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反思:MOOCs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运用透析①

2016-03-05 14:27:06张运红黄大乾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教学模式教育

张运红,黄大乾,朱 蕾

(1.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2.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价值与反思:MOOCs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运用透析①

张运红1,黄大乾2,朱 蕾1

(1.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2.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MOOCs起源于教育技术变革,由此带来了教学模式革新,进而引发教育思想革命,从而在技术、模式、思想上实现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价值。但是反思MOOCs价值的三个层次,就会发现MOOCs价值的稚嫩与脆弱,推动MOOCs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运用依然道路漫长。

MOOCs;高等教育;价值

一、MOOCs的价值视域

MOOC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英文首字母缩写(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一般采用复数),从技术维度来看,在MOOCs出现之前,远程教育技术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在线、开放的学习理念,但在技术上始终无法突破实时交互的功能,课堂教学只是被动地搬到了网上,MOOCs实现了大规模的交互参与和实时反馈,通过大数据完成大规模实时交互,并能对教学进行分析。从教学模式维度来看,传统课堂通常是教师讲授为主,很难真正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参与难以保障和实现,掌握学习的理念也难以实行。MOOCs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使得科学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得以全面实现,从而“勘定”了MOOCs的模式维度。从思想维度来看,跟以往修修补补式的改革不同的是,MOOCs引起了高等教育全方位的变革,它涵盖了学习方式、教学形式、培养模式、组织机构等。从性质上来讲,MOOCs带来的这种理念上的冲击是一种“破坏性的重构”,这种异于寻常的教育理念确立了MOOCs的思想视域。

二、MOOCs的价值魅力

(一)MOOCs的技术价值

1.教育成本降低

教育需要巨大、持久的资金投入,当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以支付全部高等教育这一准公共产品的成本时,教育成本必定分摊,然而日益高昂的学费开支已让无数家庭捉襟见肘。MOOCs一开始就高扬免费的旗帜,让身处“经济危机”中的人们如逢甘霖。首先,MOOCs可以有效节约高校重复性办学经费。通过大量减少公共课教师的需求量,可以有效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工作,节省大学在教学上的重复性投入。其次,MOOCs可以产生规模效益(economies of scale),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传统课堂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而MOOCs涵盖对象则是数以千计、万计的学生。再次,MOOCs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而获取一定的费用,

从而间接降低了学习者的教育投入,减轻个体教育投入的经济压力,使教育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福利惠泽更多的学习者。但是,MOOCs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解决成本和利润问题,因此人们试图探寻MOOCs可持续性的运作模式,虽然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是进行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会太遥远。

2.教育机会平等

20世纪中期以来,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接受髙等教育的人数在总体上不断增多,但大众化没有改变生活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更关键的是,大众化甚至更不利于普通民众获得优质高等教育。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1]MOOCs使这一情况开始改变。首先,MOOCs使高等教育成本降低从而保障了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保障了入学机会的平等。其次,MOOCs技术创新使得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或移动手机,便可以随时接受高等教育,即使将来面临付费的要求,也会大大提升教育公平程度。再次,MOOCs改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MOOCs提供的都是全球顶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由此最大程度地增进了社会平等。

3.教育国际化程度提高

MOOCs技术价值还体现在其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教育国际化由此超越了地理概念,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足不出国”即可享受国际教育资源,甚至是获得国外高校的文凭。对于以更新知识为目的的个体自学者来讲,MOOCs真正为他们提供了国际化的知识大餐,无需亲临国外课堂,即可享受地道的国际教育的大餐。2011年11月以来,美国先后成立了Coursera、Udacity、edX三家主要的MOOCs平台,提供全美90%以上的MOOCs课程,这些课程均为美国名校名师的精品课程。对于以获取国外高校文凭为目的的学生而言,其国际教育的梦想也即将实现。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修学分的方式顺利拿到国外大学的文凭,实现享受国际教育的愿望,真正实现全世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MOOCs的模式价值

MOOCs不仅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了高等教育中个体学习的生态环境和条件,更通过对教学关系、内容、形式的彻底颠覆,重塑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1.教学关系重建

