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市实验小学(433000) 杨 蓉
阅读教学,走向学习语言
——以《张衡》教学为例
湖北仙桃市实验小学(433000) 杨蓉
阅读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文本用词的精妙处,在连句构段中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语言文字连句构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要摒弃过去那种繁琐的内容分析的做法,切实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来。下面以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张衡》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
拿到一篇文章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充分解读教材。要弄明白我要用这篇教材教给学生什么东西。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认真去备课,钻进教材里去,着力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构段的高明之处,揣摩文体的写作特点。
在学习《张衡》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地震会有哪些危害?”学生马上找到了:“不仅城墙、房屋大量倒塌,还会死伤许多人畜,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我把这句话范读了三遍,故意把其中的“还”字重读。我问学生:“知道我为什么重读后面的“还”字吗?”学生疑惑不解。我说:“我把这个句子改一改,你们也许就明白了。你们看看可不可以这样改:‘不仅死伤许多人畜,还会造成城墙、房屋大量倒塌。’”孩子们摇头,都说不行。我问为什么不行。这时候,我要求他们把我改动的话与原文进行朗读、感悟、比较。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后面的情况应该比前面的要更严重些,才能突出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这样改不合适。我顺势引导:“‘不仅…还…’表明这个句子中,后面一个句子描述的情况要比前面句子描述的情况更深一个层次。这个句子的好处就体现在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句子的作用和好处,那谁来用‘不仅…还…’说一句话。”这时候,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起来了,而且内容表达得非常准确。
在读到“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这句话时,我抓住“发明”二字做文章。我问学生:“‘发明’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学生说:“创造。”我引导学生:“是的,就是以前没有,现在创造出来的叫发明。”学生还找出了与“发明”二字相近的两个词:“发生”“发现”。于是,我抓住这三个词不放,让他们选词填空。
发生发明发现
1.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__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___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3.这个故事___在很久很久以前。
通过比较和鉴别,学生不仅明白了这三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掌握了巧妙运用词语的方法。
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在于运用。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要着力于让学生感悟连句构段的特点和方法,理解语言的结构、探讨语言运用的奥秘,掌握和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看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
我先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弄清楚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问学生,你们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去观察的。
生: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
师:作者这是从哪个角度在看地动仪?
生:从整体上看。
师:然后作者又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读二三四句)
生:然后再写顶部,四周和龙头下面。
师:这叫什么顺序?
生:从整体到部分.
师:是的,除了从整体到部分,这里还有一个顺序是什么?
生:自上而下。
师:是的,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自上而下的顺序来描写地动仪的。
接着,我引导孩子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从外到内的观察顺序去观察自己的书包或者文具盒等,并进行仿写。这样,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掌握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真正摈弃过去那种繁琐的内容分析的“老一套”,解放思想,紧紧围绕着语言文字的学习、感悟、理解与运用这一核心,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切实把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实到听、说、读、写中去,让学生终身受益。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1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