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一缕花香,融一世之情——苏武人物形象分析

2016-03-04 04:36马文静
新课程(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气节苏武匈奴

马文静

(宁夏回族自治区育才中学)

拈一缕花香,融一世之情——苏武人物形象分析

马文静

(宁夏回族自治区育才中学)

《苏武传》一直在高中语文课文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作为《汉书》中的优秀篇章,苏武以其光辉的人物形象映照古今,在苏武的身上折射出许多中华民族英雄的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联系平时上课实践分析了苏武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不卑不亢的人格品质,以加深学生对苏武形象的理解。

苏武;人物形象;威武不屈;贫贱不移

面对一篇文言课文,既有教的激情又有学的乐趣,应该是师生都渴望的一种状态。在学习《苏武传》的时候,我试图让苏武在语言文字中鲜活起来,把对文言字词的理解和品鉴苏武光辉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学生在品读人物的同时更加深了其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理解。

在课文所节选的《苏武传》中苏武父子起仕既为皇帝宠臣,“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这句实际上为苏武后面的人格爆发做了铺垫,在个人安危和国家荣辱出现抵触的情况下,苏武能够大义凛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崇高的人物品质。

一、威武不屈

虞常被抓果然供出张胜,张胜本是无原则的人,卫律吓了吓,“胜请降”,副使因罪请求投降,让匈奴小觑了大汉使节的气节,而如果能让苏武也认罪投降,匈奴也可借机与汉再起事端,以此勒索大汉得到更多的利益。事发后苏武自杀两次,第一次被张胜等人拦住,苏武说,“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可见苏武的气节,与其被侮辱再死不如现在以身殉国,保存名节。第二次苏武果然自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作为大汉的使臣苏武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种高贵的气节甚至感动到了匈奴的单于,“单于壮其节”,不过造化弄人,天意难违,苏武再次自杀竟然被匈奴神医妙手回春,而这意外的遭际竟也造成苏武坎坷不平、荡气回肠的人生命运。没有办法以身殉国,苏武仍是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卫律斩杀虞常,张胜早已吓傻了,无耻的小人“复举剑拟之”,想以武力让苏武屈服,但苏武岿然不动,这段细节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卫律这个无耻之徒的嘴脸,在张胜的衬托下,苏武的形象更加高大,“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苏武的言辞慷慨激昂,大义凛然,让敌人丧胆,卫律顿时气焰全无。想象当时,卫律这种见惯了唯利是图的小人的人必是被这种正气怔住了,君子威武不屈,苏武的威容岂是卫律等鼠辈能够见识的。果然施淫威不成,卫律并没有善罢甘休。

二、富贵不淫

卫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其无耻的嘴脸也是暴露无遗,特别是那句,“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卫律用自己的节操换来了荣华富贵,还拿出来显摆,竟以此作为筹码引诱苏武投降,这计谋对付张胜可以,用在李陵身上也未必不见效,但是被一身正气的苏武听到定是满脸鄙夷的神情,凛然正气受到这样的玷污,苏武骂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实在是骂出了千古奴才的媚态,想必卫律听到此肯定是面红耳赤,而苏武的这番言说也是响彻千古,偏偏历史上就是有那些不识时务的无耻之徒,在卖主求荣后,仍然洋洋得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苏武在强暴面前表现出了高贵的人性,而这种高贵的品质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强调的,在这个充满了浮华和靡靡之音的社会众生态中,精神的高贵和人格尊严的崇高很少被提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为了利益人们可以低下高贵的头颅,甚至随意践踏自我的尊严。在诱惑面前罔顾国家利益,贱卖人格尊严的现象屡见不鲜,高贵的精神被随意出卖。在个人生命千钧一发之际,苏武并没有将个人的私立置于首位,还考虑两国的前途,嗟乎,有武至此,后人情何以堪那!

三、贫贱不移

苏武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卫律又岂能放弃,他又将苏武“幽置大窖中”,断绝苏武的饮食,想以此摧毁苏武的意志,让苏武自动请降。应该说卫律为了让苏武屈服是无所不用其极,往往这种叛主背亲后依然洋洋自得的人整起人来最为可怕,因为其已经没有了做人的底线,所谓的人性只剩下那俊美的外表。而高贵的人格可以坚守,伟大的信仰可以守护,但人是血肉之躯,口腹之欲是人的本性,卫律这样折磨苏武,苏武能挺过去吗?在绝境中,苏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大难不死的苏武被匈奴人称为神。古希腊神话中有大力者为神,有大勇者为神,有大智者为神,苏武能以这样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力存活下来,当之无愧也是神,是受人敬仰的神。卫律终于对苏武无计可施,而把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上,甚至使其“羝乳乃得归”,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困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摧毁大汉使臣苏武的气节,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即使又陷穷厄,但意志不移。

文言文学习的要义不是机械地掌握一些死板的语言文字,而是要从文章中得到精神的升华,汲取人物高贵的精神养料,塑造自我的灵魂。吴非老师说:“为什么要读名著?是为了获得教养,为了能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的站立着。”

如何进行高中文言的教与学,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我希望能够博采众长,把对文言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悟人物精神结合作为最优。

[1]吴非.不跪着教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85.

[2]俞玲玲.把生命教育融入语文课堂:《苏武传》渗透生命之花[J].文教资料,2010(26).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气节苏武匈奴
苏武庙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竹外疏花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