教学关系中,教师的地位不仅仅来自尊师重道的传统,更来自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和由此产生的敬畏,因此,所谓“双主体”的平等师生关系“只可远观”却不可实现,MOOCs出现后这种失衡得以改变。在MOOCs时代,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和权威开始解体,网络使知识的获得变得极为便利,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知识的研究者,其传播知识的功能被MOOCs所取代,教师不再充当课程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MOOCs课程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帮助学习者建立各种学习网络,提供机会使他们掌握基于网络的认知技能和提高自身技能的自我效能感。[2]教师的主要工作变成了线下辅导、网站维护、编制习题、论坛讨论等。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是静态的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的动态认识和理解。这种教学关系转变的根源在于MOOCs改变了之前行为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刺激——反应的简单模型,重视学习者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强调主动性的心智训练是教学中师生关系移位的根本原因。

2.教学内容重构

高等教育内容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得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已经貌合神离。首先,教学内容极其陈旧,不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其次,教学内容选择缺乏科学依据,究竟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我们在面临海量知识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最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枯燥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索然,并将教育狭隘化为教材。MOOCs独辟蹊径地改变着这一现状。MOOCs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学习者的稳定的、现成的内容和结果,转而注重学者的主体参与和课程的动态生成。在MOOCs学习中,教师仅仅提供少量学习材料,学习者通过课堂有效参与,将课内内容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最终,学习者不再是被动接受外在的客观知识,而是以课程内容为引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编撰新的教学内容。这种动态、开放的教学内容与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内容,使陈旧的教学内容变得活泼、新颖。

3.教学形式重塑

MOOCs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最直观的价值影响

就是教学模式的重塑。MOOCs教学采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形式,一改传统课堂沉闷、被动的局面,给高等教育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顺序不再像公交线路一样一成不变,教室由此失去了传统教学的意义,而增加了全新的教学内涵。首先,教学由他律走向自律,传统教学中,“他律”是约束学生的必要手段,在MOOCs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为自主性行为,个体需求与兴趣成为学习的主要内驱力,教化逐渐褪去,互动正在增强。自主性学习模式更能促进从知识到能力的内化。其次,MOOCs使得教师的任务重心发生了逆转。MOOCs课程的提前预制使教师的工作变为“前重后轻”。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学习的课后辅导中。最后,与教师工作重心转变相对应的是,MOOCs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重心已经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从重复性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已转向对知识的理解层面,而非知识本身,从而将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批判力等能力培养出来。

(三)MOOCs的思想价值

如果说MOOCs在高等教育技术层面和教学层面所带来的价值是有形的话,那么其在高等教育学思想层面所带来的影响则是无形的,并深层次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

1.教育场域的转换

不管是传统教育学所宣扬的旧的“三个中心”,还是现代教育学所宣扬的新的“三个中心”,其争论实质是教育中的场域问题(场域可以抽象地理解为教育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事实上它超越了物理空间的具体意涵)。MOOCs以技术为突破,以教学模式为依托,实现了以传统教室为场域的教学生态环境向个体非固定私人场域的转移。这种物理场地转变,却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化学反应,学生自此成为教育场域的真正主角。MOOCs以一种更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认识到,学校不是教育的主场,教师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甚至学习方法的传授者,他们充当了MOOCs时代学生学习的条件或支持,使学习者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掘,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教育体系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天赋才能”[3]的扭曲现实,这奠定了场域转变的基础。因此,MOOCs促使教育场域转变的根本在于创造了一个基于个人条件的外部支持,集合已有的教育资源、互联网资源、多媒体资源甚至商业资源,进而提供了一个挖掘个体潜能的机会,使无数教育家毕生追求的理想成为现实,自此以后,学生的学习从教室里解放出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空前提升。

2.教学地位的转变

大学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从1088年意大利的波罗尼亚大学到1810年德国的洪堡大学,再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大学肩负着“三大职能”。但在机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大学里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开始了长期地博弈。MOOCs的出现使这对矛盾与冲突正在消解,将重新确立教学的重要地位。科学研究成为大学新的功能以来,教师在科研与教学效益的权衡中倾向于科研而轻视教学,教育质量日益堪忧。MOOCs一改传统“小农经济模式”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团队,进行精心制作,对传统课堂进行数字化改造,使教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体来说,首先,大学通过对公共课、基础课等重复讲授率较高的课程进行数字化建设,通过名师将其打造为MOOCs课程精品,由此节省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其次,MOOCs课程都是集合众人劳动结晶的精品,有了MOOCs课程之后,教师的主要工作变成了讨论、答疑等,而这些工作将由一个团队负责,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MOOCs解决了教育与科研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扭转了教学在大学中长期以来的不利地位,由此产生的价值已远远超过实践层面,它摆脱了空洞说教和行政权力的介入,使重视教学的公共理念获得生长的土壤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3.教师职业的转型

