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歌
我一直喜爱木头的质朴和清香。
童年的夏夜,我躺在木头的条凳上,听奶奶讲笑话,笑着笑着就掉到了地上。于是爬上木头方桌,在满天星光下轻轻翻身,可以听到赤裸的皮肉与木头相接,发出慢慢剥离的声音,微微地,甜美地。
那时候的邻居是一个斜眼的木匠。家里的木桌木凳都是他一手打造,还有我的七巧板和积木城堡。
我曾去他家蹲在他面前,看他斜眼弹着墨斗,在光洁的木头上轻轻地做上标记。他正在完成一张雕花的大床,据说是别人家定下的嫁妆。我的腿蹲着有些酥麻,出去转悠了几圈,就发现那方方直直的木头长段正在瘦成一个耸肩的形状,还有即将完工的床尾,喜鹊登枝,枝蔓缠绕,如同一段缠绵悱恻的闺阁绝响。
尽管结果总是让人新奇不已,但雕刻、拼接的过程在那时的我看来无疑是枯燥而冗长的。
他家里永远只有那几把细长的凿子、锯子和一把斧头,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奇怪工具。我永远也看不清他到底是怎样去雕琢,只见他凿刻过的地方就会雪花般飘落下一阵木屑,满地都是,还有的在他的头发里优美地卷曲着,我想帮他摘下,又怕打扰到他。
我百无聊赖地想起他以前告诉我这些木屑可以添在灶火里,容易烧火而且米饭会因此结出可口的锅巴。我想他家的饭一定很美味,便看向他家的厨房。其实那根本称不上是一个房间,只是一个孤零零的老式灶台,灶膛里有几根焦黑的木头,凑近了还能嗅到木头专属的滚烫而细小的香气。
难道他就是在这个逼仄的灶台前发现了煮饭的奥秘?我望着他依旧专注的身影,忍不住发出了疑问。他闻言微笑地抬头,抖落了一身的碎木屑:“我三天两头会忘记吃饭的时间,手头的东西最重要,哪顾得上再装一个高级货,我也使不来那些东西,简简单单像这些木头一样就好了……”
我想象着在那些我看不见的日子里,他一个人,无人打扰,端坐在小板凳上,在简陋的小房子里,伴着他钟爱的木头,把一个个晌午坐成了黄昏。
可能多数时候他的生活会粗糙得像那满地的木屑,但一旦触碰到那些方正的木头,他的心就会像一件光洁的完成品,整个人都焕发出不一样的神采。
也许他会终身斜眼弹着一只墨斗,永远维持着内心的准绳。这样质朴而简单的生活,却因此透出一股木头的芬芳来。
(指导老师:王红)
评点:王冠婷
在文中作者回忆了一个童年时的木匠邻居,热爱木工,虽然做工的过程看似“枯燥而冗长”,但是他却投入全部心力,废寝忘食,把这个工作当做艺术般钟爱,因此,“整个人都焕发出不一样的神采”。整篇文章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于木匠专注于热爱的木头的敬佩,叙述流畅自然,富有场景感,语言优美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最后,结尾处以内心也维持着墨斗样标准的准绳,生活也沉淀下木头的芬芳来升华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在描述木匠的部分线索不够清晰,写得过散,应该在结构和框架方面多下功夫。此外,如果在深化立意方面多用些笔墨,会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