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萌萌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运用网络技术和金融业务的不断相结合,对金融市场起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2013年以来我国网络金融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阿里巴巴“余额宝”的广泛应用对金融行业有着重大的影响与冲击。网络金融的出现与发展无疑对我国的传统货币政策产生一些影响,对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网络金融的现状,探讨网络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网络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为依据,来分析它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金融;货币政策;货币乘数;电子货币
一、网络金融的内涵及其特征
网络金融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是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务全面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理解,网络金融是通过网络为媒介,以相关软件平台进行,进行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及相关的金融业务操作;从广义上来讲,网络金融还包括与其相关业务操作的金融结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及网络安全方面[1]。
与传统金融相比较,网络金融具有以下新的特征:首先是虚拟化,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务的虚拟化,服务机构的虚拟化等,像电子货币的出现使我们的实物货币逐渐虚拟化;其次是业务边界的模糊性,网络金融运用网络技术使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严重冲击着传统金融体系的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的分工,导致金融业务边界逐渐模糊;再次表现在开放性,网络金融突破在空间、时间、地域上的限制。网络金融有3A金融之称,即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提供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最后是运行的透明性,实现了透明度高的网络金融,为金融业务提供了信息方便。
二、网络金融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效果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工具、选择性工具和补充性的工具,由于选择性工具、补充性工具受网络金融的影响不大,在这里我们仅对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作分析。网络金融不断创新改变了金融市场的结构和货币供给需求,使它们处于相对复杂的状态,这就为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节时带来了困难。不确定性的增加,则对传导机制、传导时间和传导效果就不容易做出判断。
1、网络金融使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节效果降低
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金融市场中货币的供给量,但是近年来网络金融的蓬勃发展为投资者追求利益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投资空间,使资金借助网络金融的渠道从商业银行流向非金融机构与市场,因而避免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它的约束,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逐渐降低。究其原因:首先网络金融作为一个新型的金融体系内容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对其征收法定存款准备金,否则会缩小其在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网络金融的发展会受到阻碍。如果我国对网络金融机构收取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而国外不收取,这样国外的金融产品很快就会进入中国市场,削弱了本国的竞争力。再者网络金融所进行的金融业务交易中多是以中间业务为主,涉及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业务比较少。并且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会将一些传统的存贷业务转移到证券业务、中间业务等。这些都降低了中央银行想通过计提存款准备金来控制货币的供给,使商业银行作为传递导体的功能降低。
2、网络金融削弱了再贴现政策
在现实中,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来达到调节效果本身就不理想,原因是中央银行虽然在再贴现率上具有主动权,然而金融机构却具有选择是否贴现的主动权,如果贴现率比较高那么金融机构则会选择其他的方式融通资金。网络金融的出现使其交易成本降低、信息透明度高、不易受再贴现政策的约束,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得到资金需求。这样无疑削弱了金融机构在融资时对再贴现政策的依赖性,网络金融的出现降低了再贴现政策的传导效率,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效果。
3、网络金融对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相对于其他两种货币政策工具是最灵活的。首先一方面伴随着网络金融产品的创新,流动性、盈利性又比较高且网络金融多进行的是中间业务,所以说金融机构可能会通过调控发行不需要交纳准备金的电子货币来抵消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影响的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电子货币出现之后可能会使网络金融的金融产品业务逐步创新,例如电子货币的出现,可能会导致用来吸收存款准备金的公开市场业务的出现,这些创新性的公开市场业务的出现,可能会导致中央银行通过吸收过多的流动性资产,基础货币减少影响货币乘数,反过来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削弱。
当然了网络金融虽然改变了金融资产的负债结构,但由于信息透明化、成本低等优点也加快了网络金融国际化和市场一体化,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速,同时网络金融加强了货币当局公开市场业务的“告示效应”,使传统的信贷模式由原来单一从商业银行获得走向了多元化。比如在线P2P信贷模式的出现就为资金贷款提供了很好的来源。因此,在金融网络化的条件下,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变得尤为复杂其效果也是难以预料,是促进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还是削弱了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这就取决于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动态博弈了,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前景有一个预期。
三、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在提高市场效率和竞争水平的同时,对我国的货币传导、货币供给需求、货币政策工具都有强烈的冲击。不仅使货币层次与结构、流动性、盈利性发生变化,同时也增加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因而我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作出反思进而调整。我国货币当局应当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优化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提高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效应的效率。
首先要区分好货币供应的口径层次的划分,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调整;其次在信贷方面要建立合理多元化的信贷传导渠道,使其伴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强化其利率传导机制和市场化进程;再者中央银行应增强信息透明度,是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降低,这样可以提高经济主体对市场多元化的重视程度,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使货币政策操作效率更高;最后是要积极探寻其他更好的货币政策工具,使其更好的让网络金融与货币政策体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晨.网络金融对我国中央银行职能的影响和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
[2] 唐平,郭巍.中国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3] 王琴,王海权.网络金融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13(08)
[4] 叶翔,梁珊珊.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J].海南金融.2013(01)
[5] 杨力.试论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网络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7(03)
[6] 纪玉山,王倩.网络金融活动中的外部性及其引发的政策思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1)
[7] 商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8] 江娅.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2
[9] 彭涵祺,龙薇.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研究——以新兴网络金融公司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4(1):100-103.
[10] James A.Dorn,The Future of Money in the Information Age,the Cato Institute,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