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勋
(福州鼓山中学,福建福州350000)
巧用时机实现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
陈建勋
(福州鼓山中学,福建福州350000)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要把握好渗透时机,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也可以创设各种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有机地选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者某个知识点的讲授,或者课堂的操作训练,不牵强附会,让课堂知识的传授跟德育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特别对于信息技术这种边缘学科,应在课堂技能训练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教育;渗透时机
对教师而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树立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启迪学生热爱科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等。这就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德育思想的渗透提出了要求。对此,笔者在十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生涯中有一些实践和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很多时候开展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教师要善于抓住并把握这些宝贵的时机,巧妙地开展德育。
1.抓住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时机
在新版八年级上册《图像处理》章节里活动一《图像的获取》的教材中,介绍了通过三种方式来获取图像,其中一种是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获取“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图片,第二种是通过PrintScreen键获取“天宫一号”视频中的图片。教材中所提到的资料都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大事件,因此笔者在课堂上进行这样设计处理:教授学生第一种方式获取图像后,要求他们点击图片所在网页,并向某个同学提问,要求其对“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性能以及在世界上的排名进行朗读;教授学生第二种方式获取图像的同时,则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给出的问题“我国在探索太空取得了哪些成就”,并请一些同学大声诵读出所找到的答案。笔者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有意的设计,直接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所以在教授两种获取图像方法的知识点时,直接展示课堂德育目标,利用这个德育思想渗透的时机让学生去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这样的德育思想渗透时机在新版八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还有许多,比如《图像处理》综合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吸烟有害”“禁止吸毒”和“讲文明讲卫生”等活动,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1]。这种德育思想渗透的时机,主要就在于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设计好教学活动,利用知识的传授,让德育思想渗透直接作为目标充溢在课堂教学中。
2.抓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信心养成的时机
在新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Flash作品创作》活动一中,笔者在对任务二“设计、绘制卡通人物”教材进行讲授时,无意中得到了一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在用“演示法”讲解了如何利用工具进行小丑头部的创作,教授学生基本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任务布置后,开始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在这过程中本人发现有两位同学充分地发挥了自身想象力,创作出不同于课本例子的小丑头部:左边是课本原始例子,中间和右边是学生创新的创作(见下图)。笔者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提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时机,当即利用教学软件把两位同学的创作向全班广播,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意向。
这个德育思想渗透的时机完全是“碰巧”得来的,这次渗透时机因为有了目标(同学)的激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动机,激发竞争性,培养进取性格。而对于做榜样的学生来讲,自信心的树立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教师来说这样的德育思想渗透时机是可以抓住的,其效果明显[2]。
3.抓住培养学习态度、兴趣和求知欲的时机
除了“碰巧”得来,教师还可以主动创造德育思想渗透时机,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习态度。笔者在某次教研听课活动中就曾“领教”到这样的德育思想渗透时机:在新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Flash作品创作》由活动二“创建逐帧动画”迁移到活动三“创建补间动画”的教学过程中,该教师的课堂教学,利用任务“滚动的小球”把两个教学活动有机的连接,在前一节课让学生利用逐帧动画完成“滚动的小球”动画制作,在活动三“创建补间动画”的新课导入中直接展示利用逐帧动画完成“滚动的小球”动画和由“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完成的“滚动的小球”动画进行比较,让学生直接去感受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还稍显粗糙,因为利用“逐帧动画”来做处理的小球滚动过程的动画,在视觉上总是感觉“生涩”的滚动,甚至处理不好还会有跳跃的动画出现,都比不过“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完成的“滚动的小球”动画来得逼真、细腻,教师总结原因:因为小球滚动过程的动画一个是人为的(逐帧动画),一个是Flash软件自动生成的(补间动画)。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笔者相信当时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肯定是很强烈的被调动起来了,在两个动画播放进行相互比较的时候笔者听到有学生不由自主地喊到:“哇”,这就说明课堂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因为学生已经在求知需求这一层面产生足够的关注度。事实也是这样的,那节课的学习师生配合很好,上得很成功。课后听课教师评课时,对这位教师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所创造的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德育思想渗透时机赞不绝口,感受到一些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思想渗透是真真切切地在做,确实让笔者受益良多。
通过这次听课,笔者体会到教师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去创造德育思想渗透时机,从而灌注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等德育思想内容。通过正确引导学生来产生积极的课堂反应,以便创造渗透德育思想教育的时机。
信息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本学科特点,创造渗透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教育,是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探索的。
1.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学习态度时的德育思想渗透
本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来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程序存储”,而现阶段初、高中的教材都涉及到体验程序设计和设计简单程序的课堂教学,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教材内容可以在课堂任务上让学生在计算机操作实践中去体会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比如在设计语言软件中进行编程语句的输入。因为编程有它特定的算法语句结构和特定的英文单词,一个语句或单词的简单错误就能够导致整个算法无法执行,语句少的算法找出错误还比较简单,从几百条语句的算法,甚至几千几万条语句的算法中去找,因为编写算法时态度的不严谨而导致输入产生的语句结构的错误就很折腾人了,甚至要推翻从头再来。这种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马虎出现的德育思想教育是非常自然的,教师在这种时候因势利导,利用德育思想渗透时机去指导学生克服马虎大意。
2.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时的德育思想渗透
信息技术教学不可避免要与网络打交道,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思想渗透进行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的教育,负责任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介绍“病毒”“黑客”“盗版软件”“QQ诈骗”等相关知识点,教师应该重点介绍国家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甚至可以让学生去网络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课堂任务作为德育思想渗透。通过培养学生负责任地在网络中使用信息技术,同时提高学生辨别和自觉抵制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总之,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要把握好渗透时机,即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3],也可以创设各种课堂教学情境。教师要有机地选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者某个知识点的讲授,或者课堂的操作训练,不牵强附会,让课堂知识的传授跟德育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特别对于信息技术这种边缘学科来说,应在课堂技能训练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中有效的找寻德育思想渗透的时机,更好地教书育人。
[1]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M].广东教育,2003.
[2]吴刚.信息技术教学呼唤道德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出版社,2001(4).
[3]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G471.2
A
1673-9884(2016)12-0075-03
2016-06-21
陈建勋(1980-),男,福建闽清人,福州鼓山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