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民族学校(542826) 周广秀
以读为本关注生成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民族学校(542826) 周广秀
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参加言语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情感,通过兴趣引路、个性给意和熟读涵泳,让言语和情感实现同构共生,使学生入其境、品其味、悟其情,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读为本生成兴趣个性
朗读,就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清晰响亮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很多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没有朗朗书声的语文课堂,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调动学生参加言语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情感,让言语和情感实现同构共生,是语文课堂亟待解决的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孩子之所以对朗读不感兴趣,是因为教师不重视,片面认为朗读就是单纯的“读”,形式单一,丝毫激不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朗读需要从入境开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平仄韵律有致的古诗词,可以配乐朗读,让学生在悠扬的乐声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浅显易懂的现代文,可以组织朗读竞赛,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例如,《安塞腰鼓》是一篇展示西北高原上民间艺术的佳作,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原始的力量。生活在南方的孩子们没见过这样的阵势,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震撼的音乐和铿锵的朗读声中,学生的心受到了感染,精神焕发。第二个环节,分角色朗读。学生自主找出课文中“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句子,由男生齐读,其他句子女生分组来读。朗读开始,孩子们心情激动,那火热的舞姿、隆隆的声响、茂腾腾的后生,尽收眼底。孩子们的口中、耳中和心中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塞腰鼓”的盛会。
上述案例中,多元而新颖的形式为朗读开辟了一条阳光大道,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然而,一些教师为了多传授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干脆挤掉学生读书的时间。一堂课结束,学生张嘴朗读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中的朗读也成了“摆形式”“走过场”,至于领悟的深度和高度更是无法企及。真正朗读是应当潜入学生心底的。只有学生自己用心读了,才能拨开文字的形式,悟出其中的道理。
例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中,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开放的平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师:同学们读完第三段,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和感受吗?
生:我读出了只有镢头那么高的儿子,不远万里来到小岛,顾不上休息,栽种各种花草,忙得满头大汗。
……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读切入,使儿子“给”的形象在孩子们头脑中逐渐明朗起来。学生在反复而充分的朗读中,感知、品味语言的魅力,又在交流、讨论中构建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体系,获得成长的营养。
叶圣陶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面对语言文字,只有专心致志地揣摩、聚精会神地推敲,并熟读涵泳才能品出其韵味,洞悉其厚重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机会,让他们在朗读中接受新知识,提炼新信息,萌发新思想。熟读不是单纯地读文字,而是透过文字表面,与文本、作者实现精神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孩子心智的成长。
例如,教师在教《第一次抱母亲》一课,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感受母亲“泪水”背后的情感。
师:想一想,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幸福的,激动的,或是……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1:我觉得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
生2:对,欣慰中还有幸福和高兴。
师:同学们试想,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抱过我们多少次啊,多么的辛苦都忘记了;而如今儿子仅仅抱了母亲一次,她就流下了欣慰的、激动的、幸福的泪水。这说明什么呢?
生1:母爱最无私了,不求回报。
生2:其实,除了作者的母亲,我们每个人的母亲都是多奉献少索取的。
……
有教师将朗读誉为“煮书”。所谓“煮”就是用心聆听,会情于文,让学生将朗读过程幻化为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朗读教学要做到“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因此,我们应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空间,让他们读出激情、读出意境、读出智慧、读出感悟,这样“书声琅琅”就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3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