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
(宁波市效实中学,浙江宁波31501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
高中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何泽
(宁波市效实中学,浙江宁波31501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
高中英语引进文学名著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内容入手,提出文学名著的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的途径有:细读鉴赏、学用结合,培养语言能力;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养成学习能力;分析推断、批判创新,提升思维品质;潜移默化、理解共情,培养文化意识。
文学名著;文学圈;学科核心素养
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大多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等特点,中小学生也深受影响,在英语学习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品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目前大部分高中阶段采用的教材来看,教材的编写大多围绕话题、功能和任务进行,教材内容呈现出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阅读的主要目的也是获取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导致文学阅读的经历和体验极度贫乏。可以说“大多数英语教师只看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工具属性,忽视了语言的认知、社会文化和生物属性。如果只把外语当做工具和手段,外语教育之追求掌握手段而忽视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到头来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具备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语言教育观是十分必要的”[1]。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加强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英语教育界也有人尝试文学阅读教学[2]。笔者从2012年9月开始就在课堂中尝试利用英文原著和简写本(《典范英语》)等文学作品作为补充材料开展阅读教学,目前已基本完成两届高一和高二的教学实验,本文主要围绕简写本(《典范英语10》)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利用英语文学阅读来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3]对阅读能力的八级要求是: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能阅读一般除教材外,课外读物量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九级目标指出:“学生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文学阅读是所有阅读的核心,具有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特殊功能。[4]
在文学阅读教学模式方面,国外主要有文学圈(literature Circle)[5]和持续默读(Sustain Silent Reading)[6]等模式。国内主要有READ[7]等教学模式。目前新一轮的课改和课标的修订都指向各科的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方面组成。文学名著的阅读正是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在自主阅读和探究活动中发展学习能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理解共情中培养文化品格。
本研究在初期主要选用英文原著作为阅读补充教材,笔者在2012年秋季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宁波外国语学校支教两年,期间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完成了《夏洛的网》《相约星期二》《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第一部二十三章)《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英文原著的课堂教学任务(何泽,2016)[8]。从2014学年秋季开始我校为了配合浙江新高考实施走班制,经过英语集体组讨论,我们决定英文原著阅读教学主要放在选修课班级,这更有利于学有余力和对原著阅读感兴趣的同学选择,而在必修班级我们选择《典范英语10》作为补充阅读教材。《典范英语》是风靡英国的母语学习教材,自2008年在我国引进问世以来,受到广泛的好评。《典范英语10》共14本,都是名著的简写本,包括《简爱》《呼啸山庄》等经典作品。
学校教研组决定在高一、高二年级每学期除完成教材教学任务外,抽出2-3周左右的时间来阅读和教学2-3本《典范英语》,每本书安排的时间是一周左右,在高一、高二两学年(包括寒暑假)里读完《典范英语10》共14本文学名著,以每本书7万字计,阅读量超过100万字。14本文学名著按话题或题材分类,高一主要读A/B类;高二主要阅读C/D类,高三上读E类,分类图表如下:
考虑到《典范英语10》都是原著简写本,并且基本上都是小说,小说通常包括环境(setting)、人物(character)、情节(plot)和主题(theme)等要素,根据这四大要素和文学圈阅读模式,把全班同学分为5个组,每个组由4-5位同学组成,每个小组按章节或阅读内容以文学圈阅读模式轮流选定本组的任务。文学圈就是由小组成员组成的临时阅读小组,全班同学阅读同样的文学名著并且整个小组的角色和任务是相同的,各小组的角色通常是Plot Peeler(情节分析师)、Character Captain(人物分析师)、Language Master(语言大师)、和Theme Analyst(主题分析师)、Connector(链接员)、Illustrator(绘画小天使)、Word Master(词汇能手)等,前四个角色是基本角色,基本每次都会轮到,后三种角色可根据情节内容的需要或者学生的兴趣灵活补充或替换前面的角色。Plot Peeler(情节分析师)负责呈现故事发展情节及推展进度。Character Captain(人物分析师)负责理顺作品中主要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挖掘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并提供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Language Master(语言大师)负责把书本中有意义的文句、段落挑选出来,向同学朗读并简单分析挑选这些语句的原因。Theme Analyst(主题分析师)负责挖掘作品的主题并提供证据支持。Connector(链接员)负责把故事内容与外部世界相连结分析、比较、发现作品和生活的关联性。Illustrator(绘画小天使)负责把作品的情节、人物和场景等用绘图方式呈现出来。Word Master(词汇能手)负责赏析重点词汇或者解释作品中的重点生词。任务完成得形式可以是PPT、流程图、思维导图等。每个小组有一位Discussion Leader(讨论主持),由他/她来负责小组内的课外任务的完成和课堂的展示。
英语文学阅读摈弃了传统英语阅读中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阅读的旨向是人的素养的提高,因为文学阅读主要以故事情节、人物特征、优美语言等为核心的,而围绕故事、人物、语言等文学元素的阅读不仅是生动、活泼的并和阅读者的生活紧密关联的,它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着读者的成长,让读者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并努力提升生活的品质,从而塑造读者的人格。而且文学阅读的过程是自主的,对作品的理解又是个性化的,这种自然习得英语的过程,更加有利于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读者能在合作共享中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思维能力,毫无疑问在大量原版阅读中有利于感受异域文化,培养文化意识。下面就多年的文学阅读实践更加具体阐述文学阅读对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1.细读鉴赏、学用结合,培养语言能力
文学作品是优美语言的宝库和人类文化的结晶,学生通过阅读、听读、讨论、角色扮演、书评等多种形式达到学用结合,在多种形式的语言运用中实现对读写听说能力的自然整合。而且学生阅读完文本后进行的小组分享,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内化加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例一是某小组在阅读David Copperfield后整理来的小说中有关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阅读中的这种鉴赏和归纳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意义深远。
例一小说中有关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
例二是学生完成Jane Eyre阅读后整理出来的人物描写段落:
例二人物描写片段
在文学名著阅读过程中接触的语言多是在故事中出现的,这些语言语境更加充分,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学习和运用起来更加自然,这些活灵活现的表达方式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作文和口头表达中,这无疑增加了他们语言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和深入地参与到文学名著的阅读中。同学们还养成了良好的语言摘录和做批注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摘录精美的语言,撰写简短的英文小评论已经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终生受益的。
