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04 13:33张敏
新课程(中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情境

张敏

(广东深圳市坪山新区光祖中学)

“情境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敏

(广东深圳市坪山新区光祖中学)

情境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定教学情境,以情境为课堂背景,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高效新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如果教师能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情境式教学,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实践能力和生物知识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情境式教学法;初中生物学教学;应用

情境式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自己所学内容,强化理解知识本身,从多个角度去掌握课堂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环节,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辅助者。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吸引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做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而且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商与情商的和谐统一。可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让它发挥应有的成效呢?笔者结合多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文中就情境教学法总结了几点内容,讨论和总结了情境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以致用

生物是一门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我们实际生活中很多事物和现象都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而又丰富的生活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应当善于捕捉涉及生物知识的生活现象,并将其积累成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将具体教学内容与其建立联系,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式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我并没有在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讲述本节内容的生物概念和知识要点,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现象,买回的苹果在家里存放太久了,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同样萝卜放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空心;甘薯在经历了一个冬天之后,重量会变轻;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会觉得有烫手的感觉……你们知不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做出一定反应,然后,顺势引导,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这样,我们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印象,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创设实验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因此生物学研究中有许多相关实验,中学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内容。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将实验作为依据,精心为学生创设恰当且巧妙的实验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好奇心的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进而能够充分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既强化了主体作用,激发了求知欲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1.实验室动手操作实验

例如,“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实验,由于学校显微镜数量较多,可以保证每人一台,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了解显微镜的构造以及关键结构的功能,并初步学会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这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又是挑战。通过最为直观的手段来学习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扩展思维空间,提高创新意识。

2.课堂展示演示实验

由于中学实验条件有限,许多实验还不能设置为学生实验,所以通过扩展部分演示实验来弥补,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借助演示实验来设置问题情境。以“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为例,教师在讲解肾单位结构时,如仅仅通过教材中的“示意图”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原理,考虑到课时有限等因素,并不适合去实验室做。因此可以将肾脏的解剖实物和模型,以及自制的肾单位模型结构一起带进教室,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插图来教学,这样不仅紧扣课堂的教学环节,而且实验原理明了,让学生产生一种眼见为实的快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课堂的兴趣。

3.多媒体制成部分实验内容

选择典型的实验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科学家曾经做过的经典实验进行实况重演。例如,讲“光合作用产物和条件”时,可将萨克斯在1864年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给学生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再通过一定的讨论很快就可回答设问: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子原有的淀粉;“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天竺葵的叶子在光合作用下制造了淀粉,同时也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讲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可以用多媒体显示19世纪期间孟德尔用8年进行杂交实验,还原当时的实验场景,让学生认同生物科学探索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同时也加深了对遗传学的认识。

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开展典型训练。长期以来,阅读的教学采取“题海战术”,这种方法虽然有效,却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事实上,典型训练才更合适,一方面更节省时间,另一方面教学效果更理想。最后,结合试题进行训练。考试虽然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但作为一种重要的考核形式,也应得到重视。语文老师可结合历年中考试题来开展阅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通过加强阅读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等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4.加强监管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首先,严禁学生进入网吧等场所,对网吧的监管在大城市做得很好,但在中小城市却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其次,严禁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等信息设备,鼓励并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再次,家长应减少学生接触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机会,多带着孩子阅读书籍,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加强对网络作品和低俗刊物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网络作品、低俗刊物在学生中的传播。只有这样,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不健康的书籍,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正确的阅读习惯。

5.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虽然目前“学习无用论”很流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没有用,虽然大学生与农民工的工资差不了多少,但他们工作的性质不同,日后的发展也不同,不能以偏概全。同时,还应形成全民阅读的社会风气,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接受熏陶,受到启发,进而全身心投入阅读。社会风气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国家应重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6.加强家庭教育

语文老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练习,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告知家长,共同商讨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留守儿童的家长更应加强对学生的家庭教育,选好监护人,并让其经常和孩子练习,鼓励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监护人则应加强对被监护人的监管和引导。

总之,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多方努力。

[1]张凤英.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231-232.

[2]刘先业.浅谈农村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7):118-119.

[3]蔡大翠.浅谈培养初中生阅读习惯的意义和方法[J].中学时代,2014(21):77.

·编辑王团兰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