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 邵 莹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 邵 莹
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创设有效的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阅读效率。
高年级英语 阅读教学 活动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阅读技能是通过“简单的阅读,朗读,获取直接信息的阅读,归纳分析式的深层阅读”四个层次逐步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创设阅读活动时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与阅读策略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具体课例从高年级英语阅读课堂入手,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英语阅读活动。
阅读前属于知识的输入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背景,提供适当的背景铺垫,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话题,扫清语言方面的障碍。
【案例一】五年级下册,unit5 Helping ours parents【story time】板块。授课教师在阅读前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1.教师呈现自己的家居生活照片,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有关房间类的单词,living-room,kitchen,dining room,bedroom……
2.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家人照片,用“This is my……”“He/she is in the……”来做介绍。
3.教师借住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己与家人做家务活的图片,引出本课目标句型“What is she/he doing?”“He/she is……”让学生先行感知现在进行时的结构与意义。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呈现自己房层结构的真实照片让学生观察与再现房间类的英文单词,迅速将学生的活动情景放置在“家”中,引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场景。接下来让学生利用照片向同伴介绍家人,巩固了所学句型,为本课的目标语言表达奠定基础,最后教师介绍自己家人活动图片,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巧妙地引出本课话题与目标句型,这样层层递进的阅读前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
阅读中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获取文本的详细信息,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脉络,熟悉文中的语言现象,进而更流利地朗读与理解文本内容,因此这一环节是提升阅读技能与掌握阅读技巧的最佳时期。
【案例二】五年级下册Unit7 Chinese festival【story time】板块,授课教师做了以下的设计。
(1)watch and match要求学生观看节日图片,然后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或预习情况,选择相应的节日名称进行配对。
(2)Read and answer要求学生自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When’s spring festival?”“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spring festival?”“What do people eat?”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相应的答案。
(3)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剩下的三个节日,可以问答、填表格、填空等形式。
在上面的阅读活动中,授课教师重视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与阅读策略的掌握,跳过生词与句型的障碍,引导学生从文本结构入手,讲述一个节日从名称到时间再到活动到食物,让学生在阅读中的环节开展语言理解,感受语言运用,提升思维活动,也为学生有效的捕捉文本关键信息奠定基础,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形式多样的策略进行文本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中提升语言运用技能。
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理解文本大意并内化所学语言之后,它的主要目标是积极引导学生回顾文本的段落结构,尝试归纳文本大意。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策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转变,并积极为他们提供语言实践平台。
【案例三】六年级下册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story time)板块,在阅读后环节授课教师设计了以下活动。
(1)朗读全文,并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准备几个问题“Who……?”“Where……?”“What……?”
(2)Read and think“What dose this story tell us?”
(3)retell the story(chose one way to retell the story)
(4)continue to write the story.(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在上面的环节中授课教师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让学生借助关键词完成对文本的复述,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建新的思维导图,实现对整个文本脉络的整理,为完成后面的续写搭建有效平台。
英语阅读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设计什么样的阅读活动无疑会影响学生阅读思维发展水平。教师应根据文本要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精心创设有效的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观察交流,帮助学生提升参与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在读懂文本、乐学文本中形成自我理解与认识。
(特约编辑 潘 霖)
G623.31
A
1007-9068(2016)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