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2016-03-04 16:48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753000张爱琴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19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教材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753000) 张爱琴

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753000) 张爱琴

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有效的提问要切合学生实际学情,分层提问,面向全体,螺旋上升;要遵循教材特点,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的精彩之处提问;要把握好时机,适时、适量提问。

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然而,反思我们今天的语文阅读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因人而异,课堂上优生唱独角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

2.提出的问题不科学,或太浅,或太难,或可有可无,无层次感,无坡度。

3.浅显琐碎的问题过多,没有方向性。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一下子提出多个问题。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记不清教师提出了哪些问题。

4.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准。有的教师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索的时间;有的甚至先叫起学生,再问问题,学生答不准就反复追问,浪费了不少时间,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

以上提问的种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训练思维能力了。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呢?

一、提问要切合学生实际学情,分层提问,面向全体,螺旋上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换提问的角度,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找到自信。

下面就以我听的一节语文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片断为例来谈一谈课堂的有效提问。

(一)从基础入手

学生在读完课文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读课文时十分认真,也读得十分流利,真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画出有关父母对这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当时‘我’的表现的语句,读给同桌听一听。”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例,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教师都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以上提问看似简单,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它是为中下水平的学生而设置的,中下水平的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个问题也需要有一个搜寻与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读—画—思”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二)层层深入

教师提问:“父亲和母亲为什么对‘我’的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评价?”

教师的提问必须能够启发大多数的学生。毕竟班级中60%的学生都处于大致相当的学习水平,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由关注中下水平的学生转变为照顾大多数的学生,让他们形成语文学习思维。这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答案的延伸,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回顾全文内容、概括语言的过程。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当然这一问题的设计也是为了后面更好地引出作者对父母的爱的理解做铺垫。

(三)拓展延伸

教师问:“你如何看待巴迪的父母对他的爱?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的思维是较为活跃的,所以要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思维,就应提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思考的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当然,教师的提问并不是说有学生能回答出来就算完了,更重要的是通过个别学生的回答来带动其他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做到让每一个人都豁然开朗。

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但这个问题又不能不提,不能不解决时,教师应当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个“总问题”设计一些容易理解的“子问题”做铺垫。这样才能使学生围绕“总问题”,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进而解决这一问题。

二、提问要遵循教材特点,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的精彩之处

教师首先应研读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一)抓住课文题眼提问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上课伊始,可向学生提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意思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这里用一个‘和’字把这两句连在一起作为课文题目,将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学生通过读文、思考、讨论、教师点拨,解决了这个问题,课文的重点、难点也就突破了,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也就明朗了,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抓关键词句提问

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一位教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这对父子‘了不起’的?”教师抓住“了不起”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了广阔的背景。教师紧扣文本,让学生对“了不起”的感悟层层深入:从这对父子“了不起”的具体表现到“了不起”的原因及“了不起”的结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了这对父子真挚的感情及伟大的形象。

(三)抓中心句提问

教师如果抓住中心句教学,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可以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句入手,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通过读文、赏析、思考,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味,感悟桂林山水的奇丽之处。整堂课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欣赏、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提问要把握好时机,适时、适量提问

(一)提问要适时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应该问在学生“愤”“悱”之时,问在“似懂而非懂”之处,这是一种艺术。恰到好处的提问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一节课40分钟,学生不可能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这时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当学生的注意力还不能回到课堂上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课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式干扰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可以排除障碍,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课尾,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可以振作学生的精神,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二)提问要适量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的思考,这反而会破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割裂文章的完整性。每一次提问后,教师都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全面周到。

总之,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又要兼顾教材的要求及特点,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刘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19-035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