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薄壳苦荞高代品系引种鉴定与评价初报

2016-03-06 00:47:44大边巴卓玛小边珍
西藏农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薄壳苦荞粒重

大边巴卓玛小边珍

(西藏自治区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

西藏薄壳苦荞高代品系引种鉴定与评价初报

大边巴卓玛*小边珍

(西藏自治区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

本文对引进的薄壳苦荞高代品系主要的农艺性状与荞麦产量间进行了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薄壳高代品系1503-62,产量表现最高,生育期表现中晚熟型,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建议可作为首选,进行扩繁种子、参加省区试,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

西藏 薄壳苦荞 引种 评价

本试验从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杂交培育引进薄壳苦荞高代品系,旨在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确定其利用价值,为薄壳苦荞品系的审定、示范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研究是基于国家现代农业燕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支持完成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表1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自治区农科院资环所试验地4号,地处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海拔3650m,平均年日照时数为3000 h,年均温为7.5℃,无霜期约100~120 d,年均降水量200~510mm。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土质黏土,前茬作物为燕麦。

1.3 试验设计

薄壳苦荞高代品系,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品种为处理,五个品种(包括对照)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5) 10m2。每小区15行,行距33 cm,行长2米,每行留苗约60~100株。也可以6个长行(行长6米,行间距33c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与大田水平相当,试验区内各项管理措施要及时。于5月20日播种前灌水、深翻地;5月27日播种,人工开沟条播,播后覆土耱平。中耕3次,6月8日中耕除草和灌水并早查苗、间苗、补苗,使苗分布均匀,无缺苗断行;6月20日左右中耕除草和灌水;7月中旬左右除草和灌水。播种前施无基肥(尿素10斤/ mu、二氨10斤/mu)没有施有机底肥,中耕期没有追肥。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1 室内考种荞麦成熟时取样10株进行室内考种,观察籽粒的颜色和形状、株高、节数、有效分枝数以及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种子千粒重、米粒千粒重。

1.5.2 产量测算荞麦成熟后按每小区单打单收后测定籽粒的实际产量。

1.5.3 抗逆性调查荞麦生长期耐旱性、抗倒伏性、病虫害调查。

1.6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Excel和DP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2可以看出,引进的薄壳系列的苦荞品种生育期表现为较晚熟。品系1503-61、1503-63、1503-64从播种到出苗需要8 d,从出苗到开花期需要38d,开花至籽粒成熟需要52 d,全生育期为98d;品系1503 -62与对照从播种到出苗需要8 d,从出苗到开花期需要38d,开花至籽粒成熟需要47 d,全生育期为93d;

表2 生育期表

2.2 抗逆性

耐旱性:发生旱情时,在午后日照最强、温度最高的高峰过后,根据叶片萎缩程度分五级记载。(1-5顺序,1级无受害症状;2级小部分叶片萎缩,并失去应有光泽无害;3级叶片萎缩、有较多的叶片萎缩,并失去应有光泽;4级叶片明显卷缩,色泽显著深于该品系的正常颜色,下部叶片开始发黄;5级叶片明显萎缩严重,下部叶片变黄至变枯)。耐旱性调查,品系1503-61耐旱性3级;品系1503-62、1503-63、1503-64及对照耐旱性2级。

抗倒伏性:分最初倒伏、最终倒伏(日期及累计倒伏程度、面积)两次记载,以最终倒伏数据进行汇总,(分为1-5个等级,1级不倒伏,2级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30度;3级中等倒伏,倾斜角度30-45度;4级倒伏较重,倾斜角度45-60度;5级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度以上)。品系1503-62倒伏面积15%,倒伏程度2级;品系1503-63倒伏面积30%,倒伏程度为2级;品系1503-61、1503-64与对照无倒伏现象。

表3 抗逆性强度

2.3 形态特征(见表4)

2.3.1 株高

品系1503-61、1503-62、1503-63、1503-64株高性状均高于对照。品系1503-62株高最高为150cm。

2.3.2 主茎节数

品系1503-63主茎节数最低为17.5节;品系1503-62节数最高为19.2节。

2.3.3 主茎分枝数

品系1503-63主茎分枝数最低为3.2个;品系1503-61主茎分枝数最高4.5个。

2.3.4 单株粒数

品系1503-61单株粒数最低为410.7个;品系1503-63单株粒数最高567.9个。

2.3.5 单株粒重

品系1503-61单株粒重最低为5g;品系1503-62单株粒重最高6.8g。

2.3.6 种子千粒重

品系1503-63种子千粒重最低为12.8g;品系1503-62种子千粒重最高14.4g。

2.3.7 米粒千粒重

品系对照米粒千粒重最低为9.8g;品系1503-62米粒千粒重最高12.2g。

表4 农艺性状表

2.4 产量

从表5可以看出,参试的品系种子产量依次高低排序1503-62、1503-61、1503-64、1503-63、对照,分别是180.9kg/mu、155.4 kg/mu、153.4 kg/mu、150.7 kg/mu、146.7 kg/mu。参试的品系米粒产量依次高低排序1503-62、1503-61、1503-63、1503-64、对照,分别是153.7kg/mu、124.3 kg/mu、123.6kg/mu、122.7 kg/mu、73.3 kg/mu。

