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玉慧 王飞 张洋 韩莹
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临床分析
庄玉慧 王飞 张洋 韩莹
目的探究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给予患者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两者诊断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共有30枚结节灶,增强CT扫描后CT值显著高于CT平扫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鉴别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CT动态增强扫描;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CT平扫
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在肝硬化结节没有发展为肝癌前,采用有效诊断方法进行鉴别诊断结节良恶性质,从而为治疗提供有效帮助[1]。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30例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分别进行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52.6±6.4)岁;恶性孤立性结节者16例,良性孤立性结节者1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64排螺旋CT机进行CT扫描。患者进行扫描前10 min,需要饮水0.8~1.0 L。扫描参数如下: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80 mA,螺距为1.0,扫描层厚为5mm,重建层厚3mm。对比剂使用碘海醇,剂量为1.5ml/kg,采用高压注射器进行肘静脉注射,流速为3ml/s。然后进行病灶动态扫描。准确测量平扫和增强扫描同层面增强20、40、75、120 s时的CT值。根据CT动态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来鉴别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30例患者结节情况 30例患者共有30枚结节灶,恶性孤立性结节16枚,其中肝细胞肝癌9枚,转移瘤4枚,胆管细胞癌2枚,淋巴瘤1枚;良性孤立性结节者14枚,其中肝硬化结节6枚,血管瘤5枚,腺瘤2枚,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枚。结节灶在左叶3枚,占10.0%,在右叶者27枚,占90.0%。病灶直径<10mm 4枚,占13.3%,直径10~20mm 8例,占26.7%,直径20~30mm 18枚,占60.0%。
2.2 患者CT增强前后各类结节CT值变化比较 患者在增强CT扫描后CT值显著高于CT平扫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结果 肝脏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64.29%。见表2。
表1 30例患者CT增强前后各类结节CT值变化比较(±s,HU)
表1 30例患者CT增强前后各类结节CT值变化比较(±s,HU)
注:与CT平扫相比,aP<0.05
结节类型 结节枚数 平扫 增强20 s 增强40 s 增强75 s 增强120 s肝细胞肝癌 9 33.5±17.1 59.8±10.3a 59.2±14.1a 41.6±15.3a 38.3±14.4a转移瘤 4 31.2±8.6 35.7±13.2a 62.6±16.5a 59.8±16.4a 60.3±16.6a血管瘤 5 31.1±4.3 39.1±9.5a 63.4±9.5a 70.3±10.3a 62.1±14.3a胆管细胞癌 2 30.5±5.1 36.4±10.2a 43.4±7.3a 45.5±11.2a 44.8±12.5a淋巴瘤 1 26.1±6.2 52.5±8.4a 53.3±6.4a 52.6±11.3a 50.4±13.2a肝硬化结节 6 25.2±4.2 28.9±7.3a 32.8±7.6a 38.4±7.3a 37.3±8.6a腺瘤 2 34.2±7.4 56.1±9.2a 58.1±8.2a 49.6±10.3a 44.2±10.1a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1 36.1±8.2 45.3±8.2a 49.5±7.2a 50.7±8.2a 52.2±12.1a
表2 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结果(n)
肝结节病变的主要致病原因为肝脏纤维组织出现增生,从而使得肝小梁序列紊乱。而肝内孤立性结节指的是肝实质内类圆形,且直径<30mm的结节影[2]。对于此类疾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可以利用其高空间分辨率、强大后期处理能力等优点,而增强CT扫描对于鉴别结节性质具有显著临床意义[3,4]。
在本研究中,30例患者在CT平扫后发现大部分病灶表现为低密度、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只有1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出现高密度影,在通过CT 增强扫描后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结节增强动态演变也具有很大差别。其可能的原因为不同结节的病理基础所表现的强化特点各不相同[5]。在本次研究中有9枚肝细胞肝癌在CT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快进快出,并且在增强20 s达到顶峰,在增强40、75、120 s出现下降,但是均显著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瘤主要表现为边缘性强化,强化高峰为40 s;胆管细胞瘤主要表现为片状强化,强化高峰出现在75 s;淋巴瘤表现为均匀强化,并没有强化高峰;而良性病变患者中6枚肝硬化结节与周围组织呈现出同步强化;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离心性强化。CT增强扫描在转移瘤、血管瘤、胆管细胞癌、淋巴瘤、肝硬化结节、腺瘤以及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值显著高于CT平扫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肝脏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其与颜立群等[6]研究结果相类似。说明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鉴别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
综上所述,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肝脏内孤立性结节病变具有显著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1]李包根,鄢业鸿,肖建生,等.原发性肝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3):255-256.
[2]孙继锋,李扬,王晓,等.肝内结节性病变(RN、DN)的CT、MRI影像表现与分析探讨.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5):96,98.
[3]方金鸣,王建祥,宋自芳,等.57例肝脏少见良性占位病变的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3):340-343.
[4]贺太平,于勇,段海峰,等.CT能谱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9):1506-1509.
[5]张雪峰,易大勇,李孝舜.肝脏巨大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一例.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12):1056-1057.
[6]颜立群,闫乐卡,汪国石.伴发双肾多发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结节性硬化1例.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3): 2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17
2015-10-26]
116011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