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三彩与辽文化

2016-03-04 08:3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三彩唐三彩赤峰

乌 兰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文物局 内蒙古赤峰 025550)

辽三彩与辽文化

乌 兰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文物局 内蒙古赤峰 025550)

生活实用器为主的辽三彩改变了唐三彩以明器为主的局面,这是三彩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尽管其精美程度虽然不及唐三彩,但这丝毫不影响其艺术价值。辽三彩是辽代瓷器生产的大宗,在辽晚期很是流行,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对辽代社会的影响也很大。文章先对辽文化及辽三彩进行了简述,接着就辽三彩的起源及文化元素相关方面展开了探究。

辽三彩 辽文化

引言

在契丹人的观念世界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本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契丹民族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征,辽三彩作为其中之一就是这种双重文化的体现。辽三彩作为将奔放张扬的契丹基因与中华传统文化熔于一炉,为中华陶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金元三彩乃至明清素三彩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文就辽三彩与辽文化展开了分析。[1]

一、辽文化简述

发源于赤峰境内的契丹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强族,从公元四世纪始兴至十三世纪初西辽灭亡为止,共存在近千年,契丹民族所建立的辽王朝,自公元907年建国到公元1125年灭亡,是契丹社会经济文化大放异彩的时期。终辽一世,统治中心始终在赤峰地区,因此赤峰境内辽代遗存丰富,出土文物甚多,是中外学者研究契丹、辽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辽代制瓷传统源于唐代中原窑厂,制瓷技艺主要模仿河北邢窑、定窑和磁州窑。通过继承、吸收,糅合、升华,创造出了具有契丹民族气质的陶瓷器。总的来说,辽代陶瓷是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陶瓷园林中的一朵奇葩。辽代陶瓷多为本地烧制,其中的辽白瓷和三彩陶瓷因烘制和装饰工艺独特,在中国陶瓷制作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辽瓷中常见的盘口瓶、鸡腿瓶、鸡冠壶、三彩海棠盘、暖盘等器形颇具民族风格。[2]

二、辽三彩概况

辽三彩是在唐宋三彩工艺基础上烧成的低温釉陶器。其制作工艺分粗细两种:粗胎胎质松软,呈红色,釉色浑浊不很透明,一般施釉不到底,釉层易剥落;细胎胎质较细腻,呈淡红色,釉色较明亮。辽三彩釉色多为黄、绿、白、红、褐等色,但以黄、绿、白三色为主色调,依器物不同部位,按需要施以不同颜色的釉彩,烧成器物贴敷在釉面上,色泽浓淡不一,缺少色彩交融与流釉现象。辽三彩器物类型较多,大致可分为日用生活用具、文房用品、建筑构件、葬具和小件器具。主要有壶、盘、碟、瓶、杯、小床等。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划花、浮雕等。纹饰题材也较为广泛,以花卉纹为主,如莲花、菊花、牡丹、野芍药、石榴。此外还有蝴蝶、狮兽、兔、鱼、仙鹤等动物纹和水波纹、勾云纹。图案布局很有特色,与其他三彩器风格迥然不同。[3]

三、辽三彩的起源及文化元素

关于辽三彩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辽三彩从工艺上来源于唐三彩,是对唐文化的一种传承。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辽代陶瓷发展的时代必然产物,是辽瓷发展史的必然阶段。

唐文化的传承:唐三彩距辽三彩年代跨度大,原则上不应该具有技艺传承的关系,但考虑如下几个因素,辽三彩工艺应该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唐三彩。中原地区三彩窑口有河南巩义窑和河北内丘窑。这一地区在五代、北宋早期是辽侵伐区域。辽史对此多有记述,如“会同八年(945年),分兵攻刑、洺、磁三洲,杀掠夺殆尽。”“天禄四年(950年)攻安平、内丘、束鹿”。对于手工业匠人的掠夺是征伐的一个主要目的,反映在陶瓷上主要是上京林东窑、南京龙泉务窑等,这类工匠或许就能够熟练掌握三彩烧制技术。辽人喜茶,而饮茶多用单色釉瓷器,三彩器在当时并没有市场需求。另外辽产的三彩器胎质疏松,机械强度差,满足不了日常生活所需,三彩釉彩中含有一定毒素。辽代早期到中期,为什么没有出现辽三彩,与技术层面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社会需求决定的。唐三彩与辽三彩在烧造背景方面惊人的相似,均是政府明令宗室、贵族禁止以贵重金属制器陪葬,为了调和二者矛盾,作为替代产品的三彩器物应时而生。

辽圣宗朝四次诏令“禁止葬礼杀马及藏甲胄、金银器玩”;兴宗朝明确各等级殉葬所用器物,规定宰相、节度等可用银器随葬,其他等级的贵族由于不能随葬金银器,而又为了满足所谓“冥世”的需求,转而寻找其他替代品。由于陶瓷类产品生产工期较短、数量容易满足,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加上唐三彩有作为明器的传统,三彩器自然而然地成为辽代中期随葬器皿的首选。

三彩器在宋代仍然较为流行,是唐三彩工艺的一种延续。装饰方法主要采用刻划添彩,在素烧胎后,按纹饰需要填入彩色釉后二次烧成。宋三彩釉色较为丰富,常用黄、绿、白、褐四种主色,还有红、黑、酱色。画面生动,填色规整,不见蓝釉的使用。器型以枕为最多,还有盒、灯等。画面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宋三彩在河南禹县、鲁山、内乡和宜阳等地古窑址中均有出土。辽境屡有宋三彩器物出土,表明宋三彩产品流布到了辽境,辽国工匠对于三彩这种工艺的学习也成为一种必然,这是宋辽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辽代陶瓷的发展:经历了由低温单色釉陶瓷器(黄、绿、→二系彩→辽三彩这一过程。事物的发展规律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突变只是极个别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并非常规。特别是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其制作技术、制作理念都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摸索并不断更新的。辽代的二系彩最早见于耶律羽之墓出土的一件绿釉黄彩瓶,此后陆续有出土,多见白釉绿彩,也有黄绿二色彩,能够看出辽境工匠能够很好地掌握二色彩的搭配使用。随着辽代中期偏晚禁止厚葬,辽三彩的产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结语

辽文化是一种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共生体,唐文化、回鹘文化、渤海文化、外来文化均被积极地吸纳加以应用。辽三彩是具有浓厚契丹族游牧特色的低温釉陶瓷器,受唐三彩以及多种文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作为传统手工业门类的陶瓷业在辽代得到了长足发展,辽代制瓷传统源于唐代中原窑厂,制瓷技艺主要模仿河北邢窑、定窑和磁州窑。上文就辽三彩与辽文化相关方面作出了简析。

[1]黄文博,张少珊.试论辽三彩与辽代的社会风俗.赤峰学院学报.2013.

[2]沙大禹.试论辽三彩的艺术价值.学术研究.2016.

[3]李慧净.辽三彩与辽文化.2015.

猜你喜欢
三彩唐三彩赤峰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深埋千年的瑰宝
——唐三彩
“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三彩韵
绚丽之花——唐三彩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巧借“三读”,写出”三彩”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写 意 三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