MOOCs的发展将使教师职业的内涵获得历史性的全新诠释,由此改变人们所持的传统教师观。传统认识中的教师职业两极分化严重:一种是将教师职业置于“天地君亲师”的崇高位置;一种是将教师置于“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尴尬境地。MOOCs悄然改变着教师职业未来,重塑全新的教师职业观,这主要是通过分化、分工、分流来实现的。MOOCs教学模式将强化学生的发言权,学生的选择将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走向,使教师个体职业不断

发生分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之所以长期遭受诟病,除了门槛低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教师间的分工配合,单个教师很难完成。MOOCs顺应了这一要求,使教师间进行重新分工:表达能力突出、形象较好的教师将担任主讲,研究能力强的老师将担任课程脚本的编写,管理能力突出的教师负责课程协调,更多的教师将在幕后支持工作。教师分工趋于细化,这将改变教师职业单兵作战模式,使“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式”教育模式向全新的合作式教育模式转变,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职业的分工,更改变了人们对该职业的认识。与此同时,由于教学的“集约化”——规模化效益,高等教育将出现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部分高校将面临“无人可教”的结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将再次在人类社会中显现其生命力,部分大学将被淘汰,教师群体也开始分流。大浪淘沙之后,教师职业将在质量上获得再次提升。

三、MOOCs的价值反思

(一)剥除技术万能的神话

MOOCs的诞生大大提升了人们在技术上的自信程度,实现了互联网与教育的完美结合,突破了远程教育时代实现大规模交互和实时反馈的关键性技术瓶颈,正因如此,学者们一致认为“正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高等教育从工业时代带到数字化时代”[4],美国现有的三大MOOCs平台均由计算机科学家创建的事实便证明着这一点。

但技术并不是高等教育的全能上帝,作为一种尚未成熟的教育形态,MOOCs对高等教育的变革效果尚有待历史考察;而作为一种雏形初现的教育模式它也存在着技术上的能力限度。MOOCs的“技术红利”能够惠及更为广泛的教育个体,但这与MOOCs本身所需的巨大教育投入并不矛盾。事实上MOOCs的启动往往需要注入大量的资本,而这还不包括后期的维护、运转所需的人力、物力投入。在MOOCs未来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政府往往不愿为此买单,因此引入社会资本就成为必然选择(美国三大MOOCs平台均引进风险资本),但是社会资本的加入必然要求合理回报。在此背景下,MOOCs宣扬的免费时代必将终结,如何在收费与公益之间寻求平衡以促进MOOCs的可持续发展是MOOCs面临的重要挑战。其次,MOOCs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使之无法有效应对诸多问题。在MOOCs时代如何监控学生看似只是个技术问题,事实上却是技术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有效学习从根本上需要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自觉的投入,MOOCs教育模式的有效作用有赖于个体诚信意识的增强和自律惯习的培养。在这些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MOOCs采取的是实时监控的技术手段(如定时跳出习题对话框的方式等)实在是权宜之计,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此外如何减少由于学生个体化差异造成的学习质量差异等问题,MOOCs也似乎缺乏有效应对方案。最后,从MOOCs技术的受益对象来讲,它在给个体带去效用的同时,也对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MOOCs将知识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向极致,使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形成了知识霸权,威胁到了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直面教学模式的空白

MOOCs通过将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时空剥离,成功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由知识传授到互动评价的转变,使得教学模式成为了一个“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的环路模式,MOOCs教学模式的时效性和个性化更加突出,但这些并不能填补MOOCs教学模式的空白。

