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物理实验素养,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2016-03-04 11:12:46陈芹模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记忆实验教学物理

陈芹模(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

重视物理实验素养,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陈芹模
(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

物理学科主要以实验为基础,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有助于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物理实验;实验素养;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和物质运动一般规律的学科。其理论结构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可以说,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进行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素养的有效途径。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多做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深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几点看法提出来供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巧妙利用趣味性强的实验,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教育而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物理实验,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得以体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引导学生动手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的乐趣

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及时把实验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强调实验目的性,否则,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不会特别关注实验现象,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不出积极的一面。学生只要参与进来,教师便可在日后的相关教学中逐步完成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在进行实验的同时,能充分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比如,在讲物体的密度测量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在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观察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操作,并进行正常的步骤演示,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手进行实验。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身心还在成长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有求知欲。教师此时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教学多联系一些物理现象。例如,在讲解摩擦力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自行车,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例如,自行车车轮为何存在凹凸不平的花纹,自行车为何能行走,自行车刹车以后为何能停止等,通过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按照老师之前提出的教学任务进行学习,学生为了解惑,会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现象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有趣的物理现象。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生活中的案例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引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对现象进行提问和解决,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一方面,学生会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绝大多数楼房中,都采用光控和声控结合的灯。若仅仅采用声控灯,即使在光线较强的白天,若楼道中有声音,灯也会亮,这样就会造成电能的无端损耗;若仅采用光控灯,即使在无人行走时,楼道中的灯也会一直亮,同样会损耗电能。而这种楼房灯,只有在符合光线较暗和有人使用两项要求时,才会发挥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到这种电路原理后,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运用到生活中,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增加了学生的荣誉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巧妙利用多媒体工具,完善抽象实验

物理课堂中不少实验是普通的教学实验无法涉足的,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复杂的物理实验,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物理知识,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云雾室”时,我们不可能把云雾室搬到课堂上拆卸开供学生学习和观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这样,不仅可以演示其操作,还可以展示云雾室的内部构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

二、学生自主完成物理实验,加强动手能力

物理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关注到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的学习成果,甚至有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愿给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这样,就失去了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

利用年代排列上的特点来辅助对相关内容的记忆,增强记忆的效果。

4.比较记忆

利用比较的方法对性质相同或比较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发现其异同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也有效减少了记忆内容。比如,对中国近代史中《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进行比对,清楚地了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又如,清朝末年在列强要求下出台的“门户开放”的政策,可以与我国现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进行对比,分析为何同是开放的政策对中国的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5.谐音记忆

采取谐音的方式对记忆难度较大的历史知识进行串联,集合成十分简练的句子,就能有效降低记忆难度,帮助学生记忆。记忆的内容可以各个方面比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生的区域等。例如,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战败后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内容中开放广、厦、福、宁、上五个通商口岸,并割香港岛给日本的条款,可以将其处理成:“宁上广州,不下香港”这样的句子,其中“宁”指的是宁波,“上”指上海,“不”指福州,“下”则指的是厦门,再加上句子中的广州、香港就能轻松记住这部分内容。

6.提炼“核心词”

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后,找出其中的重点,并将其提炼成比较有特点、利于记忆的“核心词”,将其当做相关内容的记忆载体,可以大大提高记忆历史知识的效率。而且这种方法可以大范围地应用,作为历史知识记忆的常用策略。例如,“四提倡,四反对”这样的关键词可以帮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进行记忆。又如,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提炼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这几个关键词,分别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两条铁路;康藏、青藏以及新藏三条公路;鞍钢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四个主要工厂。

初中历史知识的记忆是一个难题,但是如果能够妥善解决这一难题,难题也能成为提高历史成绩的突破口。因此,在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记忆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讲方法、讲策略,争取发现适应学生个人特点的记忆策略,从而提高记忆效率,达到学习目标。上文提到的种种方法可以供学生进行尝试,此外更多有效的记忆方法还有赖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1]王洪淀.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记忆法[J].学周刊,2015 (11).

[2]陆琴芬.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陈学东.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J].中华少年,2016(7).

·编辑王团兰

猜你喜欢
记忆实验教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处处留心皆物理
记忆中的他们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