表5 产量方差分析结果

图1 品系产量对比图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薄壳苦荞品系之间种子产量差异性不显著。而米粒产量差异性显著(F=4.18,P= 0.03<0.05),薄壳品系间的米粒产量无明显差异,品系1503-62与对照比较表现极显著差异。果壳率值越小,说明包含在果皮中的米粒的饱和度越高,其产量越近似于种子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今年的第一次引种试验,薄壳系列的苦荞品种出苗匀整、田间长势表现良好,抗病、抗倒伏性状较强,产量高。相比厚壳苦荞麦,薄壳系列苦荞麦生育期较长,表现晚熟;果壳率低,较易去皮。

贵米苦荞1503-62,种子产量第一180.9kg/mu,生育期93d,中晚熟型,株高150.4cm,分节数19.2,分枝数3.8个,单株粒重6.8g,单株粒数532.1,种子千粒重14.4g,米粒千粒重12.2,果壳率15%,抗倒伏2级,抗病性较强。

贵米苦荞1503-61,种子产量第二155.4kg/mu,生育期98d,晚熟型,株高139.7cm,分节数18.3个,分枝数4.5个,单株粒数410.7,单株粒重5,种子千粒重12.9,米粒千粒重10,果壳率20%,抗倒伏1级,抗病性较强。

贵米苦荞1503-64,种子产量第三153.4kg/mu,生育期98d,晚熟型,株高144.1cm,分节数18.1个,分枝数3.2,单株粒数460.8,单株粒重5.6g,种子千粒重13.9g,米粒千粒重10.4g,果壳率20%,抗倒伏1级,抗病性较强。

贵米苦荞1503-63,种子产量第四150.74kg/mu,生育期98d,晚熟型,株高142.6,分节数17.5个,分枝数3.9个,单株粒数567.9,单株粒重7,种子千粒重12.8,米粒千粒重10.4,果壳率18%,抗倒伏2级,抗病性较强。

当地对照,种子产量最低146.7kg/mu,生育期93d,中晚熟型,株高112.9,分节数18.1,分枝数4.1个,单株粒数503.3,单株粒重6.0g,种子千粒重14.0g,米粒千粒重9.8g,果壳率50%,抗倒伏1级,抗病性较强。

综合上述分析,品系1503-62,产量表现较高,生育期表现中晚熟型,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建议可作为首选,进行扩繁种子、参加省区试,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

鉴于西藏地区薄壳系列的品种和种质资源稀少,对目前引进的四份薄壳高代系列的品种继续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扩繁种子,并同步使用脱壳机进行脱壳试验研究,为西藏荞麦产品加工领域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马宁,陈富等.16个荞麦新品种在定西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2年第11期.

[2]王学山,杨存详.宁夏丘陵地区苦荞引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1期.

[3]次仁卓嘎,陈宏伟.探讨西藏荞麦育种[J].西藏农业科技,2009年31卷4期.

The introduction of shell Buckwheat Variety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Preliminary Report inTibet

Bianba drolma Bian zhen
(Tibet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Lhasa,850032)

In this paper,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in shell of buckwheat high generation strain between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buckwheat production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strain 1503-62,the highest yield performance,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te growing period,comprehensive agronomic traits better,it is recommended as the first choice,conduct propagation of seeds,try to participate in provinces and regions,to form a complete set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omotion.

Tibet;the shell of buckwheat;introduced;evaluation

国家燕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拉萨试验站项目部分内容。

大边巴卓玛(1981-),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杂粮荞麦作物品种等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联系电话:13648910768 E-mail:bianbazhuoma1981@163.com

猜你喜欢
薄壳苦荞粒重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种子(2023年9期)2023-11-22 13:10:56
美国薄壳山核桃家庭原味炒制试验
河北果树(2021年4期)2021-12-02 01:14:48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苦荞花
青年歌声(2018年5期)2018-10-29 03:18:40
薄壳山核桃培育与栽植技术
鸡蛋与薄壳建筑
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比较
广东饲料(2016年3期)2016-12-01 03:43:12
我国薄壳山核桃的引种与产业发展现状
大科技(2016年4期)2016-07-13 07:24:33
城门苦荞
林业与生态(2016年2期)2016-02-27 14: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