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新市中心学校梅山小学(243141) 夏大春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新市中心学校梅山小学(243141) 夏大春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是学生领会文章意义的主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使学生开拓眼界,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对美的享受,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习惯阅读方式自主阅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质疑能力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笔者以从事多年的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实践,就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培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前提,语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对一些有多种理解的文章,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从自身的视角去理解文章的意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中一些可拓展的内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新性的理解阅读。比如在讲授《开天辟地》时,让学生想象盘古的身体是如何一点一点地变化的。学生通过想象都能说出哪些细节来,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并不是枯燥的,而是快乐的享受,让学生爱上阅读。又如,在教授一些对话内容较多的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通过角色扮演,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在一组学生朗读结束之后,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讨论哪些部分需要改进等,然后再进行朗读,通过多次阅读达到其义自现的效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比如教师以21天为一个周期,让学生每天都进行定时的阅读,并将阅读的感悟和体会写成小段文字,可以是对文章的总结,或者是对文章精彩内容的复述,或者对阅读同一个材料点学生进行分组,再进行交流探讨等,使学生逐渐养成到时间就开始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每一个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地重复和鼓励。根据学生爱动不爱静的特点,教师要有耐心,刚开始阅读时候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故事性和趣味性强的阅读材料,使其产生兴趣,再逐渐选择一些理论性和议论性多的阅读材料,这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转变的时间。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利用时间,并给孩子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这样,家校共同努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朗读。朗读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快地理解课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大声地、有感情地、集中精力地进行朗读。对学生的明确感受,教师要给予肯定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信心、主动性,逐渐提升阅读的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能说出来。教师要将授课过程变得开放化、自由化,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可以每周安排一节“自由畅谈”课,给学生一个阅读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如在进行《哪吒闹海》等神话故事类的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探讨,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进行“讲一讲”的练习,从“无声的阅读”转变为“有声的阅读”。只有多说多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也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对于文章中的重点或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能够提出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焦急”和“耐心”,让学生细细地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理解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质疑是为了更深的理解,只有理解了阅读才有意义。同时,只有不断地质疑,思路才能逐渐打开,思维才会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特约编辑木清)
G623.2
A
1007-9068(2016)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