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殷英
合作的力量——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合作行为的观察报告
□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殷英
在学校“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我校推出了一系列“水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意在让儿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近水、研究水,深刻地领会水精神的内涵,并在研究水的活动中自主、优异地发展。我作为学校课题组中心成员,又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也“顺水推舟”,引领孩子们遨游“水中”,让孩子们走进水的世界,真是趣味盎然。
整个活动,我总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为他们出谋划策,也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也时时观察着他们的行为变化。以下主要是呈现我在此次“聚焦校园水资源”水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合作行为的观察情况。观察目标是为了了解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主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行为,用以优化教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具体表格栏目略)
使用说明:
1.本表格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活动过程有效设计,旨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全程跟踪。
2.观察记录时根据学生的动作、语言等外在表现进行描述性的记录,也可根据需要辅以简单访谈。
1.本次观察的基本过程。
(1)分工——学生将小组内的任务根据同学们的实际能力大小分层分配,明确每个人的任务,这叫分工。
(2)商量——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或是任务无法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就应该和同伴一起思考合适的方法,这叫商量。
(3)求助——当一个人接受了某个独立任务,却不能及时地更好地完成时,就需要他人的帮助,这叫求助。
(4)共建——当活动中衍生出新的任务时,同伴之间凭着自己相似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决定一起完成这项新任务,这叫共建。
(5)解围——当同伴间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想办法化解矛盾,这叫解围。
2.本次观察的结果情况。观察结束后,我进行了相关的书面记录和汇总(表格略)。
(1)关于学生之间是否有分工,如何分工?参与活动的每个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分工,因为整个活动涉及的任务较多,学生都能根据兴趣和特长做到合理分工,只是有的小组分工还不够明确。
(2)关于同伴间能否商量建构内容,如何商量?同一小组的学生在遇到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时,就会暂停一切活动,主动聚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活动计划,做到有收有放。
(3)关于学生遇到困难能否想办法求助,如何求助?小组成员中的个人有困难时,多数人都会主动请同组成员或是校内老师和校外长辈帮忙,也有个别的学生比较执着,先自行研究一段时间,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向他人求助,只是完成任务的速度会放慢。
(4)关于同伴间是否共建一项任务,如何共建?在活动进行中衍生出新的任务时,绝大部分同伴间会凭着自己相似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一起完成这项新任务,当然也有独立性比较强的孩子喜欢进行自我创造。
1.学生间的合作易受兴趣、情绪、交往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态度及现有的认知水平、家庭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小组合作往往不会顺利进行到底。很多孩子能根据自己擅长的、能够完成的任务,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但也有一部人学生因为对自己的任务不感兴趣,失去了加入合作队伍的信心,产生负面情绪,就不愿合作,影响了活动的进程。甚至有学生还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工作怨天尤人,对同伴的所作所为不满意,引发同伴间产生矛盾冲突,尽管各成员会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化解矛盾,但这样的事情最终会导致大家合作的欲望减退,使大家不能如期完成任务。
2.任务的难易程度对是否合作的影响明显。活动中的各项任务有简有繁,而学生的能力也是有高有低,我发现可以根据层次不同分配不同的任务,让能力有限的学生完成相对简单的工作,以此来激发他接受任务的兴趣,增强他的合作欲望。这并不是不平等对待学生,因为首先只有做他能力范围内的任务他才会积极配合。而一些思维发展较好,喜欢具有挑战性任务的孩子可以让他适当去完成一些困难的任务,这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增强合作的效果。
3.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从散漫走向成熟。小组在刚开展活动时,如果学生不知道要完成哪些任务,那么合作往往会流于形式。通常每个小组的活动目标确定以后,这个组的成员就开始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活动,表面程序上这就是合作了,但是分工往往都没有落实,每个人不知道自己具体该干些什么。积极的学生会去就这个主题全面地查找搜集资料,而部分人就会直接等待着别人的成果,整个合作过程就处于自由散漫的状态。而随着活动进行到中后期,我觉得学生对完成任务的目标逐一明确后,他们渐渐变得想合作、会合作,也乐于合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去干什么,并且懂得自己个人的工作是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后来的小组合作的实际效果就增强了不少。由此可见,学生合作的意识也是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一致的。
1.了解学生个性特点,让合作具有实在的意义。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个性娇纵,他们缺乏的是合作的意识和方法。所以我发现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渗透是很重要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利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的各种挫折、挑战、成功及由此产生的多样化的情绪体验,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和专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的合作具有实实在在的成效。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指导策略具有针对性。在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根据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合作的目标、合作交流的方式,教会学生合作的技巧。对于在活动中能力较弱,处于被动的学生,教师还要提供一些隐性的帮助,如将一些说话交流的技巧通过文字的形式教给学生;在发生矛盾冲突时,可以为被动的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能重拾信心,从而能相互协商解决冲突。
3.观察方法多样,让观察具有持续的研究价值。本次观察是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中进行的,所以我在观察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局限。首先,由于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经常是在某一时间只能观察其中一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甚至缩小为观察某一小组的某几个孩子的行为状况,并不能把所有学生的合作情况一一观察到位。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分散活动也较多,我收集到的学生的语言、行为表现等信息有限,也影响了最终得出的观察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