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境抒情,润物无声——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关德育渗透的初探

2016-03-04 04:36刘荣华
新课程(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立德高三育人

刘荣华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借境抒情,润物无声——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关德育渗透的初探

刘荣华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情感态度和语言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学校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育人”的主阵地又是课堂。

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校本课程;文本教材

情感态度和语言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学校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育人”的主阵地又是课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以知识为载体,具体、自然、有效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就德育研究德育,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空洞地向学生说教,或节外生枝、生拉硬扯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样,不仅削弱了知识的系统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德育应当渗透到各课程之中,这是学生道德人格成长最自然有效的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交流工具,被提升到必备技能的范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借助文本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语言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更要讲求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和谐统一,把握好思想教育的渗透点,正确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有机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观。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材,充满了人文情怀。它关乎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是非善恶,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涉及多个话题,从朋友,名人及其贡献,娱乐,环境保护,饮食健康,灾难,未来生活,英语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地理状况、风俗、习惯,英美文学等。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个主要的中心话题,每个单元的各功能板块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这样的教材编写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素材,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典型实例,整合材料,把话题归类,挖掘德育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得德育。

例如,Book 2 Unit2 The Olympic Games,介绍了奥运会的起源、宗旨以及比赛项目,同时介绍了一些古代希腊神话传说和其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奥运会精神以及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在Book 2 Unit 2 Healthy Eating和Book 6 Unit 3 A Healthy Life通过学习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及表达抽烟、吸毒及其危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他人,了解我国和一些国家中通过公益服务帮助沾染坏习惯的弱势群体的情况,远离毒品。Book 4 Unit1Women of Achievement,Book 1 Unit5 Nelson Mandela—amodern hero,Book5 Unit1 Great Scientists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名人事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有利于良好的人格塑造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

只要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整体把握教材、认真研究、重新整合,并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有效地借助多媒体资源,创造出一个自然的融德育与语言知识于一体的教学环境。

二、依托阅读完形材料进行德育渗透

高三这一年对于高中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说是决定他们未来命运的一年毫不为过。孩子们能不能在高压环境下坚持前行,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靠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商。情商的提升往往离不开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三应当更加注重“立德树人”。

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相对于高一、高二的教授新课而言,高三的复习课则显得特别的枯燥无味,不仅少了新知识的输入,而且没有太多的课堂活动,通常都是单纯的单词、词组和语法的不断复习,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将这些知识加以巩固。简言之,高三的复习课则更像机械的语言教授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不能进行思想道德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相反,我们可以借助复习过程中大量的完形阅读资料适时地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更好地育人。

一轮复习的资料、高考仿真模拟题、历年的高考题等都会为我们提供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德育素材。记得曾经做过一篇题为Somebody Loves You的完形填空,讲述在一个凄冷的雨夜,五十多岁未婚的马克因为感受不到被爱打算结束他自己的生命。就在他绝望之际,他看到一辆车上贴着Somebody Loves You,于是他敲开了“我”家的门,我的父母友好地邀请他进了屋,当“我”看到马克抱头痛哭时,年幼的“我”感到很心痛,于是回到房间拿出“我”仅有的积蓄——half-dollar放到他的手上,并且给了他一个拥抱。就是这个拥抱让马克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关心他、在乎他,让他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整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在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所带两个文科班级,学生的文化课功底很差,大部分学生在高三都是有心而无力,很多人对于高考对于未来都没有信心,甚至有一些学生存在自暴自弃的想法。因此,在提前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决定利用这篇短文告诉我的学生:To the world,you are someone;but to someone you are theworld.让他们要坚强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管现实是多么残酷,总有人会关心支持他们,对他们不离不弃。

再如,有一篇讲儿子对父亲思念的文章。童年时代家里很穷,Frank的父亲靠出海打渔维持家里的生计。勤劳的父亲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每次送儿子上学他总是要亲吻儿子,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可是,逐渐长大的儿子Frank,觉得自己不能在同学们面前接受这样的爱的方式,于是当父亲又一次想要和他亲吻告别时,他说他已长大了不需要吻别了。父亲虽然难过但也尊重儿子的决定,没有吻别。谁知这一次却是父子之间的最后一面,父亲在那一天出海后就再也没有回家,儿子Frank非常愧疚。这篇完形填空所讲述的道理和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子欲养,而亲不在”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要感恩父母,即便身处紧张的高三,也要感谢和理解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能将他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又如,2014年辽宁卷的完形填空,这是考查生活类的一篇完形填空,它通过作者自己的一次与妻子约会迟到的事情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因为我们思考的出发点不一样,有些人只关注原因而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而有些人只关注结果,没有去考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遇事要冷静,要相互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处理这些好的德育阅读材料时,除了要将语言要点讲解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达其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利用校本课程进行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除了文化熏陶外,还有生活熏陶。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德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要将德育置于生活之中,以生活教育学生。教育家的思想理论启示我们:“立德树人”的形式和方法可以从课堂走出课外,那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投身于社会,去看,去问,去观察,去感受,去领悟……这些自我体验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德育,学生到社会上亲身参与、体验,本身也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份财富。

我校开办的具有英语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English on the way,英美影视文学欣赏,英语美文赏析,英文小说漂读,以及科技体育艺术节的英语之夜,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去看、去问、去听、去说、去读、去唱、去演等这样的自我参与的方式去体验英语的语言魅力,与此同时,在没有师长刻意的引导下,自己用心去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人生感悟。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立德树人”?

总之,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是教师借助德育素材所创造的有效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水到渠成的教育——润物细无声。

[1]周雪梅.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王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编辑谢尾合

猜你喜欢
立德高三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三·共鸣篇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