合作方的合理利润水平,在谋求园区发展中促进投资合作企业的发展。二是树立明确的规则意识,尊重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尊重企业自主权利,增强园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切实保障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三是创新园区合作方式,扩大内涵增长力,努力优化园区运营成本,为韩资展示更大的盈利前景。四是维护好彼此间的合作诚意与感情培育,在矛盾与纷争的处理上,讲求多元平衡、求同存异,在新型中韩经贸合作框架下营造园区有机合作、协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三)创新园区营商环境

创新园区营商环境,优化园区发展条件,是下一步园区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园区硬环境的优化。园区硬件设施建设要与时俱进,要从过去的“九通一平”转换到与园区转型升级相匹配的功能上来,要在产业配套环境、生态环保环境、产权保护环境、大数据环境、文化环境的建设上下功夫,构建适应性、舒适度更好的发展环境,提升园区现代化与商务性功能。二是园区软环境的优化。重点优化园区管理机制和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在坚持“精简、统一、效能”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改革园区管理机制,优化管理体制、管理环节和管理程序,打造轻型、精干、精细化的管理机构,提升园区治理的国际化与规范化水平;继续强化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实时问需于企业,增强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及时性,体现服务的人性化、便利化,用服务体现园区价值,营造适宜韩资运作和成长的营商环境。

(四)创新园区产业链招商方式

在未来的发展中,园区要致力于产业链运作,创新招商模式,坚持宁缺毋滥。一是明确招商目标和重点。围绕园区产业定位招商,根据园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规划和政策设计,重点引导产业带动力和产业关联性较强的资本进入;围绕园区主导企业招商,选择并紧盯目标企业,在摸清大企业家底与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策划与包装;围绕关键技术招商,根据技术市场的细分与考察,捕捉与鼓励具有产业超前性和带动力的高新技术项目进园。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首先要面向韩国大资本聚集的城市、拥有良好合作体验的地区、两地人际交往频繁友好的地区进行招商布点,有重点、有效率地进行引资合作;其次创新招商技术手段,主动灵活委托招商、突出个性合作招商,利用比较优势招商,抓好网络招商,多方式结合、多特点叠加,扩大园区大项目吸引力,构建园区产业链招商新格局。

(五)创新园区产业与文化特色

山东韩国产业园区建设,要坚持以韩国文化特色建园立区,彰显园区个性魅力。一是大力培育园区产业特色。根据园区的地域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品牌影响、市场格局、人才成长等要素条件合理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与韩国资本对接,鼓励“一园一业,一业带多业”的运作模式,改变目前“千园一面”的状况;产业培植要以韩资为主要支撑,为韩资设计专项政策与措施,吸引韩资产业规模化集聚,促进山东对韩经贸合作通过园区载体向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迈进。二是大力营造园区文化特色。园区要以韩国特色产业培育为抓手,倾力打造园区特色文化,引入更多的韩国文化元素,包括理念、价值观、规则意识、行为习惯等深层面的文化,并注重与齐鲁文化的融合,形成鲜明的园区特色文化,打造以产业带动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促进韩国特色园区发展。

(责任编辑:栾晓平)

2016-05-10

荀克宁,女,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F752.1

A

1003-4145[2016]11-0148-06

猜你喜欢
产业园山东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