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225100) 王阅媚
创新设计,升级教学体系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化策略微探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225100) 王阅媚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培养未来社会栋梁之才的重任,展开教学创新研究符合社会发展大势。创新设计,不仅是一种教学改革措施,还是一种教学意识。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设计优化活动,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度,为学生的品德和行为成长带来更强劲的动力。
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优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为核心任务。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升级教学体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赢得自我成长主动权;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多元化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革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历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实物展示、生动讲述、课堂演绎、故事介入等方式创设情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为你高兴,与你分担》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介绍相关内容。有学生说:“第一幅图中的男生获得学校运动会百米赛冠军,同学们都来祝贺他。第二幅图中的小女生遇到了烦心事,几个好伙伴正在劝导她,给她以精神支持。第三幅图中的老爷爷倒在马路上,一群小学生纷纷围拢,扶起老爷爷。”教师给出评价:“你观察得非常细致,能够准确说出图片内容。”然后提问:“当你与别人分享快乐时,别人的心情怎样呢?当别人分享你的快乐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很快达成共识:当与他人分享快乐时,他人的心情是快乐的;当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时,自己的心情会更快乐。教师继续引导:“你有了烦心事,会跟周围的同学说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你的心情呢?”学生们开始讨论。有学生说:“我有烦心事一般不会跟别人说,我怕人家笑话我。如果真有烦心事,我一般会写日记。”可见,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信息,成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再设计思考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渐渐走入问题核心,形成重要学习内驱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接轨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设计,能够给学生以更亲切、更直观、更生动的感知体验。作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课程,在课程中感知生活,从而有效拓宽学生学习感知的维度。
接轨学生生活,主要体现在思维认知方面。例如,在学习《我要攀登》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入游戏:让学生离开座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半蹲姿势,抬头挺胸,两臂前平举,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两分钟时有人退场,五分钟不到所有人都败下阵来。教师随即展开“采访”:“你坚持了四分钟,表现相当不错,请谈一下你的感触。”学生回答:“我也想成为最后一个退场的,可这双腿不给力,两分钟就开始酸麻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可最终还是挺不住了。”教师总结:“游戏让我们碰到许多困难,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学生们快速展开讨论,课堂学习气氛非常热烈。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相关内容,因为有了一定的体验经历,学生学习思维迅速启动。
品德与社会不是纯理论课程,教师给学生灌输大道理不可取,也不可行,应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出于安全考量,实践活动一般不能走出校门,教师要在有限时空内展开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感知机会。
例如,在学习《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之前,教师可安排实践活动——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诚信名言众多,学生搜集很丰富。如:“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失信就是失败。”(左拉)“诚信为人之本。”(鲁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其中诚信故事展示有:郭沫若很小时特别顽皮,但很孝顺。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疗,可这花很贵,他买不起。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去偷芭蕉花,后来真的偷来了芭蕉花送给了妈妈。妈妈知道后很伤心,批评他做了不该做的事。郭沫若很内疚,再也不做这种事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积极评价,特别鼓励学生要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弘扬诚信精神,鼓励学生做诚信之人。
综上可知,品德与社会课程包含众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较高的契合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具体感知体验中获得成长历练,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基。
(责编 黄春香)
G623.15
A
1007-9068(2016)36-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