一位学生说文学名著阅读在读和写的方面确实对他影响颇深。首先,很多叙述性、描写性的词汇通常会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且一义多词,这无疑是对词汇量有了一个关联性拓展。例如Frankenstein中的thrilled、marveled、grief、agitated等一系列有关心情描写的词汇。当熟悉掌握这些词汇后,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写作中,同时也会借鉴与学习作品中出现的语法与句型,丰富原有文章。
2.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养成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文学阅读中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文学圈阅读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他们组建小组,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到小组展示无不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是访谈中几位同学对文学圈这种阅读模式对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阐述,这些能力不仅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而且还包括思维等能力。
“文学圈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同学间交流的能力,因为每位同学分享出几个自己的观点,汇集起来,总会有自己不曾想到的点,这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开拓视野,对于我们阅读这本书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阅读其它名著也可以思考得更深更广。”
“文学圈的这种阅读模式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却也是值得尝试的。这让阅读变得更像个集体的狂欢,而非个人进行的一项任务。与同伴的分享可以让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了解有个新的视野与方向,能更全面的解读、体悟一部作品,是愉快的。在读Wuthering Heights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不一样的叙述风格让阅读这部作品变得格外困难,但通过课后与同学的交流,同学的人物关系图的分享,让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线索清晰了不少。”
3.分析推断、批判创新,提升思维品质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旨在奠定学习者英语的文学素养基础,与思维品质(分析与比较、综合与分类、抽象与概括、批判与创新)等要素共同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反映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与思维发展对英语学科教与学的重要意义”[9]。在文学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思维的培养是渗透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读前以文学基本要素(人物、情节、主题、文体、主题等等)的分析为抓手初读,着手打造思维的底层框架。读中讨论问题的思维化:问题的设置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从联想到推断、从比较到质疑等等思维活动层层深入,循循善诱,激趣引思。读中活动的探究化(Exploring and evaluating):探究结构和情节(Explor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 plot);探究主题思想(Exploring the theme and the writer’s ideas);探究象征意义(Exploring the symbolic meanings);探究人物特征(Exploring the charater)等等(戴军熔,2015)[10];还可以运用可视化思维(thinking maps)降低读本理解难度,带动学生与文本发生多重对话,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内化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内容,更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为读后的创意表达与综合评价做好铺垫,可以说阅读文学名著关键在于培养联想思维,视觉化能力和想象他们内心的能力。
4.潜移默化、理解共情,培养文化意识
《课程标准》明确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倡导一种具有文化视野的英语教育。文化是一个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形态。同时也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而文学作品的阅读是浸润在异域文化的精神之旅,文学作品饱含作者所处的时代、所在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信息,长期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不论是培养显性的文化还是隐形的文化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些文化是隐性的,如价值观、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该文化的大部分内涵只能在该文化语境中理解。还有文化是显性的,如历史文化、节庆活动、日常生活方式等,可以在其他文化语境里理解。对显性文化的教学容易在学生中引发共情,而学生对隐形文化的敏感度则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施丽华,2015)[11]。
例如《简爱》是反映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生活的典型作品,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顶峰时期,作品中描写了当时社会面貌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生活,女性作为家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爱情观等等,而这些在同时代的小说《呼啸山庄》、《大卫·科普菲尔》等小说中也集中反映出来,这些隐性的文化只有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才能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特别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文学特征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概念,而这些文化知识的熏陶本身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更有助于提升今后对相关时期作品的阅读的解读能力。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文学原著阅读不仅让学生接触更多真实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文学读写体验,提高了语感,而且原著的阅读还具有特殊的思想、人文等诸方面的课程价值,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改变教学方式,变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课堂生活质量,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实现从英语教学到英语教育的转变。
[1]韩宝成.关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4).
[2]黄瑞贤.基于学生体验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导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6).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黄远振,兰春寿,黄睿.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5]Daniels H.Literature Circles.1994:Voice and Choice in the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M].York,Marine:Stenhouse Publishers.
[6]斯蒂芬·克拉申.阅读的力量[M].李玉梅,译.乌鲁木齐:新疆少儿出版社,2012.
[7]黄远振,兰春寿,黄睿.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外语界,2013(1).
[8]何泽.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英文原著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3).
[9]兰春寿.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构架[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
[10]戴军熔.区域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程群的教材开发[J].实践与探索,2015(11).
[11]施丽华.也谈中学英语教育和学生文化意识培养[J].英语学习,2015(12).
G420
A
1673-9884(2016)12-0051-04
2016-11-15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015SC079)
何泽(1973-),男,湖北黄冈人,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