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215411) 范胡萍
《识字8鸟鸡鸭鹅鸦》教学设计
江苏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215411) 范胡萍
《识字8鸟鸡鸭鹅鸦》是一年级上册新增的内容,为偏旁识字教材。教学的重点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写法,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特点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设计偏旁识字朗读儿歌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随文识字,学习4个带有“鸟”字旁的生字。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写法,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它要同我们一起学习新本领。瞧,它来了!(课件出示飞翔的小鸟)它是谁呀?(课件出示汉字“鸟”)谁来和它打个招呼?
2.师:小鸟看到小朋友们这样热情,又给我们带来了它的好朋友,想介绍给大家。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3.师:小鸟开着小火车,把它的小伙伴们都请来啦!(课件出示图片)
4.师:它们的名字你们都会读吗?(相机出示生字“鸡
鸭 鹅 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识字8》。
【设计理念: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用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学习,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二、看图识字
(一)认识“鸡”
2.相机出示汉字“鸡”和图片(公鸡和母鸡)。
(1)师:“身穿大红袍,头戴大红帽”猜猜说的是谁?(公鸡)你知道大公鸡有什么本领吗?
(2)师:看看图,母鸡妈妈在做什么呢?从蛋壳里孵出来的小鸡会怎么叫?再来读读“鸡”这个字,有什么发现?(小鸡“叽叽”地叫,叫声和它的名字是一样的)
(3)师:你知道小鸡最喜欢吃什么吗?是呀,各类小虫是它的最爱。我们再来读读它的名字。(随机出示词语:小鸡公鸡 母鸡)
(二)认识“鸭”
1.师:(出示小鸭图)这个小动物你认识吗?请你读读它的名字。
2.师:关于鸭子,你知道些什么?(鸭子喜欢在河里游泳,吃小鱼小虾)
3.师:是呀!鸭子“呷呷”的叫声和“鸭”左边“甲”字的发音差不多。它的左边是一个“甲”字。谁来大声地读读这个字,把它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三)认识“鹅”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有趣的古诗。请大家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一听。(教师诵读《咏鹅》)
2.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哪种动物吗?是啊,唐代诗人骆宾王和你们差不多大小的时候看见鹅在水里欢快地戏水,就写下了这首《咏鹅》来赞颂它。
3.师(出示汉字“鹅”,图文结合)谁来准确地读出它的名字?瞧,鹅浑身的羽毛雪白雪白的,所以我们就叫它——白鹅。(指名读好)
(四)认识“鸦”
1.师:(出示乌鸦图)还有个小伙伴,你认识吗?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叫它“乌鸦”吗?是呀,乌鸦全身的羽毛乌黑乌黑的,所以大家都叫它“乌鸦”。(指名读好词语)
2.师:(出示汉字“鸦”,图文结合)这个字也读“鸦”,你有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呢?
3.师:关于乌鸦,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呢!你们想听吗?(教师讲乌鸦反哺的故事)你想对这只小乌鸦说什么呢?
【设计理念:“古老的汉字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实物图与古文字图,让学生在头脑中将事物与汉字的内涵联系起来,既帮助他们掌握了汉字,又激发了他们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同时,利用学生喜欢的古诗、故事,使他们加深对事物的了解。】
三、偏旁归类
1.师:这几个小伙伴都认识了吧?再来看看车厢上它们的名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右边都有“鸟”字旁)
2.师:是啊,它们和小鸟一样,都有细细的脖子、有羽毛的翅膀,所以都是“鸟”字旁。
3.(课件出示图文)那这些小鸟,你们认识吗?看看图,读读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鹦鹉白鹭喜鹊黄鹂)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归类识字文,在学习完词语之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适时拓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四、初读儿歌
1.师:有个聪明的人,把这些词语都编进了一首儿歌里,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一听。(教师示范朗读)
2.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
3.师: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逐句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儿歌作为识字文的一部分,也是为识字服务的。引导学生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将一个个词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之中,让小动物们的形象立即生动起来。】
五、学习生字“鸡鸭鹅鸦”
1.集中出示四个生字,引导观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右边都是“鸟”字旁,都是“左窄右宽”)
2.借助课件显示,直观了解“左窄右宽”。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仿影、反馈。(略)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写字,一定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与正确的方法。本环节中,教给学生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让他们发现同类汉字的规律,有助于今后的识字学习。】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