MOOCs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构乃至颠覆,但这种教学模式仍旧裸露诸多空白。首先,MOOCs学习模式难以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媒体、电子邮件、新视频等不断争夺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传统课堂带给学生的鲜活内容、生动体验使人们记忆犹新,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MOOCs教学模式无法传递社会实践的直接经验。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们在实体空间中用语言表达观点,集体性地探讨解决问题。相比而言,MOOCs则将关注的焦点从团体转向了个体,从口头交流转向了书面交流。对于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专业来讲,教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随着信息板和电子邮件的出现而变得不同步时,学生很难习得那些能力。[5]第三,MOOCs教学模式兴起后将教育的知识传授功能发挥到极致,却忽略了育人的其他几个方面,教育的功能走向狭隘。教育不仅是要传递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

审美意识、社会道德、健康体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MOOCs教学模式将教育功能异化,使得传统教育模式下所具有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被极大削弱,其后果是个体社会资本积累的丧失。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是由布迪厄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一般就是指个人的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关系)。MOOCs通过虚拟化的在线学习和短暂的课堂讨论,大大减少了学生的人际接触机会,损害了学生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

(三)正视教育思想的困境

MOOCs价值的全面体现,不仅仅要对MOOCs自身进行反思与超越,同时也要对MOOCs运转的软环境进行考察,以使MOOCs获得落地生根的合适土壤,因此从思想上反思与MOOCs教育理念不协调的方面意义重大。

首先,MOOCs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从而降低了MOOCs作为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价值。MOOCs最初是由计算机科学家尝试创立的,从而在一开始就凸现了MOOCs的技术性特征,但同时其开拓者在进行实践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建构,结果导致人们对MOOCs进行质疑时,其支持者却无法从理论上为其进行辩护。历史上任何一种教育模式的变革必然有与之对应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MOOCs也不例外,缺乏教育理论支撑的教育变革将永远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难以全面实现其价值抱负。虽然MOOCs教育模式中闪烁着教育理论的智慧光芒,但鲜有人对此进行挖掘和研究(清华大学李曼丽教授曾对此做过研究),因此,对MOOCs进行理论研究是全面发挥MOOCs价值的重要保障。其次,人们对MOOCs的认识过于理想化,无法洞悉这场变革背后的残酷性,因而有可能麻痹人们对这场变革的提前应对意识,极易损害这场变革的连贯性。MOOCs为高等教育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让我们信心倍增。但MOOCs温情脉脉变革下面将是高等教育体系翻天覆地的改变,在“破”和“立”之间形成了经济学上所谓的“破坏性创新”现象。MOOCs就是一种破坏性创新的力量,对高校而言,MOOCs将会使部分高校被淘汰出局;对教师而言,它将使教师面临分化、分工、分流,最终使教师的职业地位空前提升。最后,MOOCs将使学生学习的自我责任性增强,学生获得空前的学习自主性。只有从理论思想上认清这些问题,正视思想困境,我们才能在MOOCs浪潮中处变不惊,真正发挥MOOCs的作用,实现其促进教育变革的价值。

[1][4]苏芃,罗燕.技术神话还是教育革命?——MOOCs对高等教育的冲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6-12.

[2]马国刚.“MOOCs”对远程培训发展的启示[J].石油教育,2013,(5):4-8.

[3]Ken Robinson.展开学习的革命[EB/OL]. http://v.163.com/movie/2011/7/D/L/M78FI4U6K_M78 FI A8DL.Html,2014-08-12.

[5]Mark Raleigh.A MOOC Point[J].ASEE Prism,2013,(1):25.

(责任编辑:杨 玉;责任校对:徐治中)

Value and Reflection of MOO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ZHANG Yunhong1,HUANG Daqian2,ZHU Lei1
(1.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2.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As a resul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e teaching mode was reshaped and educational thought was changed,therefore the MOOCs changed higher education by educational technology,educational mode and educational thought.When we rethink the value of MOOCs,we could find the disadvantage and fragile of MOOCs,so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in the future times.

MOOCs;higher education;value

G642.0

A

1674-5485(2016)11-0071-05

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育学改革项目“优质教学资源区域共享机制建设:广东高校MOOCs的开发与应用研究”(GDJG20141045)。

张运红(1981-),男,湖北广水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比较教育学等研究;黄大乾(1962-),男,湖北黄石人,广东白云学院校长,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朱蕾(1978-),女,湖北大悟人,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教学模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