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市正则小学(212300)张 燕
抓好课前预习助力课堂学习
江苏丹阳市正则小学(212300)张燕
[摘要]针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对旧知的回忆与联想,对新词的初步熟悉,对语篇的提前感知三方面入手,并通过设疑激趣、设疑解难、设疑导学三种途径设置预习内容,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会预习的目的。
[关键词]预习内容预习策略预习检测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现代汉语词典》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当学生将这种习惯和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时,将对课堂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帮助。这一点,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尤为重要。
1.对旧知的回忆与联想
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有延续性强、复现率高的特点。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利用Free talk或是TPR等活动,采用以旧代新的教学方式,复习旧单词、旧句型,导入新知,但在这样的时刻,极个别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余学生则是听众。为了避免此情况,教师可在课前预设回想相关联旧知的预习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使更多的学生“有备而来”。
2.对新单词的初步熟悉
学生平时没有多少机会接触英语。在英语课堂中,很多时候,学生因为对英语单词和句型的发音不确定,会想说而不敢说。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解决的。可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查词典、请教教师与家长或同学之间互助等形式预习生词,并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在每次课前预习环节中大声地朗读这些生词,在教师教授新词的过程中充当小教师,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去学习。
3.对语篇的提前感知
英语单词预习强调的是朗读其音,而对英语语篇的预习强调的是理解其义。教材中的每一篇语篇都是一个很好的语言材料,难度适中,贴近学生。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语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通过教师预设的习题了解短文大意。另外,还可以适当做一些翻译,或是把不会的部分做上记号,作为上课听讲时的重点。
1.设疑激趣,启迪思维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养成被动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给学生的问题贴近生活,使他们感到自学是一种乐趣。而对旧知识的一种回忆,就符合这样的要求,学生在有提示并自由的氛围下,唤起自己的知识储备。学生能力所及,又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地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3《My day》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预习内容。1.你还记得学过的数字吗?2.你会说出时间吗?你能说出哪些时间呢?3.你能说出几个一天中能做的活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自觉地复习数字与整点时间的表达,重新回忆起表示活动类的单词。这样开放式的预习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设疑解难,活跃思维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三下Unit 4《Where’s the bird?》Story time之前,我设置了这样的预习内容:判断下列内容,是否与课文内容相符。(1)The bird is beautiful.(2)The bird is under the tree.(3)The bird is behind the door.(4)The bird is on the desk.(5)The bird is in the tree.
这样前置性作业使有上进心的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学生几乎都能将书本反复钻研,运用主动获取的知识来分析,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关键的词、句下面打上标记,从而使自学的基本内容在头脑中留下一个深刻印象。
3.设疑导学,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喜欢鼓励学生多提问。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怎样提问。给予学生一定提示,告诉他们,提问可以是问一个单词、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可以是根据自己对语篇的理解,提出问题,其中也可以包括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是想问其他同学的;还可以是对语篇反复出现的语言点或是自己发现的不明白的语法规律等。
要让学生变被动预习为主动学习,必要的检测与激励也是必需的。我会在课前5分钟给予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的机会。比如,(1)我来做个小老师。在教师挨个检测词汇或句子的过程中,请认真预习并且已经提前学会的同学来担当小老师,得到同学们认可的同学可以获得一颗星。(2)小组合作。教师将检测任务分配到小组,通过相互学习的形式,把自己通过预习学会的在小组内分享,之后,再通过对小组情况进行评价来奖励星星。(3)大家来提问。在课前,请部分同学来提问,可以直接对同学们提问并要求回答,也可以是对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记录以后在当堂课中解答。而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更是可以得到两颗星的奖励。这样分层次的激励与评价,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并且教师给予的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是学生继续主动预习的强有力的动力。
总之,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课前预习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责编左芸)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