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晶晶
(西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对“东西”的构词以及演变过程的探析
安晶晶
(西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东西”最早指方位,即指东方和西方。但在现代汉语中,“西”字逐渐轻声化,用来泛指任何事物,作指称用。探究“东西”的演变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东西”的历史来源,发现其变化规律。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观点,探析其成词依据及演变过程,使人们对“东西”一词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东西 任何事物 构词依据 演变过程
“东西”这一指代词已成为日常用语,用来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用来特指人。由“东西”构成的词组,如吃东西、写东西、想东西、小东西等,从书面到口头随处可见,随处可听。与此相应,作为指代用的“东 西”一词已获得了专门标识,“西”字已轻声化,组成一个单纯词(dōngxi),以区别于表示方位的合成词“东西”(dōngxī)(刘塬,1984)。《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玄注:“物,色也。”孙诒让正义:“凡物各有形色,故天之云色、地之土色、牲之毛色,通谓之物。”因物各有形色,故用“物”泛指事物,正如用“形形色色”泛指各式各样一样。然而为什么用“东西”指代事物,而不用其它的词,诸如“南北”?这至今仍模糊不清,然而却非常有趣。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非常热闹,“五行说”、“东作西成说”、“东西京说”、“东矿西珍说”等纷呈不衰。本文将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观点,探析其成词依据及演变过程,使人们对“东西”一词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在词义发展过程中,“东西”由表示方位“东”与“西”两个具体方位发展为一个词。起初泛指方向、四方。如:
1.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唐·杜甫《兵车行》)
2.叫嚣乎东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又由上面的意思引申为动词,意为“漂移四方,无定处”。如:
3.耶娘年七十,不得远东西。(《王梵志诗》)古时招待客人时,主人在东,客人在西,于是又用“东西”来代指“宴席上四坐的诸多宾客”。如:
4.舞急锦腰迎十八,酒酣金盏照东西。(王安石《寄程给事》)表示“酒杯”义的“东西”词序不固定,也可以说成“西东”。如:
5.此去定膺先宠,且须满醉西东。(赵长卿《朝中措》)然后又由此转指“酒杯”。如:
6.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
7.宋代,“东西”产生了表示“泛指各种事物”用法。如:
8.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张元幹《诉衷情》)。
9.这件东西,是要不得的。便要时,则怕娘娘不舍的。便是娘娘舍的,大王也不舍的。便大王舍的,小的也不舍的。〔净甚东西,直恁舍不的?(汤显祖《牡丹亭》) 再后来,“东西”这一词义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东西”一词的中心义项。
“东西”用来泛指各种东西的意义何以而来?各种说法争论不休。有一种现代的解释,颇有意思:“人对‘东西’的见解,是受太阳起落的影响。传统说法从整体空间出发,有先例支撑;后一种说法直接诉诸于现代人的常识,或许还与太阳崇拜有关,弊端在于缺乏历史感:但两者都无法解释 “东西”一词为何到宋后才出现。但从取词的角度来看,突现出中国人对“东”的尊爱,如“东宫”为最尊。但在现代生活中,科学上更多取指南针的指向“南北”作为基本指向(Tao, Hongyin,2006)。第二种说法是五行说,通过把事物类归为五行,再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解释世间万事万物。以五行学说来解释“东西”,有正反两种不同的解说:一是将“东西”直接与五行说相挂钩,从正面进行解释;一是树立“南北”作为“东西”的假想敌,在两者的对立中破除“南北”,从反面确立“东西”的合理性。但是上述说法,都紧揪住“东西”词语的字面,静态建构其构词依据,均有不妥之处,无法兼顾为何在历史上“东西”一词的大量使用在宋后才开始大量出现的事实。而且,它们都忽视了词语的演变,变成了纯粹的想象物。“东西”作为一个常用词,能够流行开来,里面包含大众接受的问题,虽然这些构词依据比较虚悬,但仍然有它的意义。
一个词中的规约义素和隐含义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有着不同的凸显,所以判定这些方位词含义,离不开语境:这里讨论的这些“东西”词语,不包括实指义,而是泛指义的方位词。在泛指情况下“南北”代表遥远,“东西”代表近处,是大致的规律,并不能说“东西”代表遥远的例子就一定不存在。“东西”一词的研究历程对语言研究方法有启示意义。从明代以来,一直就有很多人试图揭开“东西”物品义由来的秘密,但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人不去深入调查该词在历史上的使用情况,不掌握该词历史演变的具体事实,而是坐而论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以猜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幸而言中”,也跟不着边际的误说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都不过是猜测而已,谁是谁非,无从知晓。例如好多人试图从市场的方位来解释“东西”物品义的由来,这是因为解释者只知道“东西”在后代的含义,而不清楚“东西”原本泛指事物,跟市场是扯不上的。所以,老老实实地调查语言事实是语言研究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掌握丰富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看清语言演变的规律,才有可能发现演变发生的原因。
[1]Tao, Hongyin. The Grammar of Demonstratives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 A Case Study[J].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006(1)
[2]何娜,释“东西”,《文学评论》第7期,2010。
[3]刘源,《现代汉语词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4:249)以及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 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00)
[4]王云璐,“南北”“东西”新论,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2:2。
[5]张云峰,“东西”词化过程及其动因探析,《临沂大学学报》第6期,2013。
安晶晶(1994.9—),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