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县实验小学(211700)叶碧云
由智慧追问引导数学思考
江苏盱眙县实验小学(211700)叶碧云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智慧追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善于追问促思;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善于追问诱思;在学生回答模糊时,教师要善于追问启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问数学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为使学生充分理解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智慧追问来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少一点直接的讲解,多一些追问。
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一个问题时,很多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肯定评价来结束师生对话,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失去数学思考的空间。其实,对于一些数学问题,有时学生虽然回答正确,但在意识上还存在模糊化的认识。此时,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让学生在进一步数学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现象背后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出示了一组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让学生进行判断。
师:同学们,大屏幕上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呢?
生1: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追问):你说得对。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那么,同样都是轴对称图形,难道它们就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教师的追问,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思考。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发现了这四个图形虽然都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对称轴的条数是不一样的。从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严谨,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往往会通过直接纠正或者请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进行引导。其实这是教师不敢正视学生错误的表现。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通过有效追问的形式,诱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帮助他们走出错误。
例如,在教学“两步混合运算”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男生有16人,女生有20人,每辆小汽车可以坐4人,一共需要租几辆小汽车?
生1:16+20÷4=36÷4=9(辆)。
师:你们觉得这样算对吗?
生2:我觉得是对的,因为他的计算结果是9。
生3:我觉得不对。16+20÷4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计算结果应该是21。
师:请生1说一说,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我先算男生和女生一共有36人,然后再除以4就是需要9辆小汽车。
师(追问):生3说你列的算式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这个算式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呢?
教师的追问,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他们有的在“16+20”下面画一条线,有的则把“16+20”先圈起来,还有的给“16+20”添上括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教师的追问使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成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载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化的数学认识,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让数学认知从模糊走向清晰。
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大屏幕上有桃子、樱桃、西瓜这三种水果,如果让你们根据它们的质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你会怎么排?如果让你们根据它们的体积从大到小排列,你又会怎么排?
生1:根据它们的质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是西瓜、桃子、樱桃。
生2:根据它们的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是西瓜、桃子、樱桃。
生3:这说明了物体的质量越重,它的体积就越大。
显然,生3对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存在模糊化的认识,此时,教师追问:根据你的结论,2千克钢铁的体积应该比1千克棉花的体积要大了?
教师的追问,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物体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他们在举例的过程中明白了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并不存在“物体的质量越重,它的体积也就越大”的关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智慧追问,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
(责编李琪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