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温琴芳
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读报和剪报》教学例谈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温琴芳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它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以《读报和剪报》一课为例,参与研课的教师一致认为应该把这一类的“学和做”教学定位在趣味、知识、拓展和欣赏这几个方面。经过研讨,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考一考,聊一聊,炼一炼,贴一贴。这里的“炼”,既是练习,也是一种方法的提炼。我们力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变得开放,从而充分提炼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综合性学习考一考聊一聊炼一炼贴一贴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综合性学习便应运而生。一般来说,出现在教材最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会引起教者的太多重视。可能因为操作比较麻烦,不像阅读课,花两课时左右就能完成预设目标;可能因为教者对此类教学的达成度把握不准,所以基本上都是匆匆而过,按部就班完成几个题目就算了事;可能因为一些教师认为此类学习只是语文教学的补充,是学科汇合的大比拼,开展这样的活动对语文成绩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因此不愿潜心开展这“费力不讨好”的学习活动。
这次,我们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比赛,公布的课题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学和做”《读报与剪报》。拿到任务后,在初始傻眼的同时,年级组内的教师不得不下工夫仔细揣摩一番。经过反复思考,我们一致认为应该把“学和做”教学定位在有趣、拓展、欣赏这几个方面,既要让学生动口交流,拓展知识;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提升能力。以下便是我们的一些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之所以流行一时,全赖于现在是信息时代,媒体网络铺天盖地的报道,稀奇事层出不穷,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大事。报纸作为纸质媒体,对于信息的搜集与了解同样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学伊始,便设置“考一考”环节。浏览网页,阅读报纸,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新词,要求学生能说出一些新词的意思,如“颜值、资讯、含金量、地球村”等。这些新词耳闻目睹,其实见得多了,它们的意思猜也能猜出来。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各抒己见,纷纷诉说自己的理解。这一环节旨在引领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现象加以关注,组织讨论,甚至可以进行专题演讲,从而明白“读报这件事,对于千百万人来说,几乎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不读报,不理时事,和社会脱节,就真的“out”了。
的确,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编者有心,教者有意。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门学科,采取什么方式,落脚点都应该落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以此将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过程就是目标。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们提倡“以生为本”,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更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所以,我们在“关于读报”这个环节,主要提供三个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话题1:推荐一份自己最喜欢的报纸,并且能用一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不可小觑现在的小学生,他们见多识广,《人民日报》、《江苏教育报》、《姑苏晚报》、《昆山日报》、《小学生数学报》、《快乐学习报》……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这个话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报刊进行阅读。活到老,学到老,读到老。
话题2:了解报纸的版面与分工。报纸通常有几个版面?各版面是怎样分工的?这往往是读报时容易忽略的一个小细节。教学时,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先让学生翻阅自己手头的报纸,《关心下一代周报》耳熟能详,《小学生数学报》朝夕相见,原来版面还有如此分工,真所谓“柳暗得花明”。接着,教师进行示范讲解,以最喜欢看的《江苏教育报》为例,明确报纸可能有4个、8个或16个版面,第一版俗称“头版头条”,一般国内外重大新闻都出现在第一版,它会用鲜明的字体引起读者的注意。第二版“综合新闻”,第三版“教育视野”,第四版“教育人文”。此番讲解,众里寻他千百度,“灯火又阑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了,想关注哪一方面的话题,就到哪个版面寻找,快捷方便。
话题3:分享读报方法。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及时进行方法归纳。有“报题阅读法”,善于抓住报纸的眼睛,读报先读题,节省时间,值得提倡;有“粗读细读结合法”,教材中学过的“精读和略读”这种读书方法同样适用于读报;有“摘录法”,一切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因人而异,因报而异,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报的好习惯。
可以看出,在这个环节,我们精心设计活动情境,教师的示范引领不可忽视,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参与、引领的作用,有序组织活动的开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教学的内容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需要进行开放式教学,从而帮助学生习得一定的方法。
世界天天在变化,社会天天在发展,报纸天天在更新,怎可一日不读呢?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句话新闻”这个环节。教学时,请学生快速浏览手头的几份报纸,从中筛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天下大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这个环节非常适合运用小组学习交流的方式。一个人知道一件事,一组人交流可以知道一组事,所谓“人尽皆知,事事都知”。在学生尽情交流的基础上,进入“一句话新闻”时间,要求学生讲述时特别关注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国际要闻,国内新闻,学校大事,分三个层次进行。这部分设计是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点所在,身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概括,要有一颗敏锐的心灵,善于捕捉、提炼,挖掘自身当记者的潜力。
“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在这个环节下足了工夫,力求简洁、精炼。这里的“炼”,就像一块“奠基石”,既是一句话新闻的练习,培养的是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方法的提炼,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与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也是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读报和剪报的内驱力。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处于第一位,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体现的是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我们平时在阅读报纸时,常常会发现很多喜欢的内容,如一些有趣的知识、优美的语言、奇妙的图片等。但是,时间一长,当我们需要用到它们时,却很难再找到。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贴一贴”这个环节。
此时,就需要指导学生明确制作剪报的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五步曲”:第一步阅读报纸;第二步剪下有价值的内容,对于“有价值的内容”,则是根据需要而定,可能是增长知识的,可能是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第三步分类,同一主题分为一类,如英语知识、数学小笑话、体育知识集锦、开心作文等;第四步粘贴装饰,为美观起见,粘贴要平整、布局要合理,清楚、简洁,不复杂;第五步命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收集的内容,起相应的名字,画龙点睛,抓住读者眼球。明确剪报要求后,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他们有商有量,有条不紊,有的剪,有的贴,有的画,做出来的剪贴报非常漂亮。最后举行小小的颁奖仪式,可设最具创意奖、装饰精美奖、团结合作奖……这个环节,既是一次肯定、一份引导、一种激励,也是为学生施展个人才华、实现协作精神的“点赞”,促使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剪贴报由一张到一本,由薄到厚,这是知识的积累,是资料的提炼,是能力的提升,更是持之以恒精神的最佳体现。拥有一本内容丰富、精致美观的剪报,它将成为我们的小小资料库,成为我们学习、生活旅途中亲密的伙伴。
综合性学习给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它以活动为载体,学生不仅要阅读、思考,还要采用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自己的收获,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趣味、知识、拓展、欣赏,怎一个乐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