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锦绣小学(230000)胡召霞(特级教师)
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安徽合肥市锦绣小学(230000)胡召霞(特级教师)
[摘要]良好品德的形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品德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将品德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关注品德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品德课堂有效性生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小学品德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将品德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可回归学生的世界,触及学生的心灵。教师应组织有效的活动,让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的心里。
案例1:《伸出爱的手》。
(课前准备:学生调查社区的一至两名残疾人,了解盲人、聋哑人、肢残人生活的不便、困难以及他们为了生活所付出的努力)
师:你调查的是哪位残疾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是怎样的?你由此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调查情况和感受)
师:现在分组开展四项体验活动:一是分组体验把眼睛蒙上后,靠触摸来辨别钱币的面值;二是两人一组,先后一人蒙眼,一人提醒方向,蒙眼的学生绕教室走一圈;三是不说话,靠手势来传递老师耳语的信息;四是一只脚着地,拄拐杖走路。体验者和观看者分别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盲人走路真的很艰难。刚才看到蒙眼走路的同学很困难,真的很想冲上去拉她一把。我觉得残疾人很需要我们的帮助。
生2: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帮助残疾人,而不是嘲笑或瞧不起他们。
生3:残疾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不便,但他们仍然尊重自己、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值得我们敬重。
上述教学中,学生走进社会,展开调查,并通过情境体验,增强了尊重、善待残疾人的情感,感受并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从而意识到向残疾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形成道德认知和情感,提高了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教师可组织有效的活动,实现品德课程的开放性,注重品德教学的实践性,从而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2:《平安回家》。
活动一: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结合学校大门外是主干道,车多、人多,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现状,联系区交警六大队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活动二:成立“小交警队”。
在班级内分组成立“小交警队”,联系交警六大队,请交警六大队派出指导员给“小交警”们集中上交通法规课,并进行交通指挥手势训练。
活动三:“我是交通协管员”。
组织“小交警”们轮流协助学校值日教师,维持校门前的交通安全,并主动参与路面交通协管和宣传。
活动四:“我是平安小天使”。
班级内定期进行“我是平安小天使”评选活动,发放“平安小天使”徽章。
教师通过开展四项系列活动,充分体现品德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通过听报告、学习演练、参与实践等,增强了安全意识。
案例3:《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师:在发生危险的时候,我们要镇静,不要慌张,采取自救措施和求救措施很重要。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将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如果这些危险情况在我们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组织学生演习)
演习一:当火灾发生的时候。
(学生演练:大声呼救;拨打119;用湿手巾捂嘴;用棒子将鲜艳的衣服或塑料布挑到窗外;在可能的情况下,设法阻止火势蔓延;学习使用干粉灭火器……)
演习二:当地震来临的时候。
(学生演练:震时躲在课桌下、讲台旁及空间小的房间里;震后转移阵地,撤离震灾区;被困时沉着冷静,树立生存的信心,保护自己免遭余震的伤害,保持呼吸畅通,设法脱离险境等)
演习三:当有不法分子闯进校园的时候。
(学生演练:躲闪、逃跑、求救、自救、报警)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活动的实践性。三次演习活动让学生真实模拟在危险发生时该怎样做,促使学生由理性认识过渡到切身的行动,体现了品德教学的实践性。
(责编钟伟芳)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