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冰菁
教师,到底应该是修剪枝丫的园丁,还是带领孩子领略一路风景的导游,这个由小学生抛出的话题,显得格外引人深思。针对这一讨论,我有几点自己的拙见:
一、导游型教师符合孩子的天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作为孩子的天性,被越来越多地重视。孩子把老师从园丁转化为导游,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孩子的角度看,导游的角色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导游,顾名思义,就是起引导作用的人,导游只要稍作引导和指点,游客游什么?怎么游?有何收获?那就是自己的事了。这种方式,可能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比较符合孩子要求平等、自由的天性,也比较贴合教育的本质——引导。
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不要用布置作业、考试等强制手段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需要规范,更需要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教师比喻成“导游”有其可取之处和一定的需求范畴。
例如,在教学《西湖》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模拟,带领学生游览了西湖的美景,不管是柳丝轻拂的西湖岸边,还是缎带般镶嵌其中的白堤苏堤,抑或是月影浮动、流光溢彩的月下湖景,我都像个导游般带领着学生去欣赏,去感受。但作为一名“导游”,我并没有告诉我的“游客”我对西湖的感受,而是让他们在游览过后自我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果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游客”在游玩过后都表达了对西湖的不同感受,有的说:“西湖是静谧的,月光下的西湖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像是一位低吟浅唱的姑娘”;有的说:“西湖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围成的绿色镶边、白堤苏堤组成的绿色绸带、远处绿色的孤山,无不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此时的西湖像一个脆生生的少年”......如此风格迥异的答案,是“园丁”所给予不了的,同时也激发了“游客”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园丁型教师是必不可少的
相对于课文内容的教学,生字的教学则需要老师像园丁一样去教授。在一篇课文的第一课,会读会拼生字之后,要认识生字的偏旁部首和组成笔画,接着掌握生字笔顺,在老师范写的基础上能够描红和书写。例如在教学“晴”字时,首先要让学生会读会拼“q-ing”,知道是第二声,然后要让学生准确说出“晴”字为左右结构,偏旁为日字旁,同时知晓它的组成笔画,在老师范写时准确掌握“晴”字笔顺,最后在自己书上进行描红和仿写,这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个生字的教学。这个过程需要老师按照步骤,一步一个脚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规范和习惯。
所以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导游不能完全替代园丁。在大家眼中,导游可以带领大家看最美的风景,但是,教育是多元化的,仅有导游型老师还不够,不能缺少园丁型老师的精心侍弄。
北京有位叫常丽华的老师,她给自己带的班取名“小蚂蚁教室”,她在“小蚂蚁教室”精心耕耘数年,打造《农历的天空下》一个课改课程,把文学作品、古诗词等综合在课程里,引导班上的学生探究学习。几年下来,这个班的学生文学修养明显高出一筹。这都是靠这位“园丁”的精心培育,才使“花朵们”绽放出了独特的幽香。
所以说,称老师为“导游”也不是准确定位老师。我觉得,称老师为“园丁”也绝非有错,毕竟“园丁”是从精神层面理解更合适一些。
三、园丁型与导游型教师密不可分
通过上述的论述,针对中国教育的实际,只有集合“园丁”与“导游”特质的教师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实际教学一篇文章时,必然包含了生字与课文内容的学习。在学习生字时,需要“园丁型”的教学方式,这样孩子才会学得又好又扎实;“导游型”的教学则更侧重在课文内容的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也有许多创造性的做法,这能够让大人刮目相看,所以放手让我们的“游客”自我表达感受,会使“课文之旅”更加充满生气和趣味。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只有在学生认读生字的基础上,了解“疲倦”“挂牵”等词语的意思,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和阐述给其他同学听。课堂上,很多问题和有关课文的理解,不需要老师的解释,就会发现孩子给了你令人惊喜的答案。自然而然,对教师工作的辛苦和这份职业的崇敬之情从孩子心中油然而生,课堂也显得富有人情味,不觉呆板和枯燥。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作为“园丁”的老师,要细心呵护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汲取阳光的照射和雨露的布洒;作为“导游”的老师,则是带领孩子走进“自由王国”,享受“独立思考”的乐趣。唯其如此,才会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都能够享受爱的教育,都能够得到健康成长,也就能够为国家造就不同的人才。
四、好教师惟在“用心”二字
但是,言而总之,别管老师应该是“园丁”还是“导游”,如果仅从表象的概念上去抠字眼,去苦思冥想,统统无济于事,都是不着边际的猜疑。其实,不管是“园丁”,还是“导游”,最重要的都是在学生的事上用心去做,用心去想,用心去思考,用心去付诸行动。如果让学生仅仅是表面上把老师当老师,而在他们心中老师什么都不是,那就坏了,那就是一个失败的老师。
现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网络信息化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得非常迅速,如果老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果自己讲授的知识不准确、不靠谱,让他们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正确答案,老师还会有什么威信呢?因此,老师的知识储备必须是非常丰富的“储粮仓”,需要什么有什么才行。也就是说,老师向学生传授一点知识,老师就得有一桶的知识储备才行。如果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首先自己拿起笔来能写出一篇文如泉涌的好文章,让学生口服心服。如果自己懒洋洋什么脑子都不想动,还想教育出好学生来,那是痴人说梦。
如果老师是一个园丁,就要懂得怎样像农民一样辛勤耕耘土地,怎样播撒种子,怎样种耕管理,怎样选择收获季节。如果老师是导游,就要熟悉全国各地所有的旅游景点有什么个性特征,以及人文典故之类的历史人物传奇故事。如果自己连哪个景点在哪个省份和地市都不知道,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导游。如果每个老师都能把这些道理弄明白,就不难理解老师应当是什么好了。
所以,综上所述,评价好教师的标准不在于你是“园丁”还是“导游”,惟在“用心”二字,把学生放心上,才能让“祖国的花朵”绽放最美的花瓣,